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杨勇:农村经济集聚规模化发展探析

[ 作者:杨勇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2-21 录入:实习编辑 ]

原题:德江县村级集体经济合作联社 助力农村经济集聚规模化发展探析

全省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县、全省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县、全省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县、全国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县……一个个头衔承载着一项项改革试点的实施,德江在农村改革探索的实践中,紧扣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引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主题,以村集体经济合作联社为载体,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推进“三变”促“三金”工作开展,释放农村金融改革红利,助力农村经济集聚发展。村集体经济合作联社是德江在全省先行先试,探索创新建立的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组织,是在乡(镇)、村党组织的领导下,依法享有独立进行经济活动的自主权,接受各级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的监督。实行民主管理,依法选举和罢免管理人员,决定经营管理的重大事项。德江先行先试,勇于创新,积极搭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型平台,致力于集体经济合作联社组建行政村全覆盖,成功创造了村集体经济组织引领农村发展的新模式,初步实现了农村集体经经济发展的腾飞之梦。

一、集体经济合作联社统帅农村经济发展

德江抓住中央财政扶持村集体经济试点发展机遇,积极探索创新,致力于集体经济工作实体化、项目化,搭建集体经济试点发展的三大平台,聚焦发展载体核心化、多样化、网络化,统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一)统领平台核心化。村支两委是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统领核心,德江的村级集体经济合作联社是在村支两委的引导下,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为基础,吸纳村支两委成员和具有经济头脑的致富能手而组建成立的集体经济组织统领平台。主要职责是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组织领导、资产管理、技术指导、提供服务等,自筹备集体经济合作联社组建工作以来,全县300多个村(社区)通过召开筹备会、群众会(代表会)、动员会、选举会和开展“三资”清理、成员资格界定等工作,提高了群众对集体经济发展的知晓率、认知率,提升了群众的发展素养,截止目前,德江县村级集体经济合作联社已在市场监督管理局注册登记备案的达200余个。

(二)发展平台多样化。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是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多样化的必然载体,德江的集体经济合作联社下设或统管引领建筑施工队(劳务公司)、营养餐配送中心、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社员股金服务社和农村电子商务中心等不同种类的发展载体,相应的扶持资金或投资人在村级集体经济合作联社的指导下,入股集体经济的相应载体,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协调发展。在集体经济合作联社的引领下,德江县各村组建的经营主体(合作社、公司)已达1004个,其中种植类专业合作社521个,涵盖天麻、烟草、果蔬、野果、花椒、林木、生漆、食用菌、银杏种植、中药材种植等种类;养殖类专业合作社330个,涵盖养牛、羊、猪、兔、蜜蜂、水产养殖和特种养殖等类型;劳务公司92个,承接农村各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00万元以下的全覆盖;服务类37个,涵盖农技、农资、股金等服务,农机类22个,加工类2个。  

(三)销售平台网络化。电子商务是村级集体经济商品销售的重要手段,德江以县级电子商务综合服务运营中心为核心,强化“德江购”的带动辐射功能,建立乡镇电子商务服务站全覆盖,建设乡村贵农网电商综合服务点,通过线上线下结合将遍布城乡的门店“网” 起来,形成网络优势,打通实体终端网络,畅通集体经济产品销售渠道。当前,“德江购”及各乡镇电商服务站已正式上线运行,各村集体经济合作联社产出的所有产品均有线上销售的渠道,目前主要分类有生鲜食品、茗茶佳酿、德江工艺、德江特产四大类共170多种商口,平台最显著的功能特色点启动同城配送,形成了线上线下销售链,实现了生产合作、供销合作、消费合作、信用合作,打造了供销社综合改革“三社合一”典范。最终目标将实现“山货进城、德货出山”,通过电子商务实现全县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推动现代农业换档升级,助力脱贫攻坚加速增收致富。

二、集体经济合作联社全面引领农村资源变资产

(一)引领农民以土地的经营权入股。德江将农户已确权登记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以股权形式入股到村集体经济合作联社,在发展过程中,根据各村发展实际,再将股权分割到村集体经济组织下属的相应专业合作社、产业发展大户等经营主体,促进农户与经营主体“联产联业”、“联股联心”,既让经营主体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又让农户通过以承包地入股成为参与者,今年,德江面对13.1万亩的新一轮退耕还林任务,积极探索有效的解决之路,由各村集体经济合作联社牵头,组织相应合作社或种植大户,每个承接主体不低于500亩,农户可以用土地入股、土地出租、技术等方式加入合作社,受益农户达3万多户。

(二)引领农村集体资产入股。德江在对农村集体经济资源进行清理核实、确定权属关系的基础上,经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同意,将村级集体经济投资兴建或购置的房屋、建筑物、机械设备等资产评估入股,将集体所有的土地、林地、草地、荒山、滩涂、水面等自然资源经营权折价入股,使集体所有成员拥有集体经济合作联社的股权,按比例获得收益,据初步统计,德江所有行政村的集体合作联社所有的资产、资源折价入股、评估入股达30亿元,涉及耕地112万亩、林地122万亩、未利用土地60万亩的经营权折价及其它不动产资产折价。

(三)引领农民规范股权量化。在确权登记的范围方面,德江县辖区各村集体经济合作联社将农村集体耕地、林地、草地、荒山、水域等自然资源,房屋、建设用地、基础设施等经营型资产作为确权登记的对象。集体组织成员权界定方面,本着“尊重历史、权责对等、标准统一”的原则,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必须满足几个基本条件:户口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居住和生活的;享有本集体经济组织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权的;参与了本集体经济组织防汛抢险、道路修建、民政优抚等各项集体公益事业,履行了村民应尽义务。股权收益分配方面,在集体资产评估量化、合理划分股权结构的基础上,实行按股份比例进行收益分配;集体收益主要部分用于扩大在生产和继续投入到经营主体,其余部分用于兴办公益事业以及贫困户、“两无人员”补助等。

三、集体经济合作联社全面引领资金变股金

(一)引领财政资金转变为股金。在不改变资金使用性质及用途的情况下,德江将财政投入到农村的生产发展类、农业生态修复和治理资金、扶贫开发资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支持村集体发展资金等量化为村集体或农民的股金,入股到村集体经济合作联社、农民专业合作社、股金服务社等经营主体,按股获得收益分红。在今年开展省级集体经济试点中,德江对区位优势不明显、自然资源不丰富、发展条件不成熟的33个试点村共计2900万元财政扶持专项资金直接投资德江县扶投公司和供销社员股金服务社等经营主体,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每年获得5-8%的直接投资收益。

(二)以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金。坚持以财政资金为杠杆,撬动一家一户的分散资金、社会资金、金融资本参与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上来,主要发展核桃、天麻、脐橙等特色种植业和肉牛、山羊、熟饲料猪等特色养殖业,推动规模化发展,初步打造出一批省、市、县三级高效特色农业产业园区。2016年以来,德江在全力争取中央财政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资金2500万元的同时,县财政将预算1500万元资金支持15个村同步开展试点,撬动了全县范围整合农牧、水利、扶贫、交通、旅游、财政一事一议等涉农部门资金14896万元、银行贷款4700万元、吸引社会资本5000万元等各类资金入股到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集体经济合作联社等各类实体经济组织,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放大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德江设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风险补偿基金,为各类集体经济组织发展保驾护航,确保财政扶持资金不受损失,集体经济有收益,群众利益得保障。

四、集体经济合作联社全面引领农民变股东

(一)全面引导农民入股。充分发挥集体经济合作联社的主导作用,引导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农民积极入股到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对居住在深山区、石漠化地区、不具备脱贫条件的“两无”人员,探索把扶贫资金作为股金,异地入股到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县扶贫开发投资有限公司等经营主体,让农民不受空间的限制,在异地优势产业中占有股份、获得收益、现实脱贫。今年以来,德江在各村的集体经济合作联社引导下,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精准扶贫户利用“特惠贷”资金入股扶投公司资金达1.5亿元,入股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资金1.5亿元。同时,以全省首批集体经济试点县为契机,初步探索了集体经济发展三种模式:第一,在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有产业支撑的7个试点村以村为主进行领办,100万元专项资金全部用于投向发展,撬动其它民间资本,全体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作为股东,享受集体分红。第二,在发展基础较好、有一定发展潜力的8个试点村以100万元专项资金的50%参股德江县供销社员股金服务社,全体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受益;50%投向发展,吸收其它民间资本。第三,对区位优势不明显、自然资源不丰富、发展条件不成熟的25个试点村以100万元专项资金直接投资德江县扶贫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全体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获得直接投资收益。

(二)全面推动农民入股。德江以2016年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13.1万亩任务为契机,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和生态畜牧业等特色产业,在各村集体经济合作联社统筹规划的基础上,按照平等自愿、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鼓励和推动3万余农户以土地、资金、技术等多种方式入股到300多个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企业、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变为股东,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集体+农户”等多种组织形式,让农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提高土地产出率,增效创收。

(三)鼓励农民回乡入股。在集体经济发展中,德江将“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中小中学营养餐配送,作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第一桶金,当前全县各村集体经经济合作联社正在实施的农村公路项目第一期建设,总投资3.5亿元,初步测算将产生1.8亿元的劳务经济,3500万元的集体经济累积,所有的用工、技术等完全来自各村集体经济组织,截至目前,全县在各村集体经济合作联社的引导鼓励下,成立以村集体领办的劳务公司和营养餐配送中心就达100余家,这为各村集体经济发展累积提供了重要保障。在返乡农民工问题上,德江积极鼓励农民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创业就业,积极支持返乡大学生、外出务工人员、乡土能人等回乡创业就业,今年德江县桶井乡成为全省极贫乡镇之一,未来两年,将获得26亿元的资金支持,如今,该乡的集体经济合作联社、劳务公司、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的组建如雨后春笋,各类经营主体引领农户参与入股发展的积极性非常之高,通村路、通组路、产业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热闹非凡,梨子、柚子、板栗、花椒等种植如火如荼,吸引1000余人返乡创业就业,各村在参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转变思想观念、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提升农民群众的素质和能力,将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有资金、会经营的致富能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民,营造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环境。

五、集体经济合作联社全面助推金融精准扶贫的实现

(一)助推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实现。德江以获全国首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县为契机,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有效实现形式,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工作机制,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满足多层次、多元化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金融服务要求,从实际出发,以村集体经济合作联社为主导,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和经营权为客体,试点探索四种类型的抵押贷款模式:一是流转土地取得的经营权抵押贷款模式。以农民土地经营权流转为基础,以土地流转合作社为平台,以农业产业适度规模发展为抓手,试点流转取得的经营权为抵押的贷款模式。二是异地扶贫搬迁腾空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模式。以农户异地扶贫搬迁腾空土地为载体,以扶贫开发公司为平台,盘活资源,试点异地扶贫搬迁腾空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模式。三是入股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模式。以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为条件,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为载体,试点入股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模式。四是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模式。以发展产业为核心,以农户家庭生产经营载体,试点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模式。当前,德江正在积极对接国开行和全省的产业扶贫基金,为承接新一轮退耕还林任务13.1万亩的集体经济合作联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公司)和省市县三级高效农业特色园区等各类经营主体提供贷款,以流转的土地经营权作为抵押,将共计获得5亿元左右的贷款支持,这将为国家层面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提供一个可借鉴的蓝本。

(二)助推农村金融精准立体式扶贫的实现。作为全省唯一的农村金融改革试验试点县,德江以集体经济合作联社为载体,探索出了集体经济发展的立体式金融扶贫体系:一是破解法律、制度、价值障碍,全面推进农村“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林权)抵押贷款工作,盘活农村沉睡资源,解决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瓶颈难题;二是探索集体村办企业融资新方式,开展“三品三表”信用考核贷款试点工作,助力集体村办企业发展;三是继续与国开行省分行深度合作,贷款支持我县肉牛、山羊、茶叶、天麻等规模产业大户(合作社、村集体)发展;四是用好用足支农再贷款,创新开发“一高一特”贷款产品,支持大户(合作社、村集体)发展高效特色农业产业;五是构建立体式的金融扶贫体系,基本满足贫困户、一般户、产业大户、合作社、经济基础强(弱)村集体等不同层次的金融需求;六是开展“3个15万元”微型企业扶持政策延伸行动计划,重点扶持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创办加工制造、民族手工艺、特色食品、创意设计等企业;七是探索“民心党建+信合+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新模式,助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创新,必然伴随改革,德江在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改革过程中,敢于创新、敢于突破,以农村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等要素有效利用为纽带,致力于村级集体经济合作联社的组建,加快了农村集体资格成员界定、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进程,为各类经营主体流转农户土地经营权奠定了群众基础,促进了在国家层面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提高了人民群众对集体经济发展的认识,调动村集体成员积极性,增强村集体自我发展、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能力和水平,村级集体经济合作联社助力农村经济规模化发展效应正在初步凸显,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几年,德江辖区各村的集体经合作联社将会在脱贫攻坚战中扮演重要之角色。

作者单位:中共德江县委组织部集体经济发展办公室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