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认识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十年是开启我国“三农”事业发展新篇章、形成“三农”政策制度新框架的十年。随着农村改革发展,农业经营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进一步巩固,农民专业合作社蓬勃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迈上新台阶,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在探索中更加丰富,这有力推动了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但与此同时,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人口结构、就业结构也发生深刻变化,农业经营方式不适应的问题日益突出。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使生产关系更好地适应生产力发展,是新阶段农业农村发展的必然要求。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是我国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关键。近年来我国农业的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活动日趋活跃,相关政策不断出台,土地、金融、科技等制度创新举措对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日益明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涌现和发展壮大。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农业经营体制机制与我国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相比,与我国快速推进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相比,还需要突破很多制度障碍,甚至需要修改相应的法律法规。
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的重点任务
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要按照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要求,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农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转变农业经营方式为主线,以切实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巩固家庭承包经营基础地位为基础,以推进家庭承包经营向提高集约化水平方向转变、统一经营向提高组织化程度方向转变为重点,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健全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夯实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基础
加快修订相关法律法规,依法赋予农民更加充分、更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稳步扩大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范围,加快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把承包地块、面积、合同、空间位置和权属证书全面落实到户。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和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加强管理、完善服务、健全市场,促进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健康发展。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加快健全乡村调解、县市仲裁、司法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处体系。按照“严格审批、局部试点、封闭运行、风险可控”的原则,稳步开展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验。深化征地制度改革,加快制定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安置条例。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提高家庭经营集约化水平
坚持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以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为重点,大力培育多元化适度规模经营主体,着力提高家庭经营集约化水平。加强农业生产技能培训和农民职业教育,加快培育新型农民。鼓励种田能手和专业大户通过租赁、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发展家庭农场。鼓励和引导农民工、工商企业、大中专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乡土人才创办现代农业企业。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全面深入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按照加大扶持促发展、完善制度促规范、服务农民强功能、拓宽领域增实力的要求,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使之尽快成为引领农民进入国内外市场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工商登记、税务登记等办法,加大财政、税收、金融等扶持力度,全面落实合作社作为涉农项目承担主体,支持其兴办加工、营销等实体和发展信用合作,推进合作社之间的联合与合作,增强合作社经济实力和带动能力。加强规范化建设,培育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加强财务管理,健全辅导员队伍和工作指导体系。开展多种形式的产销服务,鼓励合作社开展“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社对接”,拓宽合作社产品营销渠道。积极探索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合作经济组织。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推动农业产业化跨越发展
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龙头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增强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集团化发展,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推进标准化管理,加强品牌建设,支持企业兼并重组。推动龙头企业全产业链发展,完善生产基地建设,发展精深加工和市场流通,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推动经营组织深度融合发展,推进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健全企业、合作社、农户间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产业集群集聚发展,建立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强化示范基地技术创新、质量检测、物流信息、品牌推介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进龙头企业集约经营,引导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加强人才培养和自主创新,提高国内外市场竞争能力。强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创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
扶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增强集体经济组织为农户服务的能力。加快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立法进程,明确法人地位、成员资格认定标准。强化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盘活存量资产,实现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深入推进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农村集体产权交易平台,健全新型集体经济组织登记管理制度,逐步形成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经营高效、管理民主、监管到位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
加快构建覆盖全程、综合配套、机制灵活、保障有力、运转高效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按照“一个衔接、两个覆盖”的要求,加快健全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基层农业公共服务机构,提高农业公益服务能力和水平。以动物疫病防控、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农机社会化服务、农村沼气管护等为重点,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创新农村经营管理服务,积极拓展农村合作金融、农业信贷担保和政策性农业保险。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开展多样化的生产经营服务。
总结
引导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从根本上改变与农户之间单纯的买卖关系,鼓励龙头企业采取设立风险资金、利润返还、投资入股、承贷承还、融资担保等多种形式,与农户或合作社建立更加紧密的利益关系。加快建立龙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制度,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运作,对农民按交易额分配盈余。加大资金支持和政策引导,鼓励农业产业化组织建立稳定、专用的农产品原料基地,同基地农户之间形成长期稳定的互利关系。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农民经纪人等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之间加强分工协作,形成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战略伙伴关系,合力带动农户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龙头企业和骨干批发市场等发挥供应链核心企业的作用,促进供应链协调整合,形成“市场带龙头、龙头带基地或合作社、基地或合作社带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 烟台日报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