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魏延安:陇南实践对当前电商扶贫的启示

[ 作者:魏延安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0-17 录入:王惠敏 ]

陇南电商扶贫探索开始于2013年,2015年初被确定国务院扶贫办确定为首批电商扶贫试点,已经取得较为明显的成效。观察和分析陇南电商扶贫,就可以看到电商扶贫的一般规律,对各地启示良多。

一、陇南电商扶贫的成效与特点

从初步总结看,陇南电商扶贫已经取得五个方面的成效:一是一批山货出山,已经累计销售43.5亿元;二是一批农民电商就业,目前电商及相关行业从业5.7万人;三是一批土特产品升值,木耳、香菇的价格涨了十几元,土蜂蜜价格翻番,增加了农民收入;四是一批青年返乡创业,小段、张璇等青年电商典型不断涌现;五是一批政策措施相继出台,电商扶贫工作体系有模有样。

陇南与成县的电商扶贫有“四个一”的突出特点:一把手工程,如县委书记李祥亲力亲为,从在微博上卖核桃开始,成为核桃书记、电商书记,一路推动;更重要的是,市委提升为一号工程,市委书记孙雪涛亲自抓,形成各级一把手齐抓共管的局面;一个单品突破,成县初期集中精力于规模最大的农产品——核桃,一个点上率先突破,其他山货陆续出山;一个载体抢位,充分运用微博微信这一有效载体,从一把手开始,集体上阵,共同发声,在互联网上成功抢位;一套措施跟进,就是把电商扶贫作为系统工程来做,政府推动、社会参与、协会引领、市场推进、金融支撑、媒体助力“六位一体”措施综合推进。对照陇南电商的“四个一”成功经验,就会发现一些地方的电商扶贫为什么推不动,推不开。

二、陇南实践对电商扶贫的启示

以成县为核心的陇南电商扶贫试点,将电商扶贫从理论变成现实,并初步提示电商扶贫的基本规律,很有借鉴性。

陇南的实践表明,电商扶贫是可能的,因为已经有了五个基本的支撑。一是农村信息化基础有明显改善,特别是大部分农村宽带与手机上网的普及,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二是农村产业发展面临转型升级,产业扶贫不仅要解决产业发展问题,还要应对卖难和市场波动问题;三是农民的信息化应用正在转变,由单一的信息获取向综合的信息运用转变;四是一大批返乡青年和新农人群体的出现,示范带动了农民的网销网购行为;五是社会消费导向的转变带给贫困地区发展新机遇,贫困地区的好生态、好产品有了市场。

陇南的实践表明,电商扶贫是可行的,陇南的“五条通道”具有普遍性。一是网店带贫,乡村干部、大学生村官开网店代销,贫困农户开办网店自销自售,以及电商协会直接联系对接贫困村、贫困户;“就业”带贫,电商、物流快递、网货供应、网店装修设计、地方特色馆、电子商务园区、交易中心等提供创业机遇和就业岗位;三是“平台”带贫,通过第三方交易平台,一方面实现“工业品下乡”以节省开支,另一方面实现“农产品进城”增加收入;四“信息”带贫,创办集涉农政务、服务、资讯和电商于一体的一站式、个性化、移动化的公共服务平台,聚合电子商务富民、便民、惠民;五是“工程”带贫,以电商倒逼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倒逼农业特色产业结构调整,倒逼农产品标准化生产。

陇南的实践表明,电商扶贫是一个生态体系,不是浮冰而是冰山。一个完整的电商体系,至少包括前端的电商交易体系,如平台、网商;中端的电商服务体系,如服务商、金融支付、快递物流、电商园区等;后端的产业支撑体系,如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我们经常看到的电商交易体系只是电商的一般外在表现形式,就像是一座冰山,只是浮在水面之上的九分之一,而九分之八却浮在水面之下。如果没有水下的电商服务体系、产业支持体系,则所谓的电商只是浮冰,很快就会化掉。到目前为止,陇南电商体系已经形成,让电商扶贫最终成为现实。

陇南的实践表明,电商扶贫需要行政推动,政府的供给侧改革非常重要。对于贫困地区而言,思想观念的束缚可能比自然条件的恶劣相比更糟糕,电商扶贫启动之初,没有行政推动,特别是没有一把手的强力推动,很难打开工作的有效缺口,这是各地电商扶贫甚至是县域电商发展的重要经验也是教训之一。所以,电商扶贫一开始就是政府以政策和行政措施的有效供给来协同平台、市场主体等各方的力量,共同培植电商的种子,呵护它顺利发芽和茁壮成长!

三、陇南电商扶贫还需要注意的问题

电商扶贫前无古人,一路摸着石头过河,已经在路上,但成长的烦恼也如期而至。陇南现在遇到的问题,也会是其他地方将来可能要遇到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问题之一,交通区位劣势。网上的近距离还需要现实的近距离来实现。一个重要的对照是,全国做新疆土特产的很多,如三只松鼠、西域美农、楼兰蜜语等,但运营在新疆的却很少,最主要的问题是交通区位问题,而交通区位就意味着成本上升和便利程度不足;反而是什么特产也不突出的武功县却成了新疆特产进军全国的一个重要跳板。如目前的电商物流,靠政策补贴不是长久之计,必须在符合市场逻辑的基础上,形成区域性物流中心,把成本真正降下来,让电商基业长青。

值得注意的问题之二,区域品牌定位。到目前为止,陇南上线的农特产品和地方工业品已经不少了。从大面上看,以农产品为主的县域电商已经进入区域公共品牌竞争的阶段,没有一个像五常大米、阳澄湖大闸蟹、洛川苹果一样的区域公共品牌来引领,就无法摆脱同质低价竞争。问题是,陇南的电商区域公共品牌是什么?成县核桃?陇南山珍?还是其他?需要聚焦。

值得注意的问题之三,培育龙头企业。一般的电商人才培养有三个阶段,从培训人手开始,逐渐成为人才,最后要出现人物。比如,遂昌电商有潘东明,丽水电商有王军龙,武功电商中坚是西域美农。在千军万马步入大众创业之路后,需要一个领军式人物示范引领,陇军远征,大将何在?

值得注意的问题之四,未来方向抉择。脱贫攻坚2020年将告一段落,从电商扶贫起家但不可能永远停滞于电商扶贫,因为电商的前进没有停歇,电商的竞争日新月异,电商的发展没有界限,下一步的陇南电商走向何方?从电商到互联网新经济,从电商扶贫到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型,或许是现实的选择!

四、继续推进陇南电商扶贫的建议

形象地讲,电商扶贫这个孩子长大了,襁褓和奶瓶已经不够了,我们需要为他考虑的更多。有以下建议供参考:

一是战略定位提升。从电商扶贫开始,向县域电商转型,逐步形成电商新经济,力争成为区域电商的中心,并进一步延伸相关产业链条,如包装印刷、产品研发与精深加工等。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的创新发展,事关发展后劲,必须用力。

二是建设区域品牌。借助陇南现有的电商扶贫知名度,用典型符号固化品牌认知,强化产品研发,增强市场竞争力,逐步实现品牌引领发展。

三是深化人才培养。把草根创业与企业转型、本地培育与招商引进等结合,大象起舞与蚂蚁雄兵同在,从而形成“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的生动局面。也要关注人才培养的差异化,初期都可以去开网店,中期、后期肯定要分化,分散到电商服务、仓储物流、产品研发等各个环节,需要深化培养体系。

四是不断完善生态。用好供给供给侧改革思维,进一步补短板,降成本,以更加完备的政策体系推动形成强大的电商生态体系,让打造区域性的电商中心最终成为现实。

(本文为作者在全国电商精准扶贫现场会的发言,题目有变动)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