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魏延安:阿里巴巴:从农村再造到人才首位

[ 作者:魏延安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8-29 录入:王惠敏 ]

阿里巴巴:从农村再造一个淘宝到人才上升到首位战略

一向为人忽视的农村电商市场在2014年下半年徒然升温。2014年7月初,首届中国县域电子商务峰会在阿里巴巴杭州总部召开,上百位县长齐聚阿里,共商农村电商发展大计,这场名副其实的电商“县长大会”轰动了全国;当月月底,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第一次来到浙江丽水,调研遂昌县的农村电商,这位风云企业家佩戴草帽、行走在乡间的照片瞬间传遍大江南北。2014年9 月,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后随即宣布,未来集团三大战略是农村电商、跨境电商和大数据,农村电商由于阿里巴巴的投入而加快走到了聚光灯下;2014年10月,阿里巴巴正式公布农村电商战略,推出“千县万村”计划,准备投资100亿元,在全国1000个县建设电商服务中心,在10万个行政村建设淘宝服务点,并将第一个农村电商试验点确定在浙江桐庐。2014年11月19日,李克强总理视察淘宝村后,农村电商进一步升温。到2014年底,京东也公布了自己的农村电商战略,按照两条腿走路的办法,在县城建设京东帮和服务中心,分别负责大家电与家具的四位一体服务和一般商品的农村导购。苏宁也不甘示弱,随后推出了自己的农村战略,并在京东老总刘强东的老家江苏省宿迁市洋河镇开设苏宁易购第一家服务站。至此,农村电商争夺战全面爆发。然而,三个电商巨头,农村战略哪家强?首先观察一下阿里巴巴。

精心准备,重磅推出

在推出农村淘宝计划之前,阿里巴巴可谓精心准备,除了掌门人马云亲自调研农村之外,阿里研究院也发布了《农村电子商务消费报 告》,报告核心数据表明,农村电商大有潜力,过去3 年,淘宝农村消费占比不断提升,从2012年第二季度的7.11%上升到了2014年第一季度 的9.11% ,预计2014年全年农村网购市场规模达到1800亿元,到2016年甚至有望突破4600亿元;2013年农村网民使用手机上网比例高达84.6%,农村居民对网购模式接受率达84.4%,人均年网购消费金额预测在500至2000元,品类集中在日用品、服装和家电等。

2014年10月13日,阿里巴巴集团在首届浙江县域电子商务峰会上宣布,启动千县万村计划,主要目标是,在3年~5年内投资100亿元,建设1000个县级电商服务中心和10万个农村淘宝服务点,主要定位于四个方向:一是让农村也能享受与城市一样的消费选择,即代买、代缴费服务;二是让优秀的人才可以回归农村创业,即带动农村就业创业;三是让农民可以直接从厂家采购生产资料从而降低成本,即放心农资下乡;四是让农业产品足不出户卖到全世界,即代卖农产品服务。

为了推进这一计划,阿里巴巴确定了四个方面的重点工作:首先是投资基础,具体说就是在县村建立运营体系,加强物流,做好基础建 设;其次是激活生态,帮助培养更多的买家卖家和服务商、做好人才培 养;第三是创新农村代购服务、农村金融、农资电商O2O等;最后一点是创造价值,帮助农民提高收入、增加就业、实现新型城镇化。

具体推进方式是,各地政府向阿里巴巴集团公开申请,由阿里巴巴在选定的县级城市开设农村淘宝县级服务中心站点,由县级服务中心站再去开 拓合适的村级服务站。村级服务站由当地村民或合适做村民网购网销服务的店铺来运作。阿里将同地方政府对接,整合当地物流配送、培训机构、农副产品检验检测机构、农资农具厂家等资源,打造一个“消费品下乡、农村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体系,并提供包括金融在内的综合服务。其中,县级服务中心承载着人才孵化、小企业孵化、服务商孵化、小企业集聚、服务商集聚的“三孵化、两集聚”功能。在县级服务中心周边,配套集聚培训、美工、摄影、物流、冷链等电商服务企业,从而形成一个促进农村电商发展的小生态圈。

阿里巴巴与县级政府合作,共同出资建设八个领域的项目:1、县级服务中心的软装、购置办公设备,硬件及基本装修由县政府完成;2、村点建设,包括村点装修、门头设计、电脑电视等设备购置;3、人员配备,包括派遣阿里巴巴员工驻地指导,联合开展农村淘宝合伙人招募等;4、物流体系,依托菜鸟物流信息平台,在县域内选择好的物流服务商,进行物流补贴,打通县到村的物流;5、人才培训,主要是提供系统化的培训体系,与县政府有关部门合作,定期开展培训;6、线下推广,主要是广泛开展线下的宣传推广和相关业务拓展;7、平台建设,主要是平台的对接、地方特色馆等二级平台搭建、平台入驻商家的招募及商家管理等;8、线上运营,主要是开展线上宣传推广和业务拓展,推出特色活动等。

到2016年3月底,也就是阿里巴巴集团的2015/16财年结束,根据阿里财报披露数字,“村淘”已进驻全国27个省区市、333个县,覆盖16500个村,推进速度相当快,“千县万村”已成雏形

建设生态,集团作战

为了配合农村战略的实施,阿里巴巴先后做出几项重要部署:一是对淘宝网进行了改造。 2014 年 11 月针对农村市场推出了二级页面“农 村淘宝”,页面布局更为简单,除了淘宝常规的服装、鞋包、母婴、电器、居家百货之类外,特别的要属“农资用品/农耕工具”品类,在这里能买到包括肥料、农药、塑料薄膜、种子、播种机等各种涉农商品。二是加快农村物流体系建设。根据菜鸟网络首度公布的数据显示,菜鸟 统计了阿里巴巴村淘覆盖区域的快递进出时效,发现有约13%的订单也 在当日或次日即可送到,在长三角、珠三角的网购更为普及的地区,农 村快递速度已不逊于城市,可谓进步神速。按照规划,菜鸟将用5年~8 年的时间,努力打造遍布全国的开放式、社会化物流基础设施,未来能 够支撑日均300亿元(年度约10万亿元)的网络零售额,支持国内任何一个地方网购实现24小时送货必达。三是加快农村金融布局。蚂蚁金服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新增的农村余额宝用户超过2000万个,增收7亿元。其中,东莞、温州、苏州、泉州、成都等地的农村尤为活跃,开户数居全国前五。“80后”和“90后”是绝对的主力用户,占据2013年新增农村余额宝用户的75%。根据2016年公布的数据,2015年农村地区的余额宝用户规模同比2014激增了65%,数量占到整体的15.1%,相当于每七个余额宝用户中就有一个来自农村,达到约4500万户。互联网金融的深入农村,将在拉动农村居民消费、解决农村居民融资难等问题上进一步发挥作用。

同时,为了避免农村淘宝事业部孤军奋战,阿里巴巴每个季度会召集阿里旅行、阿里健康、阿里通讯、特色中国、1688、蚂蚁金服等17个相关的事业部,开一次协调会议,集中研究解决农村淘宝推进过程中面临的现实问题,相关事业部协同推进,最终让农村淘宝变成一个航空母舰式的农村电商大平台。

迅速升级,集聚英才

在农村淘宝的落地过程中,初期主要依托乡村现有商业门店来建,好处是有基础,搭建方便,但缺陷同样明显,原有门店经营人员认识不深,思维不活,农村淘宝始终处于捎带状态,这显然难以农村淘宝的战略目的。所以,2015年中期,农村淘宝2.0版本推出,对制度设计进行了重大调整。

从农村淘宝1.0到农村淘宝2.0,核心是把人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上,因为初期的试点显然表明,人才是农村电商的最大制约,需要20万名以上的农村淘宝合伙人去开拓新空间,而阿里巴巴需要做的是发现人才、支持人才、打造生态。在此情况下,“千县万村百万英才”项目推出,计划在3年内选拔10万农村淘宝合伙人、培养10万农村电商带头人、带动100万农村电商从业人,通过针对合伙人、带头人、从业人(培训服务商从业人、物流服务商从业人、供应商从业人)的培训成长,带动更多的孵化中心、淘宝村、创富协会衍生出来,培养真正属于县域、农村的电商基因。为了实施这一项目,阿里巴巴先后与国家发改委、团中央分别签订了合作协议,同时将之作为项目县政府合作的重要内容,确保实施的力度。

同时,对于村淘服务站的功能也进一步做了梳理,力争打造为“三个中心”概念,即:1、生态服务中心,能让群众享受到“一站式”服务(代购,便民缴费等),推动城乡一体进程;2、创业孵化中心,通过村淘合伙人招募,让人才回归到本地;与当地政府共建创业孵化的基础设施,给人才提供项目孵化场所;提供更多金融产品,为创业提供贷款资金;3、文化公益中心,通过远程教育/医疗/数字娱乐、改善农村的人口结构和人文环境,从公益角度吸引更多生态友军一起改变农村。

在各业务板块中,农村金融给农村淘宝合伙人打开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在项目试点县,一个农民最快30分钟就可以通过蚂蚁金服贷到生产贷款——“旺逐贷”产品,流程仅仅是扫扫身份证,填一张非常简单的表,而且贷款资金会在24小时内到账。而对于受流动资金困扰的电商经营者,小额的周转资金通过“花呗”产品贷款,几分钟就可以搞定。在农村金融问题破题乏力的情况下,互联网金融无疑让人眼前一亮,不仅农民受惠,也有可能成为农村淘宝合伙人的重要业务与收入来源。

主推下行,探索上行

各路农村电商在推行过程中,为人垢病最深的莫过于上行不足,也就是一些专家批评的,让农民买得多,而帮农民卖的少。但实际上,不是阿里巴巴不想做,而是整个农产品体系很难与电商接轨。因为阿里巴巴是平台电商,销售的主体和载体是入驻平台的商家,阿里巴巴能提供的资源是平台流量和品控体系。而目前县域存在最大的问题是,能够承载上行的服务商太少,农产品到商品再到网货之间的产业链不完善。但面对批评,农村淘宝还是勉力而为,做了一些积极探索,这就是让阿里巴巴的其他平台拿资源来支持。

2015年8月,农村淘宝协调阿里巴巴内部资源,将黑龙江肇源大米、山东栖霞苹果、浙江临安土鸡蛋、广东化州橘红、江西玉山红糖、湖南湘莲、吉林通榆葵花籽、江苏沛县牛蒡、安徽霍山石斛共9个县域的优质农产品,放在聚划算平台与消费者见面。消费者可以通过聚划算平台对农村土地直接“下单”,获得来自全国各地的优质原生态农产品。数据显示,仅仅37个小时内孟州的全部5万份玉米售罄,聚划算作为阿里巴巴的团购平台在农产品促销方面也显示了实力。

2016年5月,经过改造后的农村淘宝“乡甜”频道也正式上线,“乡甜农场”作为一种新的社群式订单农业模式,是农村淘宝重点打造的农产品上行平台。通过深化土地流转、订单化种植管理、溯源体系建设、仓储物流建设、体验式营销服务,强控农产品品质与标准,力争让一批有鲜明地标特色的“乡甜”品牌崛起,最终实现优质农产品从农场直达终端消费者餐桌。为此,“乡甜农场”提供全流程的交易、资金管理、分期发货、社交等功能,推进C2B(个人定制)CSA(社区农业)模式实现,将消费端需求前置对接生产端,降低生产、流通、营销环节的成本。

除过以上动作,农村淘宝还正在通过激发当地电商创业,倒逼县域电商产业链的逐步完善,最终让当地的电商基因自己生长出来,承担起农产品电商上行的重任。

刚刚开始,任务繁重

整体观察,目前农村淘宝的实施情况是,代缴费业务相对简单,开展容易;代买服务通过消费习惯培养,正在加速推进;而代卖农产品服务依然推进不足,农用物资下乡还需要梳理体系。究其原因,代买的商品多为工业品,标准化程度高,产业体系成熟;而代卖的农产品则产自千家万户,标准化缺失,质量不一,还有安全检测与信任的问题,鲜活农产品更有保鲜与冷链运输的问题,城里的生鲜运输尚且还是问题, 农村就更不用说了;至于农用物资的电商下乡,则必须面对长期以来形的强大的传统农资流通体系,其买卖配送又与普通商品明显不同。

更重要的是,通过千辛万苦招募回来的合伙人队伍如何稳定地留下来还是一个非常现实的课题,对人口稀少的一些乡村而言,佣金收入非常有限,而农产品上行又非一两个单兵作战能够实现,如何赋能农村淘宝合伙人必须加紧考虑,金融、旅行、医疗这些服务项目能成为合伙人的新收入来源吗?

还有,农村淘宝2.0版本的固点不固人,固然把人的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但对传统乡村既有商业门店的抛弃,也是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农村电商的落地模式完全可以再放活一些。所以,农村淘宝现在在和小卖部做合作,做“友军”模式,即小卖部通过合伙人来更廉价地批发进货。

无论如何,农村淘宝的试水,大大增强了阿里巴巴的信心,“千县万村”计划在2015年开春明显加速,而阿里巴巴高层也明确表示,农村电商投资100亿元仅仅是初期的,不是最终数字,显然未来的投资力度有可能会更大。在城市电商日益竞争激烈和饱和的情况下,农村将担负着再造一个淘宝的重任,并且初期的试点已经给了阿里巴巴足够的信心。

而就在2016年7月28日,阿里巴巴农村淘宝终于宣布,启动以“服务”为核心的3.0业务模式,农村淘宝的3.0时代终于在千呼万唤中走向前台。从宣传报道看,3.0模式就是在2.0模式把人才作为核心的基础上,进一步把阿里巴巴整个服务体系下沉到农村,把农村淘宝合伙人由创业者演化变为乡村服务者,农村淘宝也将从大家印象中的网上买卖产品变为向村民提供生产生活多项服务的基层站点。这又一次的调整,将带来怎样的改变,值得期待!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