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魏延安:内蒙古软黄金产业的困境及电商转型

[ 作者:魏延安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2-20 录入:19 ]

羊绒被誉为“软黄金”,是内蒙古的地域标志性产业,一条“鄂尔多斯,温暖全世界”的广告也曾流行一时。但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这个产业今天似乎遇到了门槛,价格上不去,出口不理想,电商转型不顺利,低价竞争挡不住,痛苦也就在所难免了。

为什么“软黄金”产业这几年遇到了困难?

其一,国际贸易大环境的影响,出口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而且国际商品价格总体水平下滑,这些都对以出口加工为主的羊绒企业形成了重要影响,因为代加工和贴牌的利润是十分微薄的。

其二,电商的火爆带来了影响。当河北清河的羊绒制品在网上火爆之后,就意味着内蒙古的羊绒产业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影响,因为电商的价格一般要便宜一些,而且清河率先形成了电商产业链条,进一步拉低了行业成本和价格水平。

其三,消费的风口也在发生改变。由于羊绒的生产是以高昂的生态成本换来的,这是贵的原因之一,但在绿色环保理念日益流行的今天,一些人对羊绒产品的购买谨慎起来。同时,羊绒的替代性材料不断涌现,保暖效果、舒适度不差多少,而价格却低了很多,于是减少羊绒的含量而增加其他材料的含量在服装行业也开始流行。更重要的是,这样可以进一步丰富款式,创新设计,迎合了“小量多批、快速翻单”的时尚快消品时代。而传统羊绒制品款式少、价格高,竞争劣势进一步显现。

与大量的服装企业紧盯国内消费市场升级一样,羊绒企业也纷纷出口转内销,从贴牌到自创品牌,而且紧跟时代形势,向电商转型,但现实的情况并不是那么理想,可谓是起步晚,理念落后,人才匮乏,转型吃力。一些羊绒企业目前还在重复着5年前、甚至10年前,一般传统服装企业的电商转型之路。

从近年服装企业的电商之路来看,大体已经历五个阶段,第一阶段,网上卖尾货,纯粹当新增渠道;第二阶段,网上发新品,但进行款型区隔,即所谓的电商专款,但却影响品牌形象;第三阶段,品牌区隔,开发网络新品牌,专门应对电商,但却消解了主打品牌;第四阶段,渠道区隔,要么舍弃线下,要么主作线上,像一些所谓的线上线下同价,其实只是将线上作为一个展示平台;第五阶段,线上线下融合,取消多品牌策略,将电商与线下部门合并,重新按产业链划分事业部,同时进行后台管理与数据融合的重大重组,真正实现线上线下一体,消费者既可以线上购买,线下提货;也可以线下体验,线上购买;也可以把实体店当作试衣间、退换点。2016年“双11”,服装品类最大的亮点就是优衣库等线下品牌的逆袭,而其法宝就是率先进入服装电商第五阶段,内部已经完成业务流程的数字化改造和营销体系的相应转变。

从目前内蒙古一些羊绒企业的电商发展情况来看,还处于初级阶段,有的还在处理尾货,有的还在研发电商专款,这些都是已经被大家证实了的、有用但不是最终路径的过渡阶段,可以说电商之路还长。据此,对内蒙古羊绒电商提出以下建议:

一、坚持向一线电商品牌看齐,特别是向近年迅速上升的传统企业电商品牌学习,深入研判服装电商趋势,坚持站在最前沿来谋划,避免亦步亦趋,始终落后于电商整体节奏,出力不讨好。

二、下决心转变思维,从用户的角度出发而不是从企业生存的角度出发,认真研究网上消费者的现实需求,研发适销对路产品,避免简单地把产品放到网上就算搞电商这种初级思维,在骨子里向电商思维转型。不搞电商固然是“等死”,但没有想明白就盲目搞电商,结局只能是“找死”。

三、各个企业自身应该精确定位,不是每个企业都适合搞电商,这与企业的一把手思维、企业文化、人才储备、市场定位等诸多因素有关。也许对一些企业而言,不是自己把产品通过网上卖出去才叫搞电商,做电商的供应商也叫搞电商;通过零售端一件一件卖出去叫搞电商,而通过批发平台一堆一堆地卖出去也叫搞电商,义乌小商品城好多企业的转型只是把批发业务搬到了网上,成为订制型供应商,形成独特的“网批”现象。更有一些企业,可能都不需要再搞生产了,只需要在产业链、供应链找到一个环节就可以转型生存下去。鸡年就要到了,“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的思想尤其要检讨,需要认真琢磨如何在电商大生态圈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与商机。

四、对人才等瓶颈因素,抱怨没有用,找到解决办法是王道。以大家普遍抱怨的没有人为例,其实不是没有人,而是人手少,但不等于找不到,只是没有给出适合人才成长的环境。比如说,一些企业在县以下,电商人才普遍年龄轻,肯定不愿意呆在寂寞的乡村,为什么不把前端运营放在城市里?现在一些大的电商,前端运营可能在杭州这个电商之都,而中端在交通便利的县城,后端的生产却可能在偏僻的乡村。再比如电商人员的管理,他们的业务高峰在晚上9-11点,按一般的早晚打卡上下班就没有办法。再如电商人才的成长,普遍认同互联网流行的合伙人制,对薪水在意,但对未来的股权等更关注,按一般雇佣制请电商人才也难。还有,对企业内部电商人才的挖掘培养不够,放手不够,有力使不出,等等。所有这些问题,归根结底又是企业主要负责人的问题,老板思想不解放,电商也就不可能大发展。

五、对品牌的打造,更要研究品牌的内涵,对其复杂程度应有充分认识,不是注册了自己的名字就是品牌,自立门户有时比寄人屋檐还难受,没有一点实力,没有长期作战的思想,在一年半载就指望着出业绩,挣名头是困难的;但如果横下一条心,全力以赴,也许三五年会有一些起色。唯快不破的互联网精神并不适合一般中小企业,而如果还认为靠买流量迅速打开销售算是品牌营销的话,则这个品牌的含金量则一定会很低,低到不可能挣钱。苦练内功,在今天比任何时候都更重要。

电商发展瞬息万变,当我们还在讨论一般意义上的电商时,互联网的下半场却已经悄然开始,电商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全面提速,这对于传统企业可能是好事,也可能是更坏的事,因为这一次如果再不能“弯道超车”,那不仅电商做不成,可能连传统市场也做不成,形势更加严峻,只能撸起袜子加油干了!

(二〇一七年一月二十日)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