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姜雪:扶贫工作容不得干部的侥幸心理

[ 作者:姜雪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2-07 录入:实习编辑 ]

福建省周宁县纪委监察局日前通报了1起扶贫领域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件:礼门乡政府退休干部陈受荣在职时冒领、截留群众“造福工程搬迁户补助款”共计1万元,用于个人开支。周宁县纪委日前给予陈受荣留党察看一年处分,收缴违纪所得,截留补助款返还陈木某。对其涉嫌违法问题移送司法机关处理。(12月1日 人民日报)

“小臣不廉,无以治民,则风俗必坏”。2016年贫困户的脱贫标准是3000元左右,陈受荣并非不知道这样的做法违反纪律规定,但他内心深处,并没有把这真正当回事儿。可曾想过他抱着“侥幸心理”挣来的“外块”是贫困户人均3年的收入?乡镇干部作为脱贫攻坚的一线工作人员,是落实各项精准措施的中坚力量,其一言一行直接映射在人民群众的眼中,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直接侵害群众切身利益,如果得不到有效惩治,党就会丧失人民信任和支持。

先哲孔子有句名言:“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道出了一个执政规律:执政者的表率作用,是清廉政治的最好榜样,对下能产生不可替代的感染力、执行力。乡镇是许多优秀选调生、公务员的“第一站”,对于他们来说,乡镇领导干部带头都是最大的带动力、贯彻力、执行力。“风成于上,俗形于下。”

腐败没有“软着陆”,只有“硬手铐”。央纪委书记王岐山曾表示,要规范领导干部离职或退休后从业行为,加强对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国(境)外的国家工作人员的管理和监督。反腐不分是否退休,不要以为退休就进入了保险箱。有人曾认为退休了,网开一面,过去的事既往不咎了,我见过一些屁股不干净的人,有提前退休机会时,赶紧办手续开溜,以为可以一了百了。随着反腐进入深水区,退休早就不是有些人所想的“保险箱”,享有所谓“法外豁免的特权”。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纪委的要求和部署,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采取有效措施,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当前脱贫攻坚工作进入了攻坚拔寨的关键期,脱贫攻坚、脱贫济困,意义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党员干部在脱贫的工作中要“走心”不要“侥幸”。

作者地址:四川省绵阳市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