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朱立志等:聚焦农业可持续发展 立足创新驱动

[ 作者:朱立志 左瑾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1-03 录入:实习编辑 ]

中国科技网讯(左瑾)2016年5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三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进一步阐明科技实力、创新发展对中国进步的意义。国务院7月印发了《“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明确“十三五”时期科技创新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中华大地吹响科技强国的号角,科技创新成为引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第一动力。由此,中国科技网特别推出《科技创新百人谈》专栏专题,分领域、分专项、分人物多维度阐释科技创新的发展态势

聚焦农业可持续发展 建设“三型”农业

回顾2016年,朱立志在农业领域最关注的是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重大事件。“从根本上来说,农业上的诸多问题最后都归结到是否可持续发展,核心问题集中在三大类型农业建设方面,即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生态保育型‘三型’农业建设。”朱立志认为,“因此,涉及‘三型’农业的领先科技成果也是我十分关注的,主要方面如水资源高效利用、耕地质量提升、化肥农药减量化、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畜禽粪便和秸秆等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畜禽水产生态养殖、农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农田病虫害绿色防控等。”

据悉,朱立志团队延续《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2015年5月八部委共同发布,朱立志团队全程参与研究并撰写初稿)相关科研工作,编制了“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试验示范基地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延续《西北旱区农牧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6-2020年)》(2016年3月农业部发布,朱立志团队全程参与研究并撰写初稿)相关科研工作和相关基地建设评审。

此外,朱立志团队在“三型”农业、农业循环经济增值机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农业污染防控、水资源和耕地资源高效利用、农业有机剩余物资源化利用、高效生态循环农业、农业气候变化与低碳农业发展方面等方面发表了若干学术文章和学术专著。

“农业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必须依靠创新驱动”

朱立志认为,“农业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必须依靠创新驱动,创新驱动将会呈现出三大发展新态势”。

农业科技体系创新驱动

首先,农业科技体系创新驱动方面。朱立志介绍称:“我们知道,现在的农业科技体系基本上是化学农业的科技体系,因为我们依赖的是大量的化肥和农药的投入,另外还有添加剂,激素、抗生素等,都属于化学农业的范畴,未来我们要用生态农业逐步替代化学农业,朝着可持续的科技体系走,这里面关键就是要实施生物农业和物理农业。因为农业的劳动对象是一些生物群体,因此必须实施生物农业,如果我们盲目使用化学投入品,就会破坏生物群体之间的协调关系。我们可以利用生物群体之间的相生相克原理,达到互生共赢、防治病虫害的作用,生物农业将是我们农业未来发展的重要发展方向。”

日前,朱立志团队提出了“中医农业”的概念,强调用中医的原理和方法解决农业上的问题,应该说“中医农业”是生物农业的核心。物理农业是调节光、热、水、气的,大家都知道农作物,包括动物的生长都是需要光、热、水、气的和谐配置,通过物理的设计,它会营造有利于动植物生长的环境,比如设施农业。典型的有LED灯单色冷光,针对不同生长期给予不同冷光照射以后植物会非常健壮,尤其对蔬菜种子进行照射,因为我国好多蔬菜种子都是进口的,非常昂贵。如果农民育苗,发芽率不会高,一棵就会损失好几块。通过一定的光照以后,种子发芽率接近百分之百,而且苗到地里也没有缓苗期,就直接生长了,而且非常健壮,农民非常喜欢。类似这些都是物理农业将来要做的事情。“这方面的技术还是很多,将来应用的前景也比较大,我们可以把物理农业技术和生物农业技术组装集成到农业科术体系里,摆脱化学农业对农业的困扰,这是科技体系的创新。2007年在《人民日报》上,当时还任浙江省委的习近平同志就发表过一篇名为‘走高效生态的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文章,将来我们所要创建的就是高效生态的农业科技体系。”朱立志如是说。

管理机制创新驱动

第二,管理机制创新驱动方面。众所周知,我国现在水、土、农业生产、产地环境、农业综合开发等方面的管理是分散在不同部门,不是农业部门能说了算的,这种机制十分不顺畅,但是现状就是这样。朱立志分析称:“这种状况会导致职能失调,要不就缺位大家都不管,要不就重叠,大家都想争着去管,还有就是职能交叉,互相干扰。可以说我们现在的现状是有钱的项目都被农业以外的部门拿走了,我毫不夸张的说,农业部门就是管些别人不想管且不太有钱的项目,可想而知,中国的农业管理的这种机制不创新是不行的,我们的创新驱动必须要在这里面充分体现。”

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谈道:“我们要认识到,山水田林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有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用途管制和生态修复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单纯护田,很容易顾此失彼,最终造成生态的系统性破坏。由一个部门负责领土范围内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对山水田林湖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是十分必要的。”

经营服务系统创新驱动

第三,经营服务系统创新驱动方面。“过去我们搞农业主要是搞一产,现在我们要实行一、二、三产融合以及农业产业化运营与社会化服务的新型经营系统。过去我们的技术主要是靠政府的农技推广站,将来社会化的服务体系是方方面面的,很灵活的、很有活力的。还有就是金融服务体系要跟上,我们过去忽略了农村领域的金融服务,将来这方面不跟上不行。”朱立志介绍,“随着规模化发展,农业的经营单元就会变成一个企业,资金就是它的血液,如果贫血了,它就不可能做好,所以金融服务体系要跟上,让我们农业别贫血。同时,市场服务体系也要跟上,如果现有的市场服务体系再继续下去肯定会制约我们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力推农业信息化进程

2017年中央“1号文件”虽然尚未发布,却已引起了广泛关注。农业信息化一直是近年来国家政策的重点扶持方向。

农业信息化是一个涉及农业农村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要求农业生产、市场、消费以及农村社会、经济、技术等各个具体环节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具体包括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农业信息获取及处理、农业专家系统、农业系统模拟、农业决策支持系统等方面应用计算机、信息存储和处理、通讯、网格、多媒体、人工智能、3S技术(即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技术PS)等信息技术。

朱立志认为推动农业信息化进程,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农业生产过程的信息化,主要包括农业基础设施装备信息化,涉及农田灌溉工程、农产品仓储、畜禽棚舍饲养等,农业技术操作全面自动化,涉及农作物栽培管理、农作物病虫防治、畜禽饲养管理等;二是农产品流通过程的信息化,主要包括建设新型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提供市场和生活等信息的网络体系、将全国乃至全球作以及分散的农户和涉农部门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大系统;三是农业管理过程的信息化,主要包括农业经营管理信息网络化,涉及农场决策支持系统、地方以及全国和全球的信息网络、科学技术信息等,农业管理服务系统,涉及农业电子政务、网络办公系统、行政审批和市场监督管理等事项的网络化处理等;四是农村社会服务的信息化,主要包括让农民了解国内外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动态以及国内外农业、农民和农村生活的发展动态,丰富农民的文化娱乐生活,为农村儿童的学习生活提供了广阔的新天地,指导农民生活和农村社会活动。

【人物档案】朱立志是德国波恩大学农业经济专业博士,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环境经济与政策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博导,中国国外农业经济研究会副会长。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中国科技网 2016-12-19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