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严防将扶贫当成摇钱树须工作前移

[ 作者:东郭布衣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6-19 录入:19 ]

湘西州审计局原副局长黄大健利用自身从事审计工作的经验,在骗取扶贫资金时都是采用先借支经费,后虚开发票报账的形式。因此,单从账目上看,黄大健做得可谓“天衣无缝”,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2015年6月,法院以贪污罪判处黄大健有期徒刑四年。(来源:光明网 6月14日)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实现这个宏伟目标,重点在农村,难点在贫困地区。加快推进让贫困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的“四好”全过程,是各级官员职责所在。然而,伴随着越来越多的扶贫项目和资金下拨到乡村,扶、脱贫攻坚一线的腐败风险也在逐渐上升,一些扶、脱贫一线“实权”官员、村社干部频频将“黑手”伸向扶贫领域,使脱贫对象的“资金”“实物”成了这些人的“摇钱树”,正悄然阻碍着国家宏伟目标实现。

不难发现,扶贫项目资金之所以被“贼”惦记,与其监管难已全天候跟进、一些贫困户心存“得一个总比没得好”糊涂认识等因素有着密切关系。除了截留挪用、虚报冒领涉腐“贼”们惯用的违法手段外,一些“回扣式”腐败,也在成为蚕食贫困户利益的新变种,即“帮你争取项目资金,你得给我一点辛苦费”。于是乎,上门摘取、瓜分“摇钱树”就自然而正常了,明“拿”、或以发票报账形式暗“领”。

不容置疑,现实中个别官员、村社干部为了个人私利,不惜以身试纪,利用手中的权力,套取国家的扶贫项目资金,虽金额不大,却伤害贫困户利益,损坏党和政府的形象,给脱贫攻坚工作“抹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添乱”,在群众中造成了恶劣的影响,令人痛心。

痛定思痛,防范和整治扶、脱贫攻坚工作领域腐败现象也应同步跟进、实现各项工作重心前移。

首先是教育管理工作前移。重点教育引导扶贫一线的各级官员和村社干部树理想、真为民,和宣传警示使之明法纪、知敬畏,脚踏实地干事创业、矢志不渝脱贫攻坚。进一步落实好各级扶贫项目、资金管理责任,实行规范运作、专业管理、定期审计、全程监控,宣传贯彻好扶贫资金专项管理的系列规章制度,严格落实“对到村、到户扶持项目、资金要实行公示制,接受村民监督”的硬性要求,确保把扶贫资金切实用到刀刃上、把扶贫项目建在关键处,让群众满意,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其次,问题线索搜集工作前移。要相信群众的力量大如天,积极鼓励群众参与、实名举报。实行举报奖励、凡报必查、凡案必究等制度,各级党政机关要保持来信、来访、来电等信访举报渠道畅通,全面拓宽微信、微博、门户网站举报平台,搭建起全覆盖、无死角的线索搜集瞭望塔,从而实现阳光覆盖,让贪腐官员无处藏身。

最后,执纪问责工作“利剑”前移。加大惩治力度,强力推动查处扶贫领域腐败问题,全天候护航精准扶贫,用刚性制度、铁的手腕铲除扶贫腐败。各级纪检部门要主动走出去,重心前移到扶、脱贫一线,主动收集、掌握问题线索第一手资料,并快速梳理,快速固化,优先查处、绝不姑息,对敢向扶贫项目资金伸手的“贼”决不放过,精准出击、精准发力,让腐败官员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作者单位: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云溪镇县政协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