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徐林:探索建立进城落户农民三权有偿退出机制

[ 作者:徐林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4-22 录入:吴玲香 ]

国家发改委:探索建立进城落户农民三权自愿有偿退出机制

由国家发改委组织编写的《国家新型城镇化报告201519日在京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展规划司司长徐林19日说,2016年我国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中,将拓宽落户通道,督促各个地区特别是主要城市,即外来人口聚集地区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宽松的户口迁移政策。

很多城市很多地方放开了落户政策,但只放开了对本地的落户政策,这是普遍现象,是不合理的。在户籍人口落户方面不应该有本地人和外地人的歧视。徐林在国家发改委当日举行的发布会上说。

据介绍,今年我国将努力推进非户籍人口落户城镇。加快实施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全面实施财政资金、建设资金、用地指标与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的三挂钩政策。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目前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39.9%,未来还要提高5个百分点,相当于要有1亿人在城镇落户,这个任务非常艰巨。徐林说,即便到2020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仍然有2亿左右的农业转移人口。这部分人的市民化主要体现在基于居住证制度的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

徐林说,今年我国将全面落实居住证制度,并设定了全年培训农民工2100万人的计划,同时将探索建立进城落户农民农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三权维护和自愿有偿退出机制。

答记者问

越来越多的农民工不太愿意进城落户

记者:很多农民工不愿意户口落到城市。城镇化到底是政府在主导农民工,还是只是为了让他落户而落户呢?如果完成不了落户的任务或者城镇化率,到底应该怎么来应对?

徐林: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的45%的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是个预期性的目标,不是约束性的目标,所以不存在强力去推进、一定要达到45%的设定。

我们也发现越来越多的农民工不太愿意再进城落户了。这里面的原因很复杂,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农民在土地产权上有特殊的权利,有农村承包地的承包权,有农村宅基地的权利。所以很多农民会自己做出判断,如果觉得他在农村的产权给他带来的好处比他进城之后政府赋予他的福利和好处更有吸引力的话,他可能会选择不落户,这是他的自由,没有人会强迫他去落户,因为农民工落户是在自愿的基础上。但是这种现象主要发生在离城市或者城镇比较近的地区,而在偏远地区的农民,那个地方的宅基地不值钱,承包地挣到的钱是很有限的。

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我相信他们绝大多数人不愿意回去,回去也不愿意种地,肯定更倾向于城市的生活,但是必须要让他在农村的权益能流转或者自愿有偿退出,这样的机制建立起来之后农民可以自己选择,把他在农村的权益变现之后到城市来落户。目前这套机制还没有很好建立起来,这是下一步需要探索的问题。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新华社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