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张莎莎等:关于提升县级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几点要求

[ 作者:张莎莎 曹闻民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2-15 录入:王惠敏 ]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强化省级政府统筹推进区域内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职责,强化市县政府执行职责。县级政府在我国行政系统中处于承上启下的特殊重要位置,提升县级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同发展县域经济一样具有特殊重要的社会政治功能。

认识要求:提升服务型政府的公信力

科学界定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从广义上讲,公共服务职能等同于政府职能,是政府在运行的过程中追求的自身价值和理念。从狭义上讲,公共服务就是政府的基本职能。我们的研究使用它的狭义概念。我们认为,第一,公共服务是对广大民众的服务,服务范围涉及全社会;第二,公共服务是涉及民众日常生活的服务,覆盖民众生活的各个方面;第三,公共服务既包括公共产品的提供,也包括公共服务的提供。公共服务既是政府的基本责任,更是政府的基本能力。

准确把握公共服务职能的地位。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加强中央政府宏观调控职责和能力,加强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职责。公共服务成为地方政府的头号职能与职责。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主导地位的确立,实际上是政府职能由管理主导向服务主导的转变。

正确揭示公共服务能力的内涵。公共服务能力是一般政府能力的典型代表和集中体现。提升县级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应从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创新公共服务的提供方式、公共服务信息化这几个方面着手。

实践要求:提高服务型政府的执行力

提升政策执行的能力。地方政府执行中央和上级政府政策的过程其实也是表达其自身偏好的过程。在过去,个别地方政府还存在着一定的侥幸心理,对“上面”的决策和制定的政策还有“讨价还价”的现象。十八大以后,民风政风均有所好转。在目前这种压力型的行政体制下,县级政府必须要严格执行中央和省级政府的政策,不能阳奉阴违。

提升防腐拒变的能力。以前由于财政预算管理和监督上存在一定的弊端,各地在探索政府公共服务的创新过程中出现了权力寻租,公共服务领域成了寻租和腐败的重灾区。借着中央的反腐东风,严厉打击权力寻租和腐败,严禁权力滥用、“雁过拔毛”,完善监督和监察机制就成为当务之急。

提升科学决断的能力。无论是制定公共服务的规划纲要,还是变革公共服务的提供方式,还是提升县级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是让民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关键途径,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保证,这对缩小区域和城乡发展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提升政府科学决断的能力,确保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环境要求:营造服务行政的生态环境

政治环境:服务型政府建设迈入新常态。2014年,政府治理更多地体现为施政理念以及治理方式的转变,服务型政府建设迈入了新常态。服务型政府就是以“管理就是服务”为根本理念,以社会和大众为主要导向,以公共服务为核心职能,以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为根本任务的现代政府。2015年,政府下发一系列关于公共服务的政策性文件,支持全国范围内公共服务的进一步发展。县级政府是中央政府、省级政府、市级政府与乡镇政府、村联系的中间环节,在这样新的历史机遇下,必须发挥好自己作为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行政区域的重要作用,提升县级政府公共服务能力。

理论环境:治理理论再次兴起。20世纪80年代,治理理论在世界范围内兴起。21世纪初,这一学术概念引起我国学术界的关注。中国本土治理理论对西方治理理论从借鉴、采纳,再到融合,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理论重塑环境。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治理作为一个关键性词语,总共被提到24次。国家治理、政府治理、社会治理是《决定》中的核心概念。国家治理首次被提升到了战略性的高度,改变了长期以来的治理模式。而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则是整个报告中改革的重头戏。

社会环境:社会变迁成为根本动因。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从农业社会向工业化、信息化社会转型,由封闭到开放,由传统到现代,在这个过程当中社会结构、机制体制以及利益分配等方面都发生了转折。世界各国都对政府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在此前提背景下,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构想。全面深化改革波及面之广,涉及的利益层面之深,均对各层级的政府能力提出更高标准的要求,传统的政府管理方式已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变革要求。公共服务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成为地方政府的首要职能,这与社会发展的节奏和步伐相适应。政府行政管理流程规范化,投资成本低廉化,服务质量高,工作效率好,这些都是体现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的最直接的客观表现。

创新要求:开拓县级政府的服务视野

公共服务创新要有互联网思维。目前,政府公共服务正在迈入“互联网+”时代。县级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时,应积极转变思维,改变传统的服务模式,打破原来各部门间数据分割的状态,消除“信息孤岛”,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科技,凭借其“互联、互通、共享”的特质,使得政府和企业、群众用“平台”链接,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现代行政管理理念和模式的创新。目前县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缺乏明确的、整体性的规划和部署。县级政府是最主要的、最直接的公共服务的提供者。近年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范围不断扩大,从最初的公共卫生服务、环境保洁服务、园林绿化服务,逐渐扩展到教育、医疗服务、养老服务、就业指导服务、特殊群体服务等多个领域,发展态势呈现多样性、精细化。

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近年来,我国政府在推行行政体制改革的过程中,越来越重视与社会资本的合作,逐步地让社会资本进入公共服务领域,以市场激励取代政府干预。然而,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这一命题应用于大城市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较多,县级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合作,常常由于各种原因而搁置。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能够将政府部门的社会责任、远景规划、协调能力与民营企业的创业精神、民间资金和管理效率结合到一起,实现双方的共赢。政府应从保护和促进公共利益的立场出发,采取有效措施理顺各参与机构之间的权限和关系,推动政府投资与社会资本的合作。因此,县级政府应积极寻求与社会资本合作,甚至可以建立县级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中心。

作者单位:甘肃行政学院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陕西民政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