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细密监管网络 保障扶贫资金安全落地

[ 作者:蒲宜辉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6-23 录入:19 ]

6月20日,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一年来四川省惩治脱贫攻坚领域职务犯罪专项审判情况,并公布了5起脱贫攻坚领域职务犯罪典型案件。(中国新闻网 06-21)

从四川公布的5起脱贫攻坚领域职务犯罪典型案件来看,涉案人员身份多为村社干部,乡镇站所工作人员和部分县级职能部门工作人员,虽其职位不高,但直接掌握着扶贫领域资金的监管和发放的实权,就其原因是监管乏力。

监管网络不完善。虽然在实施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下,各级开展了扶贫领域问题的专项整治行动,但把监督执纪问责的重心放在对党政干部的监管上,然而如何保障扶贫领域的资金在基层原汁原味落地,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加之农村分布广阔,完善的监督网络正在构建中。因而一些基层干部经不住社会利益的诱惑,紧盯扶贫资金这块蛋糕,利用监管的漏洞,从一分一角开始,化零为整地贪污惠农资金,有的甚至直接采取收受、索取或者打白条入账、收入不入账、虚列开支、冒领骗取等手段,贪污、挪用扶贫资金或惠农补贴。

思想认识上存在偏差。村社干部或乡镇站所工作人员和部分县级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利用分、角、元为单位侵占扶贫资金,或利用职分之便贪污、虚报蚕食惠农补贴,其涉案金额与其它职务犯罪相比金额小,被很多人是认为小巫见大巫,不以为然;但是其作案的手段极为恶劣,侵占的都为特定款物,损害的是特定群体的切身利益,群众反映强烈,败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因而各级在实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中,切实加强扶贫领域资金的监管,保障扶贫资金发挥带动效应。

完善监督网络需要综合施策。四川省严惩扶贫领域职务犯罪的行为,已为基层干部敲响了警钟。但是要保证扶贫领域的资金和惠农补贴原汁原味安全落地,既要强化基层党员干部的纪法观念,把“两学一做”的学习教育与法纪教育、扶贫领域反面典型案件的警示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其向焦玉禄等先进先辈看齐,唤回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始终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行权谋事,经受得住利益的诱惑,管得住自己的手足,做到拒腐蚀永不沾。也要靠各级党委政府和专责机关在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中,紧紧锁住村社、乡镇站所和县级相关职能部门掌握扶贫资金审批和发放的这个重点,把专项巡查、日常督查、跟踪审计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基层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制度,健全村级监督委员会,调动群众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让基层干部掌握的“民生权力”始终置于阳光下,各级组织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中,为扶贫资金的安全落地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有效发挥其撬动效应。

作者地址:盐亭县茶亭乡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