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卢华等:土地细碎化、地块规模与农业生产效益

[ 作者:卢华 胡浩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3-31 录入:吴玲香 ]

——基于江苏省调研数据的经验分析

摘要:基于江苏省淮安、扬州和徐州三地农户调查数据,从投入产出和平均成本角度实证检验土地细碎化和地块规模对农业产量和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农业生产存在规模报酬递增特征,土地细碎化通过改变要素的边际产出弹性而作用于整个农业生产系统,从而降低农作物产量。农业劳动机会成本越高的地区,负面影响更明显,辛普森指数每增加1个单位带来平均成本增加39%,地块规模适度扩大有利于平均成本下降,地块规模每增加1个单位带来平均成本下降8%。积极稳妥推进土地流转,适度扩大地块规模,有利于发挥潜在的地块规模经济效应。

关键词:土地细碎化; 地块规模; 平均成本

基金项目:国家自科基金重点项目“新时期我国农业支持政策体系研究”(71333008);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20130097110033);江苏省优势学科建设工程(PAPD);南京农业大学“中国粮食安全研究中心”;江苏省2015年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KYZZ1500167

一、引言

土地细碎化普遍存在于人多地少的东亚地区,在我国表现尤为明显。家庭联产承包释放了制度红利,为我国农业快速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和缩小城乡差距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也引发了质疑和讨论。当时根据土地质量和位置远近等按家庭人口均分土地,忽略了农户在农业生产上存在的异质性,使得每个农户拥有许多空间分割、大小不等的地块。因继承或家庭人口变动进行的土地调整更是加深了细碎化程度。赵冈认为无论是唐宋时期的定期收回后的重新分配还是近代土地的私有化和市场化,中国不仅始终存在土地细碎化现象,而且有不断加剧的趋势。2010年我国户均土地经营规模为8.94亩,户均拥有地块为5.52块,平均每块面积为1.62亩。张云华2013年认为我国户均土地经营规模仅相当于欧盟的1/40,美国的1/400,不到日本和韩国的一半。AdamopoulosRestuccia2014)利用世界农业普查的可比性数据计算出在最贫穷的20%国家的平均农场规模为1.6公顷(24亩),最富有的20%国家的平均农场规模为54.1公顷(811.5亩),在最贫穷的国家中,小于2公顷的农场占了70%,几乎不存在超过20公顷的农场。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也指出,我国人均耕地仅0.1公顷,户均土地经营规模约为0.6公顷,远远达不到农业规模经营的门槛。

二、文献综述

三、理论分析及模型设计

(一)理论分析

(二)模型设计

四、数据与描述性统计

(一)数据来源

(二)变量说明与描述性统计分析

五、实证结果分析

六、结论与启示

本研究也存在不足之处。土地细碎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和不同品种之间存在差异,地块的适度规模在不同品种之间也会存在差异。在刘易斯拐点和经济发展程度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土地细碎化的负面作用可能会被不断放大。本研究受数据质量限制,采用横截面数据,无法观察到这种动态的细致变化,也无法细分不同作物品种,使得研究结论及启示意义受到一定限制,未来的深入研究应该细分不同品种,从长时间序列角度予以实证检验,使结论更具针对性和启发性。

作者简介:卢华,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农业及关联产业;胡浩,农学博士,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耿献辉,管理学博士,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农业及关联产业。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6年第4期,第81-90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