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唐伟:农地入市当以公平确保效率

[ 作者:唐伟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2-28 录入:实习编辑 ]

近年来,各地因征地引发的矛盾屡见不鲜。当前,土地管理法修改已列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农村土地与国有土地不能同等入市、同权同价的问题有望得到解决。全国人大环资委建议,国务院有关部门应全面总结试点经验,积极吸收近年来土地管理改革实践和制度创新成果,抓紧完成法律起草工作。(12月26日《南京日报》)

农地入市改革之所以面临一些困难,就在于当前的土地制度存在城乡二元结构。相对于城市国有土地而言,集体用地无论在使用范围还是补偿标准上,都存在一定差异性。同时,由于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源,其失去土地之后,如何解决生计问题,都是土地改革所必须考虑和解决的事情。

当前的问题在于,土地收益的较大部分被地方政府所占有,更重要的是,农用地尤其是耕地的数量,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农业的基础地位,确保耕地红线不被突破属于刚性底线。什么性质和用途的农用地可以入市,如何在征收过程中,最大化确保农民的利益,就必须兼顾公平与效率,改革试点才能破题。

无论是从虑及农民利益诉求,还是遵守市场规则,抑或从社会公平的角度出发,农用地入市以提高其附加值,已然成为无以拒挡的趋势。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标志着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即将进入到试点阶段。从广东佛山等地的试点来看,“农地入市”释放农地活力,集体土地市场价值的显化为农民带来了直接的经济利益,也为产业的发展和开发创造了条件。不过,集体建设用地和国有建设用地能否实现“同权、同价”的问题,包括土地使用期限到期后,产权的归属处置等,依然是当前最亟待解决的课题。

权利对等,才能实现利益的均衡。总结试点经验,以公平与效益为原则的立规定矩,才能让农用地入市的善政走得更好,也走得更稳。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湖北日报 2017-12-27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