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朱启臻:解决农民增收应该出台综合性措施

[ 作者:朱启臻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3-14 录入:12 ]

央广网北京3月13日消息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一边是粮食安全,一边是农民增收,哪个都至关重要,哪个都不能偏废。如何从中取得平衡,需要政策设计的智慧,也需要生产实践的验证。《丹丹微访谈》邀请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朱启臻,跟您聊聊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之间的平衡之道。

就在两会召开期间,国家统计局好消息:我国粮食实现“十二连增”。但是在记者会上,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谈到粮食产量问题时却说,“十三五”期间我国不追求粮食连续增产了,但是一定要巩固和提升粮食产能。这说明我们的粮食要从量转到质上了吗?怎么做好这道数量与质量的辩证题?

朱启臻:我国因为连续十二年增产,国内的供求关系也在发生一定的变化,这种变化就是从量的需求转向质的需求。我们也不能连续不断地增产,这样也不现实。另外一方面,它还需要结构的调整,可能要压缩一些生产量,使供求关系能保持平衡。韩长赋部长也谈到了未来的农业发展目标,不仅要保证一定的数量、一定的质量,还要在生产能力上面下功夫,比如高标准的基本农田修建、完善农田水利的设施,譬如生产能力能保持比较强的状态。

韩长赋部长再增完粮食增长问题后直言:“农产品价格走低,经济下行压力大。十三五农民收入增长不容乐观,我现在也很操心这个问题。您觉得韩部长操心的农民收入问题,从哪些方面入手可以破解?

朱启臻:农民收入确实面临着较大的压力,一是非农就业出现一些问题,经济下行,很多农民工失业返乡,农作物的种植又面临着进口的压呀,库存的压力,调结构的过程中,农民卖难的问题始终没有能解决。所以农民增收是十三五应该重点解决的问题。解决农民增收应该用综合性的措施,发展生产是首要方面,比如从量转变到质,发展特色优质农产品,可以让农民在不增加量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的收益。另外要增加农民就业,现在也提出就近创业、就业,政府也在鼓励万众创新、大众创业,其中就包括农民返乡创业,或者就地就业、创业。要通过多方面的措施保证农民的收益不降低,当然了,还应该提高国家对农村农业的支持力度,增加农民收入。

嘉宾简介:朱启臻,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任中国农业大学社会学系主任、人文与发展学院副院长等职,现任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他长期从事“三农”问题研究,先后主持国家和省部级有关“三农”研究课题30多项,发表论文和调查报告100余篇,出版教材和学术著作40多部。特别是对农业社会学、农村社会学、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文化、农民组织与农民教育等领域取得丰厚成果,为决策部门和实践部门提供依据。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央广网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