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徐静波:日本年轻人为何愿去乡下当农民

[ 作者:徐静波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2-26 录入:王惠敏 ]

接到青木君的电话,很是惊讶,因为他告诉我,下周盂兰盆节之后,他将离开东京,去新泻县的加茂市生活,和几位朋友一起去垦荒种田。

青木是我在早稻田大学兼课时的学生,毕业后在东京的一家设计公司工作,月薪20万日元,富不了也饿不死,能够标准的小白领生活。

我一向很看重这一位小朋友,因为青木很有自己的思想,在同学们你瞧我我瞄你谁都不敢发言的时候,他总是会第一个举起手来,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我喜欢有思想的年轻人,因为这意味着他不是一个“死活”着的人。

只是没有想到,他要离开繁华的大都市,去一个只有3万人口的乡下小城,做一位农民。

我请青木和他的伙伴们一起吃了一顿饭,算是送别。顺便,我想问一问,到底大家为何愿意离开大都市去乡下生活?

青木说,自己的老家在熊本县,从小习惯了在小城市里生活,在东京读书和工作几年,总感觉到在迷失自己,找不到自己在这个城市里的存在感。虽然东京是一大国际都市,夜夜灯红酒绿,但是,感觉这一座城市不是属于我的。

与青木一起决定离开东京的村上,也是早稻田大学的毕业生,在一家商社工作。他是新泻县的新泻市人,他说自己喜欢开一辆车看新泻看海边落日余晖的美景,无法忍受东京的拥堵和高得离谱的物价。

女孩土屋是地道的东京人,出身在港区。她是去新泻县的加茂市旅游时,爱上这一个乡下小城的。因为那个城市盛产一种叫“箪笥”的日本古典衣柜,她想成为箪笥工匠。

土屋是通过“非死不可”(Facebook)联系上青木和村上的。但是,告诉他们在那里还有一片荒芜的稻田可以耕种信息的,是另外一名女孩寺冈,寺冈是日本青年垦荒会的会员,横滨人。这个组织为了让日本的农田不再荒芜,鼓励年轻人奔赴农村垦荒种田。

前些天,青木和伙伴们搭乘新干线,又换乘只有2节车厢的小列车到加茂市去认真视察了一番,发现那里有10几亩可以耕种的荒芜农田,农田的主人因为自己年老无力耕种而放弃。青木他们决定接下这一片农田,实施垦荒种田。

新泻县是著名的“越光”米的主要产地。青木他们准备成立一家农业公司,来经营这一片农田。青木悄悄地告诉我:“政府有鼓励和奖励政策,至少可以申请来几百万日元作为启动资金。”

酒喝多了,青木开始描绘蓝图:到时在绿油油的田野里建几栋小别墅,修一条小马路连接县道,大家一起过上一种自给自乐,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人活着,就是为了一份自由和快乐,这一种自由和快乐,在东京无法得到,那里有太多的拘束和压抑,只有到乡下小城市里去,才可以享受。”土屋附和着说。我猜测,这位女孩似乎准备跟定青木去过田园生活。

开始理解他们的想法,因为今天看到一份日本内阁府的舆论调查报告,称38%的年轻人愿意到乡下去生活。青木与他的伙伴们只是这其中的一员。

据悉,在日本的乡下做农民,一年的收入也有300万左右日元(约18万元人民币)。300万日元在东京几乎存不下钱,但是在乡下,可以过上富裕的生活,因为地价房价物价均便宜,1000万日元可以建一栋小楼。

分别时,我对他们说:种上大米后,第一时间要送给我。养一群孩子,到时我带他们去迪斯尼乐园。大家笑,说:“一定一定!”

有梦想真好!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城村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