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家村郭书记开讲
乡村谁来规划建设?政府、资本企业、情怀文化人、规划设计师、村民?号称“关中第一村”的袁家村主打关中民俗和美食文化,它虽只有62户,286人,却带动三千多人就业,每年吸引上百万游客。陕西袁家村郭占武书记给出的答案,值得思考。
感谢主办这个会议,包括所有人。一直到现在,我都不知道要说啥。我感觉参加会议的每一个都和农民有关系,我应该站到农民的角度来谈一下我的感受。
我想讲一下农村,讲了那么多,我认为,对农民了解的不多。农民的概念,比如你的三代、二代农民。如果你在城里或者在做什么事业,你去旅游,感觉有一个很好的东西,想带给父老乡亲去吃,给他们免费分发,还会骂你。这就是农民。为什么?因为他会说:“他妈的,有人的给当官的有面子的分的香蕉都是大的,给我的全是坏的。”所以,建设农村先了解农民。
我是最底层的农民,我知道跟农民应该怎么打交道。我父亲也是我们村上的老书记。70年代,我们做农业,80年代,我们做乡镇企业。随着经济的大潮,人都进城招商引资,国家也在做中外合资,就忘记了农村。到了2000年之后,又把农民给想起了,开始说三农。所以,我觉得说这么多,我给我们的人在讲,给我的村民在讲,政府靠不住。
我们袁家村在发展的时候,政府对我们的支持力度非常大。我们的县上就有十个以旅游来带动县的十个点。其中就有袁家村,在做袁家村这一个点的时候,别的村都和我们一样,都在做。县上对我们的政策都是一样的,力度特别大,大到什么程度,大会小会的开,因为县上要发展旅游。而且,给一个村派两个局在村里蹲点。但是都是走形式。到底应该怎么做,谁来做,不是政府靠不住,从镇上的政府、县上的政府到市上的政府一直到中央的政府,没有一个人不想把农村做好。但是,农村的事谁来做,绝对不是专家,绝对不是县长、市长、省长,是农民自己。
我们2007年做袁家村的时候,我们的村也是空心村,全部都是打工的,我也是打工的。所以我们为什么又回去建设我们的村,是我觉得这是一种责任。这种责任可能现在说不清楚,给你们讲,你们可能也听不明白。可能做这个报告也是最后一次,以后作报告也没这个机会了。我的意思是,农民的事要靠农民自己做,谁都靠不住。我为什么会回去,因为我父亲原来是这个村的老书记,我觉得这个大旗不能倒,等等一些责任,就像今天,陈向宏老师、我没来过这里,我连陈向宏老师都不知道。我知道乌镇。我不知道谁搞的,我只知道,这个地方没有我学习的东西。因为我们做袁家村的时候,是我们的干部号召起来,不拿工资,300万起步,干到现在,2千万没见过。
现在一天接待游客18万,我们现在研究的模式,第一点,因地制宜。
我原来想发展袁家村的时候,我找过专家,当然没敢全国找,我在我们陕西找,西安市科班的、也就是国家认可的人,A级、B级找完了,然后资深的我也找。做规划的、设计的,我倒想简单嘛,给我们村做好规划,就是我们想做旅游,用规划、用旅游来带动农民挣钱,让城里人来旅游。大大小小我找了有20个旅游规划的,到袁家村来一看,然后回去,回到西安再请他吃饭,临走的时候又跟我说:告诉我你的真实目的。你到底是想骗国家钱还是干什么,你这地方根本就做不了旅游,你咋能做旅游呢。西安人是在秦岭旅游,秦岭的车都进不去,进去了就在泉水那里洗个脚,就等于出来旅游了,都不愿意往北边走,最后找设计的都找不了。最后有一两个人给我回话了,一个说:“等二十年再说,等大西安发展,你们要是兵马俑、要是华清池、那就好做了。”但是我说,我们要是旅游景点,我还需要你做规划。所以我们自己因地制宜,什么叫因地制宜。做什么,07年,我们定位,我们做民俗。在07年,我们给所有的党员、所有的干部、所有的群众开会动员的时候,我们做民俗,用民俗来吸引游客来袁家村来旅游,我们让农民因为旅游来挣钱,让农民先发展起来。我当时一开群众会,农民的支持度有多大,你们知道吗。百分之九十五,没问题!但我给他说:“你多少得出点钱,一家也不多花,花个三五万,家里要收拾一下”。一下三户不同意:这怎么,旅游还要装修,还要收拾,觉得我会炒菜、有锅、有桌子就行了。他是这样想的。所以农村的问题,我是专家。
我们因地制宜,我们在定思路的时候,我们从袁家村做到现在,我们的策划、营销、推广、规划、建设、装修,全部是我们自己做的,没有一个设计师给我们做过。我接触的领导,上到中常委,下到省上所有的常委,地市就不用说,关系都非常好。呼吁也没有用,“农村应该怎么怎么”都没用。但是政府给我们的政策特别好。各领导谈话的时候,我都说:“你给我的政策是精神上的”。我们村发展现在,我们起步的时候,给我们5万块钱。怕我们贪污,给了交通局,交通局。这是给项目打底子、给面子。所以没给什么钱,我们发展没什么钱。
我一直给我们村里人作动员讲道理,有思想不要钱,没思想的才要钱。人家一投几十个亿,咱连见都没见过,所以学东西有什么用?学回来也用不了。所以我们就做自己的。袁家村我们实际因地制宜,解决了一个什么问题?解决了我们的发展。靠什么发展,我们同时市场需要什么,袁家村为什么能做到现在的人气,我们所有东西都是以来不来人为核心。游客会不会为袁家村买单。这个东西才是我们要做的,我们会竭尽全力做这个事情,所以我们现在来的游客都是西安咸阳周围的、今年也有外省的过来,我们没做过宣传。所以我们的思路是因地制宜,自己给自己根据自己的地方想了一个发展的办法,这就是因地制宜。
接下来,我再给大家讲一个我们的第二个问题:全民皆兵。
我们袁家村现在做到全民皆兵。全民皆兵什么概念。上午有个教授说:“要做好农民工作,给农民上课,给农民做…”。没用。我们现在能做到全民皆兵,我拿百分比来说,如果你要做一个农村的工作,做一个村。只要涉及到一个村。只要有百分之一农户不同意,你都做不成。所以农民你一定要用事实来讲道理,用钱来讲道理。我们有一个农民学校,我们解决农民的问题是先让他们挣钱,再改变他们的思想。
所以我们现在用产业来调整农民。我们现在讲了一个问题。自认为国家没有解决的问题,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我举一个例子。有一个做酸奶的公司,当年做的时候,根本不懂。懂得做以后,我发现,因为我们那里的农家乐也多,别的农家乐一年做30万的时候,他可以做100万。这样贫富差距会大,所以我就给他做工作,让他把酸奶厂改成公司,让一部分没有和旅游沾光的人都可以沾上光。所以,现在我们的酸奶厂也就是一个项目一年大概的利润是一千万。现在的利润大部分分给所有的工作的原住民和新住民,来到这里的都是袁家村村民,所有的资源都是共享的。
袁家村现在还有一个全民皆兵的办法就是共同富裕。我们所有现在作做的形式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那旅游作为产业,产业带领农民致富。第二,会在产业上不停的调整,调整到大家的贫富不会差距太大,但是还得通过努力才能实现。还是得给农民讲道理,没有天上掉馅饼的。所有的产业采用合作制。合作制就是,比如酸奶,一年的一千万,我们都是让所有新农民、老农民全部分完了。让人感觉到,贫富差距我们是在解决这个问题。
还有一个可以解决的问题就是村干部的问题。我们的村干部原来讲的是发展旅游,村干部的核心是带领群众来做,群众做到一定程度,村干部再入股。入股的方法让每个人在袁家村收到的待遇基本上差距都不要太大,比如拿酸奶厂举例,假如说不用分股的形式,现在会出现一个什么问题,都在七年前大家都一样,七年以后,一转身,你挣七千万,我一年只挣三十万。所以我们在这个问题上,要解决一个心理平衡的问题。让每一个人心理上都要平衡。
我们现在还做一个事,叫农民的创业平台。现在把所有的农民跟我们的产业,全部做一个平台,我们有无数的产业,但无数的产业,都是无数个小的团体,或者就是一个入股形式的机制。袁家村现在有小吃、有作坊、有农副产品有很多东西。最后所有的利益,投资这个平台的利益是农民,是所有的新农民和老农民。经营户也是所有的新农民和老农民。我们在这上面,我们村委会、村干部和群众,因为这个问题是制约我们持续发展的问题。比如今年征地,我们要做一个两百亩地的停车场,跟政府只是打招呼,政府同意我们用这个地。从征地跟农民谈,让农民去入股。我们的社区干部一共只用了3天时间。我们现在是一村带十村,我们是个村,村上把征地的问题给解决了。
我们是把所有人的利益绑到一个产业链上,绑到我们的产业上,村民做一个产业平台。村干部包括我,从07年到现在,我没挣钱。今天,陈向宏讲到做乌镇是做了一个挣钱的项目,现在要在长江村做一个不挣钱的项目。我可以理解,一个人做到一定程度,要有大爱、献爱心。袁家村做到现在,我们干部没有挣一分钱,股份在村上,作坊什么的,我个人没有股份。因为,我坚信,袁家村永远属于我,袁家村永远是我们村民的。袁家村,我看的是未来,不会在这个上面斤斤计较。现在有些地有些优惠可能没有了,最后可能会升值,我敢保证,因为地升值了,所以你就没有地了。这是一个公式,因为你把地拿出来做旅游什么的,地就会升值,当周围的地升值的时候,你肯定是没有地的。所以现在在解决一个问题,解决平衡。每一个农民、干部心里舒不舒服。所以农村的问题非常复杂。
我骄傲的说一句,袁家村全国第一。我认为,袁家村是一个事业。
我们投资很小,基本上都是农民摸索出来的。我们现在是国家最美乡村,国家传统村落、十大魅力乡村、国家四A级景区,我们运营整个景区的人,不超过五个人。我问乌镇项目的员工一共3000人。
袁家村,还有一个,西安到机场33公里,下高速,路边就有野菜、弄点苹果。可能在袁家村一个小的摊子,一年就挣几百万。袁家村大大小小都是老板,不管谁,从卖菜的一个老伯他都是,想去挖就去挖,想去卖就去卖,不想去他就回家了。袁家村全是老板。袁家村就算投资再小,做的都是事业。
有一个人跟我说,觉得复制袁家村的挺多,你觉得你有没有担心他们复制你。我担心袁家村一定会有人超过。今天吃饭的时候,还提到陈向宏老师,别人复制我,我都不怕,这陈向宏老师都提袁家村了,你说害怕不害怕。所以也有人复制我们袁家村,但是陈向宏提起之前,我认为根本不值一提。因为,我认为谁也复制不了袁家村,为什么,因为他复制不了我。陈向宏老师提起了,我就不敢说了,因为人家财大气粗,几十个亿,我都没有见过。我说的这个意思,有一种误区,我们陕西、山西、河南的一些地市、甘肃的、据说,新来的山西的省长在开农村工作会议的时候,也提到袁家村了。我感觉,政府认为什么是发展农村、什么是旅游,就是袁家村。所以,可能袁家村会成为很多粗制滥造的东西,我觉得很多人也没有看到袁家村。袁家村有人向我汇报,有人拿着尺子在那里量。我说没事没事,让他量去。
所以,我认为为什么袁家村复制不了。我认为,袁家村是我的根、我的家、我的亲戚,我现在不挣钱,我20年不挣钱,我可以。谁敢,就凭这,谁敢。现在的项目一般都是大概投多少钱,规划设计一出来,一预算,大概来多少人,成本有多高,这个项目大概多少年收回来。所以,我们在做的时候,是没算过多少钱。所以,谁能复制,没有人。复制只能复制个表面。所以袁家村这种形式,为什么我还在讲,我们是第一。因为我们是唯一村在发展村,而且还带着农民,我们的农民一户都没有往外面赶。谁敢,不敢。怕农民堵路、农民敲分成,今年可以,明年分成就不行了,还要分成。这个问题,不是光是分成就可以解决的。
最后的问题,袁家村是我们自己是带着农民自己做成的。现在,我们的危机感是袁家村现在是瓶颈,等于说,我们的智慧已经用到了极致了。再要发展,拜托各位专家、同仁、各位对农村感兴趣的,如果要到农村来尝试,来这里看一下。袁家村条件不是太好,但是袁家村有我带领我们的村民会为大家做好服务。还有,前面专家说政府这个没放开那个没放开。都放开着呢,你来了,我都能给实现。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微信号 文旅世界报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