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杨贤军等:对鹤城区贫困幼儿入园补助资金的调查与思考

[ 作者:杨贤军 禹永超 宫果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4-26 录入:19 ]

《湖南省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提出了学前教育总体目标。到2017年,全省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6%左右。初步建成以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为主体的学前教育服务网络。随着学前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解决好家庭经济困难幼儿接受学前教育问题日益成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学前教育资助情况及主要成效

(一)学前教育基本情况。怀化市鹤城区共有登记在册幼儿园139所,在园幼儿30233人,幼儿园教职工3513人。其中:公办幼儿园4所(鹤城区幼儿园、盈口中心幼儿园、黄岩中心幼儿园、贺家田中心幼儿园),在园幼儿1037人,教职工(含临聘教职工)136人;民办幼儿园135所,在园幼儿29196人,教职工3377人。有普惠性民办幼儿园51所,占民办幼儿园总数的38%。

(二)入园补助发放情况。2015年鹤城区发放幼儿入园困难补助金338.4万元(每人按1000元标准发放),获得补助资金的幼儿园71所,补助贫困园幼儿3384人,占受助幼儿园总人数的22%。补助资金来源为中央资金99万元、省级资金72.2万元、市级资金95.5万元、区级配套专项资金62.4万元、其他9.3万元。2016年全区发放幼儿入园困难补助金415.9万元,受助入园幼儿4159人。其中上级补助资金346.5万元,区本级配套资金69.4万元。2016年9-10月,鹤城区财政局委托湖南湘军会计师事务所对全区幼儿入园困难补助金发放工作实施绩效评价,现场评价抽查了池回幼儿园、红星幼儿园、博乐幼儿园和花儿朵朵幼儿园4所幼儿园,贫困幼儿入园补助专项资金共37.6万元,其中池回幼儿园11.5万元、红星幼儿园10万元、博乐幼儿园1.8万元和花儿朵朵幼儿园14.3万元。

(三)做法及成效。一是区财政足额配套,实现专款专用。2015-2016年,鹤城区贫困幼儿入园补助专项资金项目区级配套投入金额分别为62.4万元、69.4万元,实际到位率均达100%,按照省里要求落实到位。并且对该项资金全部通过银行打卡“一卡通”的方式足额发放到幼儿监护人,主要用于家庭经济困难在园幼儿保育教育和生活补助。做到了及时到位,专款专用,单独核算,无截留、挤占、挪用等情况。二是实施项目分工明确,方案具体责任明晰。鹤城区贫困幼儿入园补助配套专项资金项目是延续性项目,由省人民政府批准,省教育厅、财政厅具体实施,区教育局、财政局负责对项目的组织、宣传、监督和检查,各幼儿园具体负责项目实施工作,制定实施方案等。各级部门组织机构健全、责任分工明确,严格按规定组织项目申报,按计划组织实施,符合相关程序。三是幼儿入园率提高,困难群体得实惠。通过实施贫困幼儿入园补助配套专项资金项目,全区的幼儿入园率逐年在增长,2015年全区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已达88.8%。受助幼儿的学习和生活条件有了一定的改善,缓解了贫困幼儿“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这一惠民政策让贫困幼儿在优质的园舍环境中生活和学习,成就幼儿们童年的幸福和快乐,提高了社会效益。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资助范围存在一定局限性

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的意见》规定,学前教育幼儿资助资金全部用于经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审批设立的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家庭经济困难幼儿。湖南省财政厅、湖南省教育厅《关于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的通知》明确了幼儿入园补助的实施范围,即公办幼儿园和经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审批设立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由于受普惠性幼儿园条件的限制,一些条件简陋的幼儿园没有纳入资助范围。而目前乡村或城郊,因基础条件较差,事实上还有相当数量的幼儿就读于条件简陋、未能达到普惠性幼儿园认定标准的民办幼儿园,尽管这些幼儿园中家庭困难的幼儿人数比例较高,但由于资助政策只限定于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幼儿园,在这些幼儿园就读的家庭困难幼儿就难以得到政策惠顾和资金资助。

(二)贫困幼儿认定难度大

各地对受助幼儿的认定条件、资助界定标准、公开公示等制度建设还不完善,资助对象认定工作很难把握,导致幼儿园家庭贫困幼儿资助政策在实施过程中难以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由于幼儿不能如实说明家庭情况,带班老师也不能全面了解每一个幼儿家庭经济状况,更有个别居委会、村委会的负责人怕担责,不肯在贫困幼儿的资助申请表上签字盖章,使资助工作准确落实难。还有一些地方的资助工作操作不透明,一些农村基层干部和幼儿园老师的亲属并没有达到受助条件,受利益驱使,不是贫困家庭的作为特困户骗取资助,而真正的家庭贫困幼儿并没有享受政策优惠,给贫困幼儿的认定工作带来了一定影响。

(三)受助面少资助力度有限

以2015年为例,全区139所幼儿园共有在园幼儿3.02万人,获得资助贫困幼儿3384人,只占入园幼儿总量的11%,得到贫困幼儿入园财政补助资金的幼儿园71所,占全区幼儿园数量的51%。从总体上来看,学前教育幼儿资助项目的支持力度不够大,资助名额有限,幼儿受助面小,还有一部分贫困幼儿暂时不能享受资助,出现“僧多粥少”的现象。

(四)资助政策宣传不到位

我省于2012年建立了学前教育资助制度,该制度虽已实施多年,但在基层的知晓面不大,一些城乡低保户、困难户并不了解具体的资助政策,尚未让资助政策“人人皆知,家喻户晓”,也未形成全社会都关心支持学前教育工作的局面,这与有关部门单位的补助政策宣传力度不够息息相关。许多家庭经济困难幼儿无法得到有效资助,一些贫困家庭还存在因贫而放弃接受学前教育的现象。

三、相关建议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让每一个孩子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幼儿“入园难”问题,促进教育公平,推进学前教育可持续发展,是惠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为加强基层落实好学前教育资助制度,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对象要精准

贯彻落实学前教育资助制度的一个重点就是要建立科学的贫困幼儿认定体系及资助工作体系等相关措施,真正将补助资金用到贫困幼儿身上,达到资助的目的及效果,保障农村家庭困难幼儿、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城市居民子女享受无差别教育。在贫困幼儿的认定上,要对城乡低保家庭幼儿、孤残幼儿、烈士子女、父母丧失劳动能力幼儿和家庭遭受重大灾害或变故的幼儿予以重点倾斜。各幼儿园、村组(社区)是实施这一工作的具体操作者,必须精准识贫,秉公办事,严格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深入调查了解,进行登门走访核实,获得真实、详实资料,杜绝随意上报受助对象。教育主管单位和乡镇街道要进一步强化政策宣传,做到家户喻晓,让政策深入人心。

(二)门槛要降低

推动各地制定和完善扶持普惠性幼儿园的政策,适当降低门槛,将一些条件简陋未能达到普惠性幼儿园标准的幼儿园纳入资助范围。这些都是民办幼儿园,通常条件简陋,但保教费等收费标准较低,入园幼儿中家庭经济困难的比例相对还高些。通过降低门槛,将其纳入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可以确保应该资助的对象得到资助。同时,由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幼儿得到资助,那么幼儿园可以适当将收费标准提升到正常收费水平,从而改善办园条件,达到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认定标准。

(三)投入要增量

加快推进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实施《湖南省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是一项时间紧、任务重的艰巨性工作。尤其在贫困地区,当前受助面少、资助力度不大与许多家庭经济困难幼儿无法得到有效资助形成了矛盾,“僧多粥少”的现象还比较普遍。这就需要各级政府继续加大补助资金的投入力度,适当提高补助标准,扩大受助幼儿的比例,除中央、省市财政增加投入外,县级财政还应进一步加大学前教育入园补助配套资金比率。同时,政府要倡导社会各界人士关心支持学前教育发展,通过捐资、“一对一”帮扶等方式让贫困幼儿接受学前教育。

(四)资金要监管

推动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加强对各地实施国家学前教育重大项目和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督导检查。贫困幼儿入园补助资金必须做到专款专用,资金发放必须坚持通过银行打卡,杜绝领取现金。教育、财政、审计等部门要加大资金的跟踪管理和使用监督,及早发现问题,纠正问题。对补助人员的名单确定、补助资金的发放要在幼儿园、村组(社区)进行公示,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堵死暗箱操作,实现公开透明、阳光作业。

作者单位:湖南省怀化市鹤城区财政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