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行实施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是商业性金融服务“三农”可持续模式的积极探索,有利于全面提升“三农”和县域金融服务水平,更好地服务“三农”、服务好农业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然而,笔者在基层调查发现,“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试点虽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其在改革试点中,也还存在着支持“三农”作用弱化、信贷激励制约机制不完善、贷款审贷手续时间较长等问题。为此,笔者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加大信贷对县域经济的支持力度。三农金融事业部要准确定位,充分发挥支持“三农”的职能作用,加强与县域经济发展的对接,推进金融政策与产业政策、财政政策的衔接,合力支持县域重点发展的现代农业、精准脱贫产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经营能力的贫困户的发展,加大对其信贷投放力度,提高三农金融事业部贷存比,切实增强三农金融事业部对县域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
(二)完善三农金融事业部的运行机制。一是建立刚性的县域组织的资金原则用于县域的比例及考核奖惩机制,推进政策落地生根;二是健全信贷激励约束机制,适度下放贷款授信、审批权限,鼓励引导三农金融事业部优化贷款流程,提高贷款审批发放效率,增加小额农户贷款授信限额。三是设计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在信贷管理方面要体现管控防化信贷风险和“尽职免责”原则,最大限度地激发三农金融事业部拓展、优化客户的积极性。
(三)优化三农金融事业部发展环境。一是上级行要加强调查研究,有效推进三农金融事业部的改革,对辖区三农金融事业部实行精准化、差异化的管理;二是地方党委和政府,要支持三农金融事业部的改革,不断优化县域金融生态发展环境,要建立政府主导、人行推动、金融机构参与、部门联动的建设机制,扎实推进县域行政环境、经济环境、司法环境等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化。
(作者单位:人民银行河南省新野县支行)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农民日报》(2017年05月13日 03版)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