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张竞:村委会换届选举成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生动实践

[ 作者:张竞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1-09 录入:实习编辑 ]

原标题:新一轮村委会换届选举:选贤任能的基层民主实践

2016年是我国“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新一届村民委员会的任期,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做好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选优配强村级领导班子,对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党在农村执政的组织基础,创新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两年,北京市、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上海市、安徽省等部分省市陆续开展了新一轮村委会换届选举。各级党委政府通过提前谋划部署、加强党的领导、严格选人标准、严明换届纪律等一系列举措,选出了一批党性强、致富带富和引领服务群众能力强的农村带头人,进一步优化了村级组织班子结构,增强了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村委会换届选举成为新形势下加强基层组织、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一次生动实践。

把握“三个先行” 夯实换届基础

各地做好村委会换届选举的各项前期工作,超前研究谋划,采取研判先行、整顿先行、审计先行,切实解决问题,为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筑牢基础。

各地采取先研判再换届,提前深入开展调研,逐村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分析研判换届形势,做到了村情选情心中有数、矛盾问题心中有数、对策措施心中有数。陕西省采取个人述职、民主测评、个别谈话等方式,逐村开展综合研判,了解村情民意,掌握班子整体运转和成员表现,为推荐提名等工作提供重要依据。上海市对少数选情复杂、矛盾突出的村,派驻工作组加强指导帮扶,制订工作预案,形成“一村一策”,为换届选举工作营造和谐稳定的氛围。

同时,各地针对一些重点村、难点村,坚持先整顿再换届,开展重点难点村排查,逐村建立工作台账和工作预案,集中进行治理整顿,确保矛盾问题有效化解在换届前。江西省把换届选举重点难点村分为班子工作不力、无村党组织书记合适人选、往届换届选举拉票贿选问题比较突出、宗族势力干扰严重、社会治安问题和信访矛盾纠纷比较集中等五种类型,坚持“一村一策”,分类开展整顿。

此外,一些省市坚持先审计再换届。各地把涉及村级大额财务支出、“三资”管理使用、涉农补贴发放等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作为审计重要内容,实现村委会财务审计、村干部经济审计全面覆盖。对群众意见较大、问题比较突出的村,进行重点审计,有效防止村级组织“带病”换届。陕西省宝鸡市对一些经济活动频繁、往来账务较多的村,聘请专业机构进行审计。

坚持“德才兼备” 务实“选贤任能”

选准用好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是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当务之急。村委会换届选举,就是要选出造福百姓的贴心人、农村发展的领路人、社会稳定的责任人、公平正义的带头人。新一轮换届选举,拓宽了选人渠道,细化了选人标准,优化了班子结构,亮点纷呈。

拓宽选人渠道。各地不断开阔选人视野,采用多种方式鼓励优秀人才参选。辽宁省明确选人用人标准,坚持把党性强作风好放在首位,突出“三有三带”,即有理想信念和奉献精神,能带来希望;有经济头脑和致富本领,能带来发展;有良好品德和公道之心,能带来和谐。内蒙古自治区通过“引导党员群众推选、鼓励动员回村参选、重点培养择优选,县乡机关派任、优秀书记兼任、邻村干部跨任”的“三选三任”做法,引导农村牧区致富带头人或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外出务工返乡能人、离退休干部、大学生村官积极参与竞选,切实把各类优秀人才推选到嘎查村干部岗位上来。山西省实施“回归工程”,注重从土生土长、素质好、有见识、有本事、有业绩、对家乡有感情、愿意回乡服务的民营企业家等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推荐提名人选,通过“三选三任”方式把各类优秀人才推选到村委会班子成员岗位。

细化选人标准。各地针对资格条件难把握、“不适合人选当选”的问题,普遍结合实际明确了“几不能”限制性条件,写入选举办法,让不符合条件的人员止步于门外。北京市严格把关候选人资格条件,提出候选人资格“五不能、六不宜”规定,从源头上坚决防止品行差、有劣迹、群众影响较坏的人进入村委会班子。辽宁省盘锦市为解决村委会成员“近亲繁殖”等问题,提出如果候选人与镇领导班子成员、原村干部之间具有夫妻、直系血亲和近姻亲关系,要主动说明并签订《近亲属回避确认书》,有效解决了村委会班子中“亲套亲”问题。

优化班子结构。此次换届选举,村干部年轻化、高学历趋势明显。50岁以下、大专以上学历、“双带”能力强的农村优秀人才成为村干部的主体,成为领导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村委会成员中,党员的比例不断提高,妇女进入村委会班子比例不断提高。安徽省在村委会换届选举中,明确提出村班子成员原则上应具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以35~50周岁的人员为主体,注重选拔优秀年轻同志进入村班子。换届选举后,村委会班子成员结构明显优化。上海市的村委会成员学历,本科及以上占22.7%,比上届提高9.6%,大专占34.1%,比上届提高5.1%,同时实现有妇女成员的村委会成员占全市总数的100%。

规范选举程序 彰显公开诚信

为规范村委会选举工作,各地制定了一些选举规程和选举操作的规范性办法,通过实体性的规范和程序性的规范,促进村委会的民主选举工作更加合法,更加公开,更加体现村民的意志。

各地在规范工作流程方面不断创新。北京市平谷区细化选举工作流程,建立动态摸排机制,制作换届选举形势评估图,划分较好、一般、复杂三个等级,分别用不同颜色进行标注,加强总体把控。安徽省安庆市实行“一张进度表、一幅流程图”,明确每个村换届工作日程安排。山西省在换届程序上,对人选确定、选民登记、委托投票、选举大会组织、选举结果公布等关键环节,做到严而又严、细而又细,设计了换届选举时间日程表和工作流程图,确保村委会选举工作依法依规顺利进行。

在规范选举方式方面,各地推行村委会“直接选举”和妇女委员“专职专选”,群众的民主权利得到保障,妇女参选参政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上海市采用新技术、新方式推进选举工作,设计开发了村委会换届选举信息系统,实时精确掌握选举进度和结果,为村委会减负增效,得到了基层广泛好评。

同时,各地在规范竞选行为方面也进行了诸多探索。山西省推行“四项承诺”制度,强化优胜劣汰机制,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通过竞职承诺,严肃换届选举纪律,将不符合条件的人员拒之门外;通过创业承诺,让不具备创业能力的人员知难而退,把有能力干事的人选进班子;推行廉政承诺,约束村干部做到廉洁自律;通过辞职承诺,为淘汰不称职干部提供政策依据。安徽省滁州市推行以“两推两述一诺”为主要内容的“221”工作法,规范选人程序,搭建竞选平台,增强了选举的竞争性。

严明换届纪律 确保风清气正

换届风气是一个地方政治生态的“晴雨表”,直接关系换届工作成败。

各地开展换届纪律宣传教育,引导候选人严格遵守换届纪律,采取合法正当方式,有序参与竞职。北京市按照“十项禁令”要求,对拉票贿选等违法违纪行为“零容忍”,同时对村委会换届选举相关政策和纪律进行广泛宣传,通过制作微动漫、拍摄微电影、微平台推送和朋友圈热传等创新模式,丰富宣传教育形式。天津市武清区将近年来全国各地干扰换届、拉票贿选等典型案例编辑成册,组织候选人集中学习,强化遵纪守法意识。

各地对拉票贿选和干扰破坏换届秩序的违纪违法行为,建立健全专办制度,坚持动真碰硬,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形成强大震慑力。各地持续开展村干部违纪违法专项整治行动,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松劲、不放手。辽宁省对村委会换届中的违纪违法行为,严格执行省委问责追责规定。省市县三级换届办和有关部门分别设立电话、信访、网络“三位一体”综合举报平台,畅通违纪违法问题举报渠道。内蒙古自治区制定“十个严禁”纪律要求,组织嘎查村委会班子成员正式候选人签订廉政承诺书,严格遵守换届纪律。山西省针对候选人提名、竞职演说、投票选举等关键环节设置违法违纪风险防范点,探索采取设立选举监督委员会,邀请“两代表一委员”担任社会监督员等措施,加强社会力量的监督。

强化各项保障 确保换届效果

各地做好新老班子交接工作,强化接续保障。各地做好离任和落选村干部思想工作,引导他们支持新班子开展工作,帮助理清发展思路,制订任期目标和工作规划,确保工作连续性。及时组织新老班子工作交接,保证集体财产不流失,档案资料不丢失,职责到位不缺少。河南省开封市以书面形式明确新老班子工作移交时间、移交程序、移交内容等,将需要移交的资料统一登记整理备案,确保在换届选举结束后一定时间内完成各项交接工作。安徽省阜阳市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慰问、发放离任证书等形式,积极做好落选村干部工作,引导他们继续参与支持村里工作。

在培训保障方面,各地按照分级培训的原则,普遍对新一届村干部进行了岗位集中培训,使新一届村干部尽快明确岗位职责,端正思想态度,提高履职意识和服务能力。山西省为提高村班子成员带富致富能力,对所有班子成员和骨干党员进行集中培训,使他们尽快掌握履职本领,提高履职能力。

同时,加强制度保障。各地及时推选村务监督委员会、村民小组长和村民代表,建立新一届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健全规范村务公开等规章制度,确保村委会成员依法照章办事。江西省开展“七同步”(同步健全村级配套组织、选派干部到村帮助指导工作、选优配强村民小组长、加强村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建立完善村务监督委员会、完善村级民主议事决策机制、推进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建设)的后续工作,把村委会换届作为全面提升基层组织建设水平的有利契机整体部署。

换出新气象,汇聚正能量。此次换届,一批软弱涣散村委会班子得到整顿,一批贫困村脱贫攻坚看到希望,一批理想信念坚定、宗旨观念强、有致富带富能力、品行良好和群众威信高的优秀人才当上了村干部。我们相信,随着换届丰硕成果的日益显现,在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新班子定会有新作为。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微信号 乡镇论坛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