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李镇雨:永德旅游资源开发现状与未来发展策略探讨

[ 作者:实习编辑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9-05 录入:实习编辑 ]

摘要:在产业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尤其是在当前中国旅游产业如火如荼发展的今天,如何通过科学合理的开发与设计,实现对永德旅游资源的深入挖掘,形成特色鲜明、产品独特、形象突出的旅游产业,既是推动永德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重要内容,更是弘扬永德历史文化、实现自然人文资源向产业经济转型的关键步骤。基于此,本文以永德县旅游资源开发现状为对象,在立足永德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长远诉求的基础上,从相对宏观的角度,对旅游产业的现实情况进行初略分析,并提出发展旅游产业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永德;旅游资源;开发现状;策略探讨

一、永德旅游资源概况

永德县位于滇西南,地处北纬23度45分至24度27分,东经99度05分至99度50分之间,幅员3208平方公里,境内最高海拔3504米,最低海拔540米。山区面积在95%以上,年平均气温17.4度,年平均降雨量1280毫米。境内山峦叠嶂,沟壑纵横,立体气候明显,干湿季分明,属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无霜期长,具有多类型土壤和种类繁多的植物群落,生物资源十分丰富,仅已知的野生植物就有2731种。我县旅游资源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可分为两大类17种。

(一)自然景观

1、动植物资源。如:万亩杜鹃、蜂猴、黑熊等。

2、造型地貌景观。如:土佛、大小雪山主峰等。

3、岩洞景观。如:彩虹洞、落水洞等。

4、水景观。如:忙海湖、万丈岩瀑布等。

5、亚热带植物景观。如:芒果园、荔枝园、甘蔗园等。

6、河(峡)谷景观。如:怒江峡谷、南汀河谷等。

7、气象景观。如:云山雾海。

8、泉景观。如:勐汞温泉、玉华温泉等。

9、地质历史遗迹。如:动植物化石产地。

10、森林景观。如:大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棠梨山县级自然保护区。 

(二)人文景观

1、革命纪念地。如:烈士陵园。

2、古建筑。如:链子桥。

3、碑碣、古雕(刻)。如:红岩崖画、明清土司墓石雕。

4、遗址。如:新石器遗址、滇缅铁路遗址等。

5、馆藏文物。如:佛寺浮雕、古印章、清代火炮等。

6、民族风情。如:彝族支系俐侎人、佤族支系本人、傣、拉祜、布朗、德昂等民俗。

7、名特土产品。如:芒果、诃子、茶叶、核桃等。

二、开发利用现状

“十一五”以来,县委、政府重视旅游业发展,将其作为新兴产业来培育,着力抓好旅游项目储备、申报、招商、旅游商品开发及促销工作,实施旅游项目带动战略。发挥地理和区位优势,建设生态旅游、民族文化风情体验、自然观光、休闲度假、节庆活动等旅游线路,同时建设完善旅游接待设施。加快以土佛、芒果、俐侎、茶马、土司等五大元素为内核的文化旅游产品开发。2010年接待游客20.5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0661亿元,相当于GDP的4.56%,旅游业增加值约占全县GDP的2%左右。同期我省接待国内游客1.38亿人次、海外旅游者32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006亿元,相当于GDP的13.93%;旅游业增加值已占到全省GDP的7%左右,占全省服务业的13%以上;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人数占全省就业人数的7%以上。笔者对永德旅游产业的基本估价是: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业处于起步阶段,市场化程度低,基础设施滞后,投入不足,知名度不高,吸引力不强。随着两条二级路的贯通,即将迎来旅游产业发展的黄金期。

(一)景区(点)建设

1、土佛景区。“十一五”期间完成投资598万元。完成景区总体概念规划和单体样本规划编制,按照一步到位、分步实施的要求,实施了景区道路改造、广告牌、标识牌、核心区围栏建设和观景台、民间朝圣点的建设。完成了土佛祠的规划、设计、地堪、地形图、工程预算等前期工作。

2、勐汞温泉、观音洞景区。土司时期勐汞为9户行政及上座部佛教中心,是当时县内仅有的3个百户村之一,是世界佤族支系本人最大的聚居地,历史文化积淀较深,通油路,有集市、饭店、旅馆。温泉商业化利用程度县内最高,但过度开发后集中度低、环境差,整合难度大;观音洞民国年间建有观音殿,供奉释迦牟尼、观音、文殊、普贤、韦陀、太子、龙王等塑像,有民国县长纳汝珍题词的摩崖“洞天福地”。每年农历二月十九赶会,香客络绎不绝。

3、桑沼哩情人谷。位于乌木龙乡二道桥自然村省道旁,建有歌舞广场、独栋小木屋及人工湖等基础设施。

4、荔枝芒果园。距县城24公里永康城东,通油路,不远处有送吐傣族风味饮食一条街。

5、大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该项目已完成总体规划编制和评审。目前主要以干河站为基地,开展观光、科考、探险等活动。通毛路,沿途几块巨石上刻有前任县长杨世吉题写的“豚鹿坡”,景区建有瞭望塔、宾馆、餐厅及歌舞广场。可以体验原始森林、云海日出、万亩杜鹃、万亩野茶、水滴两洋、豚鹿雪灵、长臂猿鸣等。

6、忙海湖景区。是县内接待能力最强和设施配套最好的景区,有宾馆、餐厅、游艇等设施及湖心岛休闲娱乐区和龙王庙等景点,果园在水果成熟季节对外开放,是度假、休闲、垂钓、风味烤鱼等活动的好去处。

(二)重要节会

1、土佛会:土佛会是土司时期官方主持的规模最大的官祭和中心赶会,封有土佛田,佃耕课租,作为管理及祭佛耗费,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举行官祭仪式,县内、邻县、邻邦达官显贵及平民百姓,大规模集结土佛山,朝拜进香,祁福还愿,形成神香缭绕土佛城之盛大景象;民国多任县长每逢兴师用兵之前要到土佛行三牲祈祷;永德人远足他乡之前,也会到土佛许愿,祈福平安。改革开放后,会期增加三月十五,改为一年两会,现以休闲观光旅游为主,前几年官方将土佛更名为“仙根”,土佛会亦称“仙根朝圣”。

2、桑沼哩澡堂会:农历二月八是永德彝族俐侎人的澡堂会,俐侎人扶老携幼,汇聚于班卖、蚂蟥箐等温泉,轮流洗浴,以求消除疾病、强身健体。2004年开始,农历二月十五定为俐侎桑沼哩情人节,由政府主办并在二道桥辟有情人谷,节会期间,人山人海,盛况空前。

3、芒果节:每年7月10日至12日举办,以芒果搭台、经贸文化旅游唱戏,集商贸、招商、演艺、论坛、茶文化、饮食文化为一体。自1998年开始举办以来,共成功举办了14届,成为永德名片,其热闹程度超过其他任何节日。

(三)旅游宣传

以永德政府门户网、临沧旅游网和永德旅游网为载体,宣传旅游产业发展情况、介绍景区开发建设情况、推介旅游招商引资项目。制作宣传画册上万余册,在国际旅游交易会、芒果节、桑沼哩节、土佛会等活动期间发放,宣传我县旅游资源;曾举办“魅力永德—逍遥游”摄影大赛;邀请云南电视台“经典人纹地理”栏目组、香港有线电视“直通世界”栏目组、阳光卫视“投资中国”栏目组、中央电视台“天文气象”栏目组等媒体,深入永德拍摄专题片,节目播出对宣传永德起到积极的作用。

(四)相关行业

据统计,县城和中心城镇永康有酒店、宾馆、招待所35家,有客房606间,总床位1087个;饭店103家,可以品尝到永德风味美食年猪饭、俐侎烤全羊、永德“腌腊三宝”(豆腐肠、腌小骨头、腌酸面肉)等。每天有直发昆明、临沧、南伞及周边三州市的10余个班车,客运车位800多个,车型为卧铺大巴及中巴。县内基本形成以“吃、住、行、游、购、娱”等行业为主体、其他关联产业为支撑、具备初级规模的旅游产业体系。

三、未来发展思路及对策

(一)总体思路

1、发展目标。2005年以来,面对国内外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态势和周边省市区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局面,云南旅游产业的发展面临着“前有标兵、后有追兵”、“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严峻形势,省委、省政府做出了实施云南旅游“二次创业”的重大决策,提出了“优化结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发展要求,全面启动和实施大项目带动大发展战略,通过旅游重大项目的开发建设,推动旅游产品的升级换代和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进而带动我省旅游产业由观光型旅游方式为主,积极向观光型和休闲度假型、康体健身型等复合型旅游发展方向转变,努力实现将云南省建设成为旅游经济强省和中国一流、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的发展目标。预计到2015年,我省各项旅游经济指标在2010年的基础上要实现翻一番,接待海内外游客达2.5亿人次,旅游业总收入突破2000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到10%左右,占全省服务业的比重提高到17.5%,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人数达300万人,占全省就业人数的比例达10%左右。形成“休闲度假云南、生态美景云南、风情体验云南、健康养生云南”四大品牌旅游业态,逐步实现旅游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的跨越。

我县旅游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全省全市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大资源”与“小产业”的矛盾突出,主要表现在思想不统一,认识有偏差,定位不够准,行动不连续。如:市委提出“世界佤乡、中国临沧”,我县守着佤族支系本人世界最大聚居地的资源,看着沧源风生水起、渐入佳境而麻木不仁、无所作为;又如:市委提出打造“秘境临沧”,我县有着国家级大雪山自然保护区以及彝族支系“俐侎人”世界最大聚居地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在营造“秘境”氛围方面做得不够好,缺乏互动。县政协提交的“十二五”规划协商意见提出:“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巩固一个基础(农业),做强两大支柱(蔗糖、电力),狠抓三大重点(交通、水利、城镇),实施四大战略(工业强县、科教兴县、旅游活县、生态立县)……。”而人代会上通过的《永德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并未将旅游产业纳入全县战略布局及战略重点。令人欣慰的是,县第十二次党代会主题报告《推动转型实践,加快科学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决定性基础而努力奋斗》将旅游文化产业列入构建“一区(基地)、两城、三带、四产业”的战略布局中,标志着新一届县委高度重视文化旅游产业,将其上升到全县战略高度。我县机构改革将县委宣传部、县文化体育局、广播电视局、旅游局的职责进行了整合,成立了类似大部门制的永德县委宣传部、永德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内设旅游事业管理股,改革成效如何,有待时间的检验。过去我县交通闭塞,旅游产业发展相对滞后,随着两条二级路投入正常运营,人流量尤其是游客量日渐增多,对此要有充分认识,并做好开门迎客的思想准备。《永德县旅游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已上报政府,要加紧研究制定出台。建议2015年各项旅游经济指标在2010年的基础上至少翻两番,将接待游客数量、旅游业总收入、旅游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占全县服务业的比重、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人数、占全县就业人数的比例等纳入年度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并建立考核评价机制,扎扎实实推动旅游产业发展,争取用5年时间将永德打造成临沧市旅游大县,再用5年左右时间发展成临沧市旅游强县,在省内有一定知名度。近期可设立大雪山森林公园、棠梨山森林公园、忙海湖公园、土佛公园、天生桥喀斯特溶岩地貌地质公园等五个公园,每个公园下设管理委员会,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利用一些已有的公共资源,积极探索“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制,大雪山自然保护区干河管理站加挂大雪山森林公园管委会牌子,棠梨山保护区管理所加挂棠梨山森林公园管委会牌子,忙海水库管理所加挂忙海湖公园管委会牌子,仙根管委会加挂土佛公园管委会牌子。新设立天生桥公园管委会。其他景区(点)实行县级补助、乡村管理、群众参与。鼓励和扶持民营企业家举办旅行社或旅游公司。

2、旅游文化总体形象定位。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没有文化的旅游是没有生命力的旅游。旅游是文化繁荣的重要支撑,发展旅游可以推进文化的改革创新。秘境是临沧的名片。民族风情,传统民居、历史遗址、原始村落、茶园风光及各种土特产品构成了永德丰富的旅游资源。根据文化旅游总体定位的约定俗成,建议永德也采用八个字冠名,如“秘境仙根、恒温永德”。“秘境”是与“世界佤乡、秘境临沧”的全市总体定位相呼应;“仙根”是永德独有的自然文化双遗产,为“永德三景致”之首,有一定知名度,不必理会“土佛”与“仙根”名称之争,有争议不一定是坏事,说明大家关心永德;“恒温”是永德名片,我们不刻意讲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17.4度的地方比比皆是,我们最大的特点是四季及每天的温差小,是名符其实的恒温之城,今后还要打造成养老之城,带动养老产业的发展。要加快开发大雪山生态游、仙根探秘游、怒江峡谷探险游、蚂蟥箐大麦地—干河站徒步穿越、干河站—银厂街徒步穿越、链子桥—三江口徒步穿越、户婆—金厂坝—大平掌—放马场—放牛场百里药谷游、石洞寺道教文化游、送吐南传上座部佛教文化及傣族民俗游、小勐统寻古游、大炉厂高山草甸游、大平掌傈僳族民俗游、送归布朗族民俗游、豆腐铺德昂族民俗游、忙角亮山拉祜族民俗游、章太彝族支系俐侎人村落民俗游、小地方佤族支系本人村落原生态游、紫玉普洱茶文化体验游、忙石寨傣族传统构树皮造纸非物质文化体验游等旅游精品的打造推广,将这些品牌产品串联成线,设计出“一日游”、“两日游”、“三日游”等不同时段的旅游产品,成为吸引游客、聚集人气的知名品牌。

3、县城旅游产业发展定位。县城是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游客集散地,在做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及详规时要将与旅游相关的功能和设施考虑进去,人口规模要按全县总人口的1/3规划。县城繁荣的核心是商业和旅游业的繁荣。“十二五”期间,县城旅游产业发展应着力抓好几个项目:一是棠梨山森林公园建设;二是德党河人工湖建设;三是魁阁建设;四是星级酒店及经济型酒店建设;五是文化传媒中心建设;六是芒果节商品交易会(商贸会展中心)会址建设;七是以县城面山建设带动“城镇上山”,提升县城文化品位;八是我县城镇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困难已基本解决,下步保障房分配可大胆的用于“农民进城”和“城乡一体”,扭转我县城镇化水平全市倒数的被动局面,这样平均每10多户农户就能有偿分到一套保障房,使部分有条件的农户率先享受“双铺盖”,实现城镇化水平“弯道超车”和跨越式发展,人气旺了商气自然旺,更多游客才愿意来。

(二)用好资源

1、进一步摸清家底。经调研及反复推敲,特地梳理出《永德县旅游资源名录考》如下:

—德党镇。棠梨山森林公园、松山公园(水库、青年林、豹子洞)、睡佛远眺、老缅城遗址、明代石狮、魁阁遗址、木邦庙遗址、烈士陵园、勐汞观音洞、勐汞温泉、松林温泉、大坝竹棚寨和尚坟、小地方佤族本人原生态村落、鸣凤山茶园、忙海湖景区、明信坝地址奇观、明信坝无量寺遗址、明朗温泉、坝尾仙人洞、野猪沟鲁效周(二新爷)墓、明茂隧洞、两面岩、秧蚌掀山炮、岩岸山玉石岩、钻山洞隧洞遗址。

—永康镇。送归布朗山寨、拱木遗址、落水坝溶洞群(天生桥、彩虹洞、灵泉洞、落水洞)、热水溏温泉、端楞温泉、南桥河温泉、土佛景区、弯桥遗址、明清土司墓雕、斋宫寺遗址、红岩崖画、忙石寨佛寺、忙石寨大白绵纸(构树皮原料)家庭造纸作坊、送吐佛寺、独树成林、荔枝园芒果园、旧城土司遗址、小寨佛寺遗址(佛足石出处)、枇杷水古井、忙腊南广回民聚落遗址、小雾露仙人洞、羊圈仙人洞、八角楼山遗址、大勐统河大课石温泉、勐底河大葫芦嘴温泉、大勐统河电站库区风光、忙笼马玉堂墓、大黄蝙蝠洞、底卡明清矿冶遗址、底卡铁厂遗址、忙度红岩洞。

—小勐统镇。怒江三江口大拐弯、南木算大岩房旧石器遗址(2—3万年)、抗战防御遗址、忙岗坝许氏轿子坟、忙岗坝将军石、果敢土司岳父岳母碑、澡堂坝温泉、乌龟溏、清塘土陶窑址、班老竹笆水贝币及明代铜钱出土遗址、忙牛水古渡口、麦坝旧城遗址、土城山遗址、关帝庙遗址、链子桥、光山茶园、梅子箐茶园、箐门口温泉、象圈坝仙人洞、苏家寨日月洞、苏家寨回民古井、竹园回民古井。

—班卡乡。石洞寺、文笔塔、青龙桥、鲁家大院、厂街矿冶遗址、大树林地鲁光荣墓、十二炉火古塔遗址。

—亚练乡。白沙水远征军兵站遗址、文化清华洞遗址、文化圣谕堂遗址、文化明清矿冶遗址、章太俐侎原生态村落、户妈10万亩林场、忙回罗氏老宅遗址。

—大雪山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曼来万丈岩瀑布、大岩房罗氏私庄、大岩房石佛洞、孟透峰二战美军飞机坠毁处、大炉厂金厂坝万亩蕨林、大平掌傈僳族村落、户婆仙人洞剿匪遗址、白石头河温泉、白石头河滇缅铁路遗址、班控大桥遗址、班控牟家寨矿冶遗址

—大山乡。玉泉寺遗址、玉华热泉、玉华纸厂造纸(竹原料草纸)遗址、户威旧寨岩羊城、大忙景杨氏古宅、税房关牛洞、税房土陶窑址、大地澡堂沟热泉、海参动物化石坑、大山仙人洞、忙角亮山拉祜族村落、亮山原始桫椤林、箐门口大硝洞、鸡翅林董氏墓葬群。

—勐板乡。天池、勐板河仁厚桥、南抗河青龙桥、张浩故居、关帝庙遗址、忙肺茶园、文曲张文清家宅、大箐尖山、土锅田棚子客村落遗址、户垭中性灰绿岩矿山、白岩落水瀑布。

—崇岗乡。户等两县共一寨、万亩胶林、臭水新石器时代遗址、滇缅铁路忙蚌大桥遗址、大仙人山(苤菜花会)、豆腐铺德昂族村落、豆腐铺仙人洞。

—乌木龙乡。桑沼哩情人谷、金厂坝水库、银厂街水库、银厂街明清矿冶遗址、银竹茶园、伏流龙洞、干河站万亩杜鹃、淘金洞遗址、乌木龙河古桥。

2、开展永德十景致评选活动。历史上,永德经典人文地理最负盛名的要数“永德三景致”,即:土佛、弯桥、石洞寺。随着历史的变迁,弯桥不复存在,石洞寺已成废墟,为更好的促进我县旅游产业发展,有必要重新评选永德景致,建议与时俱进,不再使用“三景”,而用“八景”或“十景”,由下到上开展民间海选。在这里,提供一组“候选永德十景致名录”以抛砖引玉:永康土佛、班卡石洞寺、忙海十里长湖、勐汞(温泉)观音洞、棠梨山森林公园、天生桥喀斯特溶岩地貌溶洞群(天生桥、彩虹洞、灵泉洞、落水洞、宝石洞)、干河万亩杜鹃、怒江三江口大拐弯、曼来万丈岩瀑布、大炉厂金厂坝高山草甸。

(三)解放思想

发展文化旅游产业,还有一个迈不过的坎必须面对,那就是旅游业用地(也称旅游用地)问题,旅游业用地是一种新的土地利用方式,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通常地,旅游用地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公布确定的各级风景名胜区的全部土地,供人们进行旅游活动,具有一定的经济结构和形态的旅游对象的地域组合。农村旅游业用地属农村集体土地(包括建设用地,农用地和未利用地),与商业用地性质的城市旅游业用地是有区别的。农村土地流转只在规模上进行调整,产业结构上不允许调整,或者说农村集体土地作为旅游用地政策上不支持,经济成本很大,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约束和限制农村集体土地用作旅游用地具有合法性,无可厚非,但实践中应不断探索,不能因噎废食。《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推进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中提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业”。《土地管理法》里规定“集体土地转为建设用地的,要按规定办理农地转用和征用手续”。我省作为旅游大省,对旅游业用地有一些特殊照顾政策,应开展专题政策研究,建议在《永德县旅游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增加专门章节,对旅游业用地问题进行规划,景区占用的土地,本来就不是耕地的荒山、荒坡和滩涂等,只需与村集体协商解决,农用地需要用的,根据相关政策办理农地转用和征用手续。对农民在自家地里开办的农家乐,只要不在城镇建设规划红线内,应结合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给予适当宽容,可引导在魁阁路旁、垃圾处理场路旁、施家坟废弃的老省道旁以及忙见田至大洼子二级路旁有序布局,如果前几年有这个意识并加以引导,县城二级路两侧就不会有今天的乱象。

(四)项目带动

资金不足是制约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县内民营企业家受文化水平、视野及财力所限,对投资文化旅游产业兴趣不大,不愿作长线投资,因此,起步阶段主要依靠政府投入,如仙根景区建设,取得一定成绩。建议“十二五”期间设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并进入预算盘子,每年不低于500万元。同时,构建政府的引导融资平台,调动社会资金支持全县重大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鼓励采取项目特许权、运营权、旅游景区门票质押担保和收费权融资、BOT、TOT融资等市场手段,加大旅游投入力度,根据《云南省旅游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旅游景区经营权转让管理办法,使先期进入的民营企业及民间资金有退出通道,吸引更多企业参与旅游开发项目。继续完善已有一定基础的土佛,勐汞温泉、观音洞,桑沼哩情人谷,荔枝芒果园,大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干河管理站,忙海湖等景区(点)的软硬件建设。新项目方面,重点规划建设以下景区(点):

1、建设棠梨山森林公园。棠梨山是县城的后山及水源地。1983年开始封山育林,1984年设立水源林保护区,1991年面积扩大到近11万亩(其中,国有林占19%、集体林占78%、非林用地占3%),2000年改为棠梨山县级自然保护区,有保护区管理所及德党后山林区派出所(人员已整合到县局)。山顶海拔2649米,1981年设立电视差转台,1983年架设输电专线。县城及周边没有公园,城镇品味难以提升,县城居民早就企盼建设棠梨山森林公园,应在“十二五”时期启动。建议先成立棠梨山森林公园,四至界限与保护区一致,保护区管理所及转播台接受原单位和棠梨山森林公园管委会双重领导,增加旅游编制。选择适合修建索道站起点的位置作为公园入口,从勐板公路开口修建公路进入公园门口,门外有占地数亩的停车场,配套餐饮、住宿、购物建筑,索道止于针阔叶交界处的马鞍山(棠梨山半山腰有一马鞍型平台,故名之),修建一些楼台亭阁供游人休闲观光娱乐,再往上到转播台只能靠步行,铺设条石踏步及单侧扶手,此方案可以最大限度的节约资金(索道造价控制在千万元级而非亿元级)和保护环境。

2、重修魁阁[1]。魁阁位于县城东安排田自然村二级路下500米处的魁阁山,向西眺望,县城尽收眼底,通公路。始建于民国17年(1928年),时称文明阁,一正两厢,供奉元皇文祖、灵应魁神、如意金轮、赵公元帅等塑像,至今香火不断,但原有建筑物已损毁,仅存两棵柏树及一石棉瓦简易房。由于靠城靠路,地势开阔,周围无民宅,占地几亩至几十亩均有可能,重建的条件非常好。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各地出现了一股“寺庙重建”的热潮,可惜魁阁没有得到修复重建,建议依照《宗教事务条例》的相关规定,申报重修魁阁,让我县的道教信众及读书人有一个精神寄托的场所以及心灵皈依的家园,也预示着永德重开尊孔兴儒之风气,有利于文运昌盛、人才辈出。建筑物可大可小,主要包括魁阁(文昌宫、魁星楼)、大成殿(文庙、孔庙)、财神殿等。由于安排田是佤族支系本人村落,因此二级路到魁阁,路的两侧开发成具有本人饮食风味及文化元素的“农家乐”,或集中起来搞一个公司化运作的类似“江山木落”式的佤族民俗风情园,带动佤族群众增收致富。

3、建设德党河人工湖。德党河人工湖建设项目集防洪、蓄水、发电、城镇景观、生态改善、旅游休闲等功能于一身,是个庞杂的系统工程,旅游功能只是其中之一,在此不作深入展开,建议有条不紊的加以推进。

4、建设天生桥喀斯特溶岩地貌地质公园(含天生桥、彩虹洞、灵泉洞、落水洞、宝石洞)。从天生桥到落水坝方圆约3公里内有众多的溶洞群,修建天生桥喀斯特溶岩地貌地质公园最大的好处是核心景点天生桥及彩虹洞离二级路只有百步之遥,方便建设各种配套设施,“桥”的两边是一横一竖的彩虹洞,宏伟壮观,气势磅礴,令人震撼,国内少有,而且洞中有洞、洞外有洞,除观光游览外,还可组织蹦极、科考及探险活动。可先建设第一期天生桥景点,建设内容包括:停车场、大门、公园工作用房、进入彩虹洞的栈道及必要的救生设施,公园周边可布局布朗族饮食风味的“农家乐”。建设的难点是旁边有一采石场(证已过期),数以万方的废渣被倒入洞中,需要取出,采石和旅游都能创造经济价值,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可同日而语,考验政府智慧。

5、修缮石洞寺。石洞寺系道观,为永德三景致之一,位于班卡乡集镇以南3公里的海别山(公路通山脚)半坡悬崖间,由两个连环洞组成,东洞为佛殿,宽敞可容百人,南洞叫九龙洞,深20米,连接两洞的迎仙楼走廊建在悬崖半空。石洞寺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土司时期领有官田,历经300多年的风雨,为县内规模较大的道教场所,毁于文革,仅存空窟及部分摩崖石刻,其中有诗云“神仙事业本平常,只怕凡人不问善,有迹可寻尽量寻,白云深处是仙乡”,仿佛对今人有所期待。修缮的重点是通路通水通电、建盖值守宿舍及工作用房、洞内铺设石板地坪、塑造供奉的三清(太清太上老君、玉清原始天尊、上清通天教主)、三官大帝 (道教认为,“天官”会在农历正月十五日上元节到人间给人赐福,“地官”能在农历七月十五日中元节来到人间告诫人们不要犯罪,“水官”则是于下元节农历十月十五日来到人间专门负责替人解除各种危难)等泥塑。

6、开发斋公[2]寺景点。斋公寺遗址位于永康集镇西北3公里处,通蔗路,寺观已损毁,保有古代岩画,画中动物形态生动逼真,有一定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该景点最大的特点是在山坡上凸现一巨石,远看形似老人,更似太上老君像。开发的主要内容包括将蔗路进行改造,在巨石像前征地数亩,修建停车场,寺观不必重建,只需在原址铺上地坪,四周围上石栏杆,方便进香祭拜。由于这里是道教场所,巨石又酷似老子,故可在巨石上选一角落,以摩崖石刻刻老子《道德经》(共五千余字),提升文化气息和道教气场。

参考文献:

[1]郭素婷.区域文化旅游产业的系统化运作[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8(6) 

[2]龚绍方.制约我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三大因素及对策[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 

[3]王文祥.文化旅游产业国内外研究综述[J].学术交流,2010(11) 

[4]朱桃杏、陆林.近10年文化旅游研究进展[J].旅游学刊,2005(6) 

[5]《永德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6]《永德县旅游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

[1] 魁阁:即魁星阁。魁星,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奎星”的俗称。原是中国古代天文学中28宿主一,即北斗七星第一星--—天枢,也指北斗七星的前四星--—天枢、天璇、天玑、天权。后世被称为主宰文章兴衰的神。还有一种说法,魁星是北斗之首,古代以此对照事物,凡为首者都称“魁”。故“魁”有“首”“第一”的意思。后来,“魁”字成了科举的专用词,民间因而视魁星为吉祥之星,奉魁星为主宰文运之神。魁阁(楼)为文庙(孔子庙)配属物,自唐代起,“春秋仲日上丁致祭”,“州县官行释奠之礼”(即每年农历二月和八月上旬第一个丁日祭祀孔子)。科举时代,凡读书或参加科举考试者都虔诚崇拜魁星,乞求保佑金榜题名。所以,全国各地均建有魁星阁(楼)。

[2] 斋公:即“庙祝”,是对道士的尊称。

作者单位:中共云南省临沧市永德县委组织部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