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上级部门去基层调研检查,要求基层提供的汇报材料要扎实,往往要查看各类汇报材料,包括文字、数据等。一些地方为了防止弄虚作假,检查时要求出示照片资料,甚至将其作为硬性规定,似乎有图就能有真相。实则未必。(6月29日 人民日报)
调研基本意义为调查并进行研究。调查的方式多种多样,走访、询问、查阅等等形式得到受访者的态度和意见,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事物的总体特征。
调研工作是各级各部门开展工作的一种方式,获取信息,分析情况,形成结论,为决策提供参考。它对开展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容不得半点纰漏,掺不得半粒沙子,更不能停于表象,不深究其源。一些上级部门到基层调研检查,要求汇报材料扎实,有图片资料佐证等,看似“有图有真相”,实则未必。
汇报材料或许对工作夸大其词,数字注水;或许遮丑谈美,报喜不报忧,图片也有PS。如果只看汇报材料、照片搞调研、下判断,就是“盲人摸象”,让工作陷入被动,甚至会造成重大损失。由此看来,调研工作不仅要看材料,看实地,更要较较真。
不得不说,调研陷入“材料围城”表面上看是调研工作机制的疏松,实际上是工作不实的体现,说到底是工作作风问题。调研是要了解真实的情况,专人组成调研组,事前的准备,事后的分析,是要为某项工作开展提供依据,岂容小觑?而调研工作之所以能够被“材料围城”,很大程度是工作不实,责任未明的结果。因此,整治调研被“材料围城”首先得严肃纪律,治理工作不实。
调研责任小,甚至可以看成是工作之余的“调味剂”,“下去走走看看”是调研工作的一种“变异”心态,“低头不见,抬头见”,“你好我好,大家好”,“跑跑面,走过场”的“好人心态”让调研工作陷入“材料围城”。因此,给调研工作加加码,较较真,严肃纪律要求犹显重要。调研工作纪律和要求一定不能放松,不能让调研工作成为“走过场”,更不能让纪律要求成“一阵风”。
调研工作一个重要的要求就是实事求是,任何时候强调都不为过。实事求是就是一个“真”字,调研工作当围绕“真”字下功夫,牢牢抓住真字,围绕真字,从实际出发,严格要求自己,严肃纪律,迈开双腿,走出会议室,深入一线,深入基层,走走田埂路,晒晒太阳,出出汗,去亲眼看、亲耳听,多交流、多思考,练就“火眼金睛”,做到调研工作“门儿清”。这样才更接近本质,才会尽可能多的掌握到真实情况,才能清楚、准确、真实的开展评估工作、制定政策也才会系统科学。否则,假象掩盖真相,必将给工作带来负面影响,甚至“上行下效”影响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为党的事业带来损失,必须时刻防患。
调研工作不实是一种变异的腐败,伤人于无形,其危害往往比贪污受贿更严重,调研的真实性直接反映出一个地方成绩与问题,也决定一个地方以后的发展方向,从小说这关乎一个地方的发展,从大说是关乎国计民生。因此,在调研工作中时时较真,让调研工作脚踏实地,破出材料围城甚为重要。
作者单位:合江县安全监管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