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品牌之一,绿色食品将是未来一段时间,我国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公共品牌之一。
绿色食品的涵义
产自优良生态环境,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生产、实行全程质量控制,并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的安全、优质的食用农产品及相关产品。只有具备这些要素,才能叫做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的发展理念
环境保护:生产过程无污染,不对周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食品安全:遵循“从土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的技术路线,实行“两端监测、过程控制、质量认证、商标管理”的管理思路;
市场效应: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绿色食品发展现状
近十年来,绿色食品企业数稳步增长。截止2016年底,绿色食品企业数量突破1万家,聚集了国内一大批农产品和食品加工骨干企业。
据华商传媒研究所调查,绿色食品已得到公众普遍认可。在过去的一年里,87.77%的消费者购买过绿色食品。无污染,对健康有利是其选择绿色食品的主要考量,且文化程度越高,收入越高,消费绿色食品的频率也越高。有将近一半的消费者表示,绿色食品比非绿色食品价格高出30%是可以接受的。
从1990年发展绿色食品的20多年来,我国绿色食品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提高了食品安全水平,多年产品抽检合格率在98%以上;增加了企业效益、农民收入,据测算,80%以上的企业通过发展绿色食品取得了经济效益,基地创建带动农民增收近10亿;促进了生态文明建设,目前受到绿色食品环境监测的产地面积达到1597.4万公顷,通过绿色食品操作规程的推广减少了化学肥料和农药的使用。
绿色食品制度安排
标准体系
《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是在《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指导下制定的,其中最重要的制度就是标准体系。
绿色食品质量控制
产地环境监测:由定点的环境监测机构依据环境质量标准对产品及原料的产地环境实行监测、评价。
生产过程管理:要求农户和企业按照生产操作规程和技术标准组织生产。
产品质量的检测:由定点检测机构依据产品质量标准对产品实施检测。
包装标识的规范:要求产品包装标识符合相关设计规范。
监督管理
为保证认证产品在证书有效期内持续符合标准要求,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监督管理制度。
市场建设
已建成一批专业化批发市场;开展国内外贸易促销项目;全国绿色食品专业博览会已举办了11届;成功地为企业搭建平台、推进贸易、促进交流、展示成果。
绿色食品是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绿色食品产自优良生态环境:要求选择生态环境良好、无污染的地区;设置有效的缓冲带或物理屏障;建立生物栖息地,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保证基地具有可持续的生产能力。
绿色食品生产减少了化肥使用,促进了农业废弃物的利用:绿色食品遵循无机氮肥用量减半原则,有效减少化肥施用量。
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2015年绿色食品生产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438万吨,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
减少了农药使用:据测算,绿色食品生产每年减少农药使用约9.4万吨,有力保障了中国生态安全。
节约了灌溉用水:据估计,绿色食品生产每年约减少农业用水200亿立方米,有效缓解水资源紧缺问题。
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绿色食品将粗放型、散户型、人力化农业生产向规范化、集约化和智能机械化生产转变,不仅保证了农产品的质量,保护生态环境,还带动了人民创收。
促进生态家园建设:发展绿色食品可降低农业成本,提高效益,为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创造农业内部就业机会,保护农民从事农业的积极性。
绿色食品发展前景
绿色食品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提到要发展绿色食品,加快提升其认证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农业部也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今年5月,农业部宣布启动实施“农业绿色发展五大行动”。由此可见,绿色食品的发展将大有可为。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十分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十八大以来多次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同时,“绿色发展”理念也正一步步转化为各地各部门切实的行动。绿色食品产业将成为“绿色发展”理念的有力抓手。
本文根据“2017全国科技活动周暨第七届北京(通州)国际都市农业科技节”活动之一“农产品全程绿色生产体系与食品安全保障研讨会”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处处长李显军发言整理。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 中农富通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