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部分第一书记驻村工作情况不熟悉、思路不清晰等问题,今年以来,四川合江县创新督查方法,采取“专项测试+集体谈话”的方式敲打提醒,倒逼第一书记履职尽责。(10月31日 中国组织人事报)
在脱贫攻坚这场伟大的战役斗中,“第一书记”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近年来,各地在“第一书记”的选拔任命上,都卯足了劲,力求做到“两个精准”,即精准把握“第一书记”的特长、本领,精准掌握对象村的村情民意。这样派出的“第一书记”才能适销对路,干起活来有劲,成效也就显著了。然而,即便如此,由于驻村工作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并且变化万端,稍不注意就会觉得工作陌生、思路混乱。因此,怎样提升“第一书记”的脱贫攻坚能力,就成了当务之急。在这样的背景下,四川合江县的“专项测试+集体谈话”这样的创新督查法,就非常合事宜,值得推而广之。
在与一些驻村干部的闲谈交流中,往往听到许多的抱怨,诸如“百姓不理解,无法交流”“现在的农民真是太贪心了,不知道满足,只知道无理取闹”等等,还常常用“穷山恶水出刁民”来自嘲。细想下来,我们的农民朋友们真的就这样“顽劣不化”了吗?真的就成“刁民”了吗?往往是因为我们的驻村干部,特别是第一书记,对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知识掌握得不够,很多事情都似是而非的,给百性讲起来就显得苍白,不易沟通也就在所难免。面对这样的情况,不去思考自己工作中的“失职”行为,还一味抱怨百性是“刁民”,属于完全的个人主义思潮。
也许,站在个人角度思考问题是多数人的“惯性”,但作为党组织精心选派的“第一书记”,肩上的责任重大,百姓一户没有完全脱贫,就丝毫不敢懈怠。怎样对“第一书记”的工作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各地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四川合江县的创新督查模式,给我们探索出了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有助于倒逼“第一书记”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在脱贫攻坚中起到中坚作用。
所谓的“专项测试”,就是对贫困村的“第一书记”定期进行精准扶贫知识现场测试,“内容包括基本村情、贫困户退出等应知应会常识,重点考查第一书记对精准扶贫政策知识的了解掌握情况。”这样的测试,首先要求“第一书记”们要对国家的精准扶贫政策知识读懂研透,不能在百姓面前今天说是这样,明天说是那样,搞得群众一头雾水,很多工作还得重头来过,工作效率自然事倍功半了。这个对“第一书记”的“专项测试”,就是要求“第一书记”对精准扶贫相关政策知识要准备好“一桶水”,才能在百姓面前胸有成竹地倒出“一碗水”。
所谓“集体谈话”,就是“由县委常委、组织部长与第一书记面对面提要求,指出驻村工作要强化问题意识、责任意识和纪律意识,清醒认识需要加强和改进的地方。”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在《“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中说,人的一生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对于“第一书记”,这个充当“提醒”角色的人,就是“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等“上级领导”。因此,这样的“谈话”,可以起到层层“倒逼”的作用,有助于形成干部队伍的良性循环。
总之,“专项测试+集体谈话”的督查方式,是工作的创新,也是思维的创新,只要把“测试”与“谈话”都落到实处,那脱贫攻坚就更有保障。这样的督查经验在推广运用中,要做到学习借鉴与灵活运用相结合,从测试与谈话中不断创新,才能促进“第一书记”的迅速成长,助推出脱贫攻坚的满地繁花。
作者地址:四川省合江县自怀镇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