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黄自怀:别让微信投票危害政治生态

[ 作者:黄自怀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6-27 录入:实习编辑 ]

6月23日,人民日报刊登微评文章《评比岂能搞“微信投票”》,文中说,近来,微信群、朋友圈里“优秀党员”“最美家庭”等评比活动的链接渐多,让许多朋友不免疑惑,自己对评选对象既不了解,也没接触,这样的投票有何真实性、有效性可言?并指出,其实质乃是一些公号“吸粉”的一种手段,对于评选对象来说则比的是谁的朋友多、拉票能力强。评奖选优的方式可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但不论形式怎么创新,都不能背离初衷、扭曲本质,否则损害的是评比本身的公信力。

读罢此文,颇有同感。别说这“微信投票”,就是近年比较盛行的“网上学习”“网上考试”,网友们都颇有微词。笔者也曾撰写过一篇文字《“网上学习”,想说爱你不容易》,提出了“网上学习”难成自觉行动和缺乏监管力度,很大程度上属于形式主义。可眼下倒好,各类“先进”的评选也时兴“微信投票”了。由于人际关系之故,管他先进不先进,认识不认识,有朋友的朋友的朋友的朋友约着了,要求给他的朋友的朋友的朋友的朋友投上一票,不好推脱,勉强点击一下,算是投票了,其实对所投票的对象义务所知,自己很多时候都觉得是在掩耳盗铃。

何为“优”?美好的!何为“优秀”?(品行、学问、成绩等)非常好的!何为“先进”?“位于前列,可为表率”是也!可见,能够成为“优秀”“先进”者,当是表现好的、成绩突出的、道德高尚的、能够在提升正能量方面起好表率作用的人。而谁才是这样的人,谁才有资格投票,绝不是在微信圈拉几个选票能解决的问题。“先进不先进,百姓说了算”,特别是对党员干部的评选,不说“微信投票”,就算监管部门直接推选,如果没有辖下的群众参与,都是不公正的评选。

“优秀”“先进”的评选虽说与人民代表、党代表的选举程序不同,但其实质的大同小异的,都是选出信任的、积极的、能起表率作用的人。既然代表以及各级党政干部的选举中都坚决不准搞团伙、拉选票,那这“微信投票”不是明目张胆的搞团伙、拉选票吗?每个人的朋友圈有大有小,有宽有窄,但工作的实绩与朋友圈是不成正比的。像笔者这样微信都不会玩的人,更不要说朋友圈了。

除此之外,“微信投票”还有着许多的尴尬时候。有的同志本身就不善于也不屑于去拉关系找朋友,但如果一直保持沉默,恐怕就成了得票最少的人,弄得个不好的名声;有的同志本来很优秀,在“微信投票”中评选上后,反而被别人认为是“浪得虚名”;有的同志本来不怎么先进,但关系复杂、朋友圈多,很容易上榜……这样一来,评选比的就是脸皮厚,比的就是“朋友”多,还有什么“优秀”“先进”可言?真“先进”被埋没,假“先进”也“先进”,确实有点混淆视听、忽悠民众之嫌。

诚然,作为娱乐性的一些评选,本身就是不规范的,目的就是造就一些舆论,形成一些声势,即使闹得满地鸡毛,其“炒作”的目的也是达到了的。而“优秀党员”“最美家庭”等严肃、规范的评选则不同,评选中必须彰显其公正性、严肃性与权威性,选上者才会当之无愧,才更有利于模范作用的发挥,才不负评选的初衷,才有助于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的形成。是故,“微信投票”只宜在无关大体的休闲娱乐圈里消遣一番,不能推广到各条战线,特别是党政部门正规的“评优选模”。倘若评选一旦失去了公信力,那对政治生态的危害就大了。

作者地址:四川省合江县自怀镇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