2017年6月24日5点45分,四川省阿坝州茂县叠溪镇新磨村新村组富贵山山体突发高位垮塌。垮塌方量巨大,约800万立方米,堵塞河道约2公里。截至目前,有62户120余人被掩埋。经专家现场踏勘初步分析,这是一起降雨诱发的高位远程崩滑碎屑流灾害。(2017年6月24日四川在线)
近年来,地质灾害频发,尤其是因强降雨引起的山洪暴发、山体垮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所以,每当强降雨季节来临,总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有一种提心吊胆的感觉。要知道,地质灾害一旦降临,无论是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领导如何重视,各地在抢险救灾方面安排如何得力,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如何到位,业已造成的损失也无法挽回;特别是已经逝去的生命将永远消失,因此而带给社会和他们亲人的痛可能永远都难以消散。
常识告诉我们,地质灾害属于自然灾害之一种,是大自然中不以人类意志而存在的特有属性,人类基本无力与之抗衡。那么问题就来了,面对地质灾害对人类社会的破坏,我们是否只能被动承受、消极应对呢?笔者以为当然不是,凭借人类的聪明才智,是完全可以找到更多趋利避害方式的。也就是说,应对地质灾害其实我们还有更多选项、更好方法,将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
首先是要放下身段、敬畏自然。无数事实证明,造成山体垮塌、泥石流之类的地质灾害,主要原因是其自然属性所致。但是,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其行为也会或多或少地起到诱发和助推作用;即便是经过了地质勘探的论证,仍然无法得到有效保证,毕竟人类对大自然奥秘的探究还差得太远。譬如:在多山地区修建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时,会对原有自然状态的山体造成扰动,从而诱发或助推地质灾害的发生。因此,在规划建设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时,要尽可能避免让原有山体形成人工断面,应更多采用已有的成熟技术(如:道路建设中的桥桥梁和隧道)。当然,这样一来势必会增加建设资金投入,同时还会拉长施工周期等。不过,相较于那些鲜活的生命,政府抢险救灾及灾后重建的巨额花费,以及长期存在的安全隐患,这点代价我们还是应该付。
其次是要积极作为、提前预防。面对不可避免的地质灾害,与其听天由命、消极应对,不如把事情想在前、工作做在前。就算大自然再桀骜不逊、喜怒无常,在降临灾害之前,总也会留下一些蛛丝马迹和自然征兆。因此笔者建议:在多山地区的乡镇,由国土部门和乡镇政府联合成立相关机构,选派工作责任心强、能吃苦耐劳的工作人员,专门从事安全巡查工作,以便对可能来临的地质灾害向政府和民众提前预警。
再者是要把握规律、趋利避害。在古代,由于生产力水平较低,人们为了生产生活的便利,一般会依山筑屋、傍水而居。可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拾薪、取水之类的问题早已不是什么大问题,再沿用过去的方式已经无太大必要。因此,政府应该对那些地处多山地区人民的居住环境,进行全面普查和地质勘察,动员、鼓励并给予适当补助,逐步将其住房进行集中建设,从而远离危险地带。
总之,应对地质灾害要变被动为主动,切不可放任自流、逆来顺受。
二O一七年六月二十四日
(作者住址:四川省江油市)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