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表彰先进、弘扬正气,激励广大党员坚定信念、矢志奋斗,开拓进取、求真务实,牢记宗旨、为民奉献,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经中央领导同志同意,中央组织部决定,追授李保国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5月31日 人民日报)
5月31日的《人民日报》在这条“追授李保国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的新闻后,以《“铁人”李保国》为题,对李保国同志的主要事迹作了报道。说起“铁人”,大家还不会忘记当年的钢铁工人王进喜,他为祖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在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还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铁人精神。而作为一名河北农大的教授,李保国和王进喜一样,用自己的智慧和毅力,给我们留下了新时代的“铁人精神”,那就是“活着干,死了算”这平淡的语言中折射出的务实奉献、红心向党的高尚情怀。
奥斯特诺夫斯基说:“一个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的写照。李保国同志正是这样的共产党人,一生就一个“拼”字了得。拼什么,不是拼待遇,拼享受,而是拼奋斗,拼实绩,拼成果,拼奉献……“扎根山区35年,每年深入田间地头200多天,行车4万多公里”,这岂是一般“教授”所乐意做的事情。李保国的情怀,确实贵在坚守。山区也好,田间也罢,如果是拍个电视镜头“秀一把”,那再苦再累,再难再险都不足为奇,而要在这样的条件下作35年的坚守,没有“拼”劲,没有“铁人”精神,是无论如何都做不到的。
都说“家”是人生风雨中避难的“港湾”,而李保国却把基层和所驻村当成自己真正的“家”,他不是在那里“避难”,而是在那里“扬帆”。在做好基层工作的同时,他对学校课程一点都未曾落下,“没调过一节课”,这需要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多管齐下,多重兼顾,力求把自己的工作干得更好。古人常说“学无止境”,工作亦然!走到哪里,哪里就是自己的“家”。“哪儿需要我们,就在哪儿住下,一个个帐篷,是我们活动的家……换一个工地,
就搬一次家,带走的是荒凉,留下的是繁华。”艾青这首小诗《帐篷》所描述的正是李保国的拼搏人生。
苏联作家肖洛霍夫说:“人是为了自己的希望才活着的。”而李保国的“希望”是什么?那就是务实奉献的作风、永远向党的红心!人,只要活着,就要“干”!当李保国说着“活着干,死了算”的时候,也许大家都只体会到了他的作风与红心,而这句话中还有的含义,只有在他去世后才揣摩得出来。那就是他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才更加拼命地干,尽量少留一些遗憾。他,“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那是“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优秀人生。
学习李保国,永远跟党走。李保国的事迹,给当前的“两学一做”增添了新的内涵。“学”的理论被具体化了,“做”的含义更显得有血有肉。我们学习李保国,就要把他的事迹与“两学一做”有机结合起来,坚定信念,牢固意识,学用结合,打好“反腐”与“脱贫”这两场攻坚战。李保国同志去了,但他的信念永恒,精神永恒!
作者地址:四川省合江县自怀镇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