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袁梦等:父母外出对农村儿童教育获得的影响

[ 作者:袁梦 郑筱婷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0-08 录入:吴玲香 ]

——理论分析框架

儿童的教育获得问题本质上是父母对儿童的人力资本投资问题。Becker(1962)认为,人力资本投资是影响个体未来收入和消费的一种投资,当人力资本投资的边际成本现值与边际收益现值相等时,个体实现效用最大化。因而,儿童的人力资本投资水平与对教育成本(直接成本、机会成本)和教育收益(未来劳动力市场工资率)的权衡密切相关, 即人力资本投资水平取决于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另外,个体的最优人力资本投资决策还受家庭资源的约束。因此, 农村居民对儿童的人力资本投资水平不仅受自身对儿童人力资本投资回报预期的影响, 还受其家庭资源的约束。父母外出对儿童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父母外出有助于缓解儿童人力资本投资中家庭资源的约束。父母外出尤其是外出务工,能获得比在家务农更高的收入,大部分农村劳动力迁移都具有“ 利他” 动机(王美艳,2006),通常他们会将50%左右的务工所得寄回家乡,用于支付孩子的学杂费、赡养父母和补贴日常家用( 胡枫、史宇鹏,2013),从而有利于改善家庭经济条件, 缓解家庭资源的约束。随着家庭资源约束的放松,父母外出的家庭可以通过购买更多的课外辅导读物或聘请家教来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 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 农村儿童学习条件的改善因此有了物质保障, 其教育获得水平将进一步提高。胡枫、李善同(2009)基于20075城市农民工调查数据研究发现,虽然父母外出务工尤其是远距离外出务工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具有不利影响, 但父母外出务工所寄回的收入可以改善农村儿童的学习条件, 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减轻其不利影响。谢贝妮、李岳云(2012)分析发现,父母外出务工对子女升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因为相比于父母没有外出务工的家庭,父母外出务工的农村家庭有更强的经济能力为子女提供更好的物质条件, 父母外出务工的收入效应大于其外出务工对子女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 从而提高了其子女接受高中教育的可能。所以,父母外出能够缓解家庭资源的约束,改善农村儿童的学习条件,从而有利于农村儿童的教育获得。

其次,父母外出有助于提高其对儿童教育回报率的预期。在中国,许多村庄所处地理位置偏僻,较为落后和封闭,农村居民与外界交流较少。加上当地非农就业机会较少,农村居民对教育回报率的预期较低,抑制了他们对儿童的人力资本投资。农村居民通过外出接触到更多的信息和机会后,认识到知识和教育可以改变下一代的命运,具有较高受教育水平便可以获得较好的就业机会,即形成较高的教育投资回报预期,从而有利于儿童的教育获得。

最后,父母外出的儿童因无法得到父母的照顾和有效监护而在教育获得方面处于不利地位。吴霓(2004)指出,因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得到的关爱更少,且需要承担的家庭责任更多,需要更好地权衡安排学习时间和家务劳动时间。同时,由于尚未成年,儿童自制力有限,在长期缺乏父母有效监护的情况下,更容易出现学习成绩下降、逃学、厌学和辍学等问题,从而不利于留守儿童的教育获得。叶敬忠、莫瑞(2005)调查了中国中西部地区10个农村社区中的留守儿童, 发现父母外出务工不同程度地使留守儿童的劳动负担增加, 其交往范围因此受限,得到的学习辅导与监督不足,从而其学习目的和学习成绩会相应受到不利影响。曹春华(2007)也指出,父母外出在改善家庭经济条件和儿童学习条件的同时,也使儿童的家务负担增加了,学习时间减少了进一步地,由于家庭内部存在着性别分工,父亲外出与母亲外出对儿童教育获得的影响存在差异。Becker1981)的家庭理论指出,家庭成员按照各自的比较优势在家庭和市场之间配置劳动时间, 这样才是有效率的。

一般认为,女性在养儿育女和家务劳动方面更具有优势,而男性在农业劳动和狩猎等方面更具有优势。中国传统的家庭分工模式符合按比较优势分工的理论,女性在家庭内部配置较多的劳动时间,而男性将较多劳动时间配置在市场部门,即“男主外,女主内”的分工模式。这一传统分工模式目前在中国农村依然比较普遍并被广泛接受,父亲主要负责赚钱养家, 而母亲则主要承担儿童的监护和教养责任。因此,父亲外出和母亲外出对儿童的教育获得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在仅父亲外出的家庭中,父亲外出能缓解家庭经济约束, 提高家庭对子女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能力,并且有母亲在家照顾和监护儿童,家庭对儿童照顾养育的功能仍能得到正常发挥;反之,若母亲外出,儿童缺少了母亲的关心和监护,遵从传统家庭分工模式的农村父亲并不擅长照顾和监护孩子,那么,相比于其他家庭成员外出的农村家庭,母亲外出家庭中的儿童,其教育获得受到的负面影响更大。李庆海等(2014)发现,母亲外出对儿童学习成绩的负面影响大于父亲外出,这证实了父母外出的不同状况对儿童教育影响程度的不同。因此,本文将分别讨论父亲外出和母亲外出对农村儿童教育获得的影响。

综上所述,就父母外出对农村儿童教育获得的影响而言,一方面,它缓解了家庭经济约束,使父母开阔了视野、改善了教育观念, 有利于增加对子女的人力资本投资,从而提高农村儿童的教育获得水平:另一方面,由于父母外出, 农村留守儿童缺少了父母的照顾和监护而对其教育获得产生了不利影响。尽管父母外出务工都可以增加家庭的经济资源,从而有利于儿童的教育获得,但因母亲较多地承担照顾和监护儿童的家庭责任,与父亲外出务工相比,母亲外出务工后,儿童难以得到较好的照料和监护。母亲角色的缺失对教育获得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能否由其外出务工使家庭经济条件改善带来的正面影响所抵消? 这尚需做进一步的实证检验,所以说,母亲外出务工并不一定有利于儿童的教育获得。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中国农村观察2016年第三期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