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试点是省委、省政府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创新农村公共服务体制,提升农村公共服务能力的重大决策部署。2015年6月,资兴市列入全省15个新增建设试点县市。根据省财政厅安排部署,我市先行选择100个行政村开展试点。试点工作开展以来,严格按照“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民主管理、量力而行”的工作原则,以建好村级便民服务中心为主要内容,着力解决农村差异化需求,满足了村民生产生活基本公共需要,为创新农村综合改革探索新路子。
一、基本情况
2015年,我市启动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试点工作,在全市100个山区、库区行政村进行试点,受益人口达10万人,总投入达600万元,其中省级补助资金300万元,市乡两级整合配套200万元,村级自筹100万元。依托已建成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等站点设施,统一标准,规范建设,整合资源,共建共享,构建“一站式、多功能”村级公共服务平台,提供民政、社保、计生等行政代办服务,实现“小事不出门、办结在家门”。
二、主要做法
加强领导,明确职责。成立了市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任组长,市财政局、市政务中心管理办、市农村办负责人任副组长,试点村所属乡镇乡镇长为成员。2015年7月3日,市政府组织各相关部门领导、各试点乡镇乡镇长和分管领导召开了全市建设试点工作会议,安排部署我市试点工作开展。明确市财政局、政务中心、各相关部门和乡镇工作职责,各乡镇、村也相应成立工作班子,整合工作力量,精心组织实施。市、乡、村实行三级一体化管理运行机制,形成市政务中心、乡镇政务小超市、村级政务服务代办点有机结合、服务联动。
2、多元筹资,合力共建。一是财政专项奖补资金。将村级公共服务运行维护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除省财政补助300万元外,本组整合配套安排专项资金200万元,按照相关规定,按期拨付到位,以后逐年增加财政预算。二是市直部门专项投入资金。各有关部门顾全大局,切实发挥好职能作用,各司其职,搞好服务,集中向试点村匹配项目,并确保投放资金足额拨付到位。三是强化村级自筹资金,壮大集体收入,建立健全村级财富积累机制,切实增强村级资金匹配能力。
严格标准,加强监管。严把农村公共服务标准关,确保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达标实施。严把项目建设验收关,市财政局会同有关部门组成联合验收组,按上级要求和建设标准严格检查验收,验收未合格的,要求整改到位并进行复核验收合格才予以拨付补助资金,加大村级专项资金监管力度,确保规范运作。严禁平调、挤占、挪用或跨村调剂使用,不能变相分配专项资金。
4、强化督导,严格考核。建立农村公共服务试点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并定期召开,审定试点村实施方案,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对试点村实施方案落实完成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同时,将农村公共服务试点工作纳入各乡镇的目标管理,实行绩效考核,兑现奖惩,确保实效。
5、创新机制,稳步推进。根据上级要求,结合资兴实际,创新试点机制。一是构建“1+3”农村公共服务运行模式(即建立1个公共服务中心平台,依托平台开展政务代办、环境卫生整治和农业技术服务3项工作),稳步推进实施。二是大力加强农村公共服务运行信息化建设,推行网上审批、网上受理、网上办事,形成市政务中心、乡镇政务小超市、村级政务服务代办点三级网络互联、互通与共享,为村民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质量。2015年主要建立好公共服务中心平台,开展政务代办,今后逐步增加试点村,拓宽服务范围,开展村级环境卫生整治和购买农业技术服务。
三、取得成效
1、推动了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了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保障水平。我市农村公共服务开展以来,因村级财力比较薄弱,农村公共服务运行较为困难,运行维护保障水平一直处于低水平状态。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试点后,省、市两级财政专项补助资金给农村公共运行维护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真正起到了“小资金、大作为”的作用,特别是对边远贫困地区的村,真正起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促进了农村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2、解决了农村便民服务实际困难,提升了群众获得感和存在感。我市以完善站点代办设施、建立代办制度、确立代办专员、规范代办运行为重点,努力实现“普通村民办事不出村”、“老弱病残办事不出门”代办帮办目标,服务硬件有保障,服务项目全而实,服务触角深而广,服务群众,方便群众,得到人民群众的肯定和好评。
3、构建了农村公共服务中心平台,提升了服务群众方式和水平。村级服务场地和设备设施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满足了群众代办、帮办服务需要,也营造了好的亲民、为民氛围和形象,成为村级展示形象、对外宣传的窗口,也成为村级服务群众、开展公共服务的重要阵地。为有效建立村级公共服务站点工作“任务明确、责任明晰、体系完备、运行有序、服务高效”的网格化管理格局积累了经验。
4、推进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升了村级组织活力和村组干部威信。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的试点,解决了村级组织特别是广大干部有心为村民办事却无米下锅的问题。村组干部在项目实施中联系群众,在为农民办实事中服务群众,在为村民解难事中赢得群众,起到了办民事、聚民力、凝民心的作用,不仅增强了村民民主意识,助推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还锻炼了村组干部的组织、引导、协调、服务能力,提升了村组干部的威信。
四、存在问题
一是认识不到位,部分乡镇和试点村对村级公共服务建设试点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有些持观望状态和应付思想;二是少部分试点村必要的设施设备还不完善,面积过小,群众休息等候区没有便民设置和设施;三是乡镇政务小超市与村级服务站点联动机制需进一步加强和健全;四是资金压力大,随着试点村的全面覆盖和服务内容拓宽,省、市两级每年500万元运行维护建设资金不能满足试点工作需要。
五、今后工作设想
1、扩大试点范围。根据上级要求和我市试点目标,2016年根据合村改革情况,增加50个试点村,拓宽试点内容,逐步开展村级环境卫生运行维护和购买农业技术服务试点。
2、创新工作思路。在政务代办工作上,对去年试点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健全和完善工作机制;在村级环境卫生保洁和购买农业技术服务试点上,鼓励乡镇和试点村结合自身实际,大胆探索,创新思路,建立新机制;在议事机制上,强化乡镇的指导和村级的引导及村民议事决策作用;与精准扶贫相结合,创造条件,鼓励贫困户人员参与运行维护。
3、强化资金整合。充分发挥运行维护资金的主平台作用,把各部门已有渠道安排到村的同类资金整合起来,统筹使用,发挥整体效益。引导村民自愿投工投劳作贡献,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努力做大运行维护资金规模,解决运行维护资金缺口问题。同时建议上级加大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补助资金支持力度。
(作者单位:资兴市农村综合改革办)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