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魏延安:这个世界上可能没有纯粹的农产品电商

[ 作者:魏延安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3-22 录入:王惠敏 ]

——农产品电商问题研习心得

这两年我陆续结识了一些“新农人”,他们中相当多是做农产品电商的,我们共同学习交流,形成了一些心得体会,借此机会分享给大家。

一、没有人怀疑电商的前途,但需要深化对电商的认识,主要是避免两个误区。

第一个误区,把电商看作一个独立的产业形态,为电商而发展电商,与实体产业结合不紧密,最终成为无源之水。在我看来,电商是现代产业和营销的桥和船,可以帮助我们到达彼岸,但其本身不是彼岸。最担心的是忙于造船而忘了过河。

第二个误区,把电商看作一般的营销手段,作为一个新的渠道来运作,忽视了与现有产业的融合,结果独木难支。在我看来,电商有渠道作用,但更多的是化学反应的催化剂,能加速和增强化学反应效果,但本身并不参与新的化学合成,贵在渗透融合。

我有这样一种认识,农产品电商不是单纯的卖产品,而是从根本上改善农产品产销模式,将传统的以产定销模式转向市场营销推动生产,让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三才结合更紧密,推动了产品质量标准化、产销信息对接高效化、企业形象生动化、农产品消费个性化,加速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形成。

二、农产品是电商最后的宝藏,既要在战略上高度重视,更要在战术上深入钻研。

农产品电子商务前景无限,但理想丰满而现实骨感。在当下,活着是农产品电商的第一要义。所以,在把农产品电商作为经营战略的前提下,运用好市场细分化理论,解决具体的战术问题。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猪鼻子朝前拱,鸡爪子向后刨,各有各的道,一定要放宽电商的视野。

必须清楚,不同产品,路径不同。目前农产品电商类型有10多种,渠道也多样,如干果与生鲜不一样;高附加值与低附加值不一样,要结合自身实际来决策。

也必须清楚,不同层次,路径亦不同。实力小,应该借船出海;实力中等,应该把鸡蛋放在多个篮子;实力强,还可以自建平台,做产业链。

三、一味烧钱走不远,电商要走群众路线,产业链时代不可避免。

不能为了电商而电商。赔本嫌吆喝,注定走不远。别在上面玩设计,要到底层找出路。不管概念如何新,资本多充足,烧钱最终有尽头。

这是一个产业链的年代,没有可靠基地,没有物流的创新,电商的作用就难以发挥好。农场、门店、连锁超市、集市、CSA宅配、配送物流、冷链,建立完整的农业产业链,形成长期稳定的渠道,这是生鲜电商的最终方向。


四、摒弃电商的傲慢与偏见,开展双向运动,合作共赢闯明天。

我感觉,电商和实体店结合是农产品销售的最佳模式,一方面电商要向实体方向迈进,另一方面传统农业企业要主动借助电商改造现有体系,与电商主动融合。因而,农产品电商应该是线下与线上的相向正面运动,互相主动伸出手,携手并进;而不是并行运动,更不是背向运动。

目前农产品电商鱼龙混杂,最终的出路是品牌营销。可口可乐的成本构成与之差不多,原料成本也只占10%左右,剩下的都是营销费用。现代品牌营销已经颠覆了传统的产品销售“三三制”原则(即生产成本、中间流通、终端销售各占价格的1/3),对于那些想把产品作成品牌的企业来说,这是必须仔细钻研的一课。恕我直言,陕北苹果长期强势的区域品牌反而影响了企业品牌发育,现在需要战略眼光,下决心从苹果销售向苹果营销转型!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作者的头条号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