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上海:如何让农民工有序流动

[ 作者:赖涪林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4-18 录入:吴玲香 ]

上海财经大学赖涪林副研究员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农村人口变动趋势及农民工流动疏导机制研究”(项目号:12BJL044)已经于近期正式结项,并被评定为优秀等级。该项成果利用多次全国性大规模调查获得的第一手数据资料,具体考察了我国农村人口变动趋势和农民工流动的特征及影响因素,按照“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等基本原则,给出了构建和完善让农民工有序流动,均衡沉淀,分阶段、分层次、分区域逐渐市民化的系统性疏导机制的思路、基本结构和实施方案。具体的政策建议包括教育培训、就业、创业和定居养老四个板块。

在教育培训方面,建议逐渐将我国的义务教育延长至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将农村地区的一部分初中和高中教育改为职业教育,也可一校同时提供两种教育,供学生自由选择;在农民工输出大省和大县,设立返乡农民工再就业和创业培训基金,鼓励市场化的培训机构向返乡农民工提供再就业和创业的优质培训服务,等等。

在就业方面,建议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率先在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积极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一方面,在税收等方面加大对雇佣农民工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在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一定程度地提高对企业向员工提供福利的标准和要求,以促进这些城市劳动密集型企业的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一定程度减轻外来人口压力和降低农民工的流动性,等等。

在创业方面,建议通过设立农民工团队创业培训与孵化基地,提供政策支持、创业指导和创业保护等制度安排,重点鼓励30岁及以下无子女的第一类农民工逐渐通过培训和参加团队创业实践成长起来;新农村建设项目尽量与吸引农民工返乡投资农业结合起来,设立农民工返乡创业发展特色农业专项基金;鼓励金融部门为农民工量身定做一些小额投资理财产品和模式,用优惠政策、财政和信用支持等方式鼓励农民工合作创业,等等。

在定居养老方面,建议在特大城市和大城市慎重调整大中城市人口控制的行政制约手段,并逐步依靠产业升级,通过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先进服务业的方式来控制人口增长,通过学历、生活成本、产业布局、产业升级与产业梯度转移等自然形成选择与分流机制;进一步有条件地向外来人口开放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资源,并参考和借鉴集宿区建设、新市民公寓、打工楼和民工安居工程等模式,尽量为农民工提供各种“可支付住房”,逐渐让农民工的非稳态转移演变成为以“家庭生命周期”为主要动力的“定居型就业迁移”,等等。

(作者系上海财经大学副研究员)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社会科学报》总第14985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