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绝对是农村电商值得纪念的一年,行业政策的密集出台,电商企业的纷纷下乡,农村人才的加速回流,发展模式的竞相探索。尽管发展过程中也伴随着问题,但农村电商无疑已经掀开了电商历史的新的一页。梳理2015年农村电商的发展脉络,可以概括为八大进展。
1高层持续推动
从2015年全国“两会”答记者问到4月1日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电商,李克强总理一个月内两次为电商“站台”。不仅如此,总理对方兴未艾的农村电商格外关注,在专题研究电商的基础上,2015年10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又专门部署加快农村电商发展事宜,并随后以国务院办公厅名义下发专门文件。
2政策密集出台
2015年,国务院与各部委关于电商政策的制定与出台已经不能用“连续”来形容了,简直堪称“密集”。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行业政策的密集出台,传达了非常明确的信号,电商已经被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农村电商是重要领域!
3电商下乡加速
2015年,各路人马下乡的脚步仍在不断加快。2015年是阿里巴巴“千县万村”计划的全面落地年,该计划2014年10月推出,截至2015年12月底已经在200个县建设了1万个农村淘宝服务站。京东于2014年11月正式推出农村电商计划,到2015年11月,已开设600个县级服务中心、1100个京东帮服务站,并招募了12万名乡村推广员。苏宁在2015年元月提出农村电商计划,2015年计划建成1500家苏宁易购服务站,到11月实际建成1000家,同时还启动了电商扶贫“双百计划”。
4县域电商升温
2014年,阿里巴巴集团在杭州举办的首届县域经济与电子商务峰会拉开了县域电商竞争的大幕,当天有176个县长参加了会议。到2015年第二届峰会时,参会县长已经突破400人,总参会人数多达1 600人。作为县域电商的重要承载,电商园区发展迅猛。
截至2015年3月,全国电子商务园区数量超过510个,遍布29个省、市、自治区的110个城市;其中,县域电子商务园区超过100个。各地在县域电商的发展中逐渐摸索出适宜本地的独特模式,如遂昌的生态打造、武功的要素聚集、成县的单品突破等。
5人才加速回流
电商以其低门槛、风险小等优势吸引了大量青年返乡从事电商创业。阿里巴巴农村电商在每一个地方的落地,都能引发青年的热捧,未来三年内农村淘宝计划培养20万名农村青年返乡创业。目前,基于阿里巴巴电商平台的新农人群体已经超过100万人,在阿里平台上注册的乡村卖家达到77万家,每个卖家平均用人规模在2~3人左右。京东招募的农村推广员已经超过12万人。
6市场潜力初现
2015年“双11”,农村消费者积极踊跃。“双11”开始后仅8分钟,村淘销售便超过千万元;截至11月12日零时,农村淘宝消费数据突破2亿元。农村淘宝中最受欢迎的十大单品中,平板电视占据三个名额,汽车有两个名额。农村淘宝的表现让人深刻感受到,农村消费正在升级,正在释放更多的潜力。
7商业模式深化
各大电商巨头结合自身实际,在发挥自身“基因”优势上狠下功夫。阿里巴巴聚合人才—阿里巴巴及时把农村淘宝升级到2.0版本,把人才上升为农村电商第一位战略,公开招募合伙人,赢得了大批青年。京东发挥营销优势——京东在发挥自营优势上下功夫,在四川仁寿策划了“枇杷行”活动,开创大宗农产品产地集采直销模式,引得市场关注。苏宁看好O2O模式——苏宁誓把O2O做到底,除在乡镇建立苏宁易购服务站外,提出“双百工程”,在为贫困县网上开馆的同时,在城市的苏宁门店同步建立展示体验区。
8行业电商再度起航
电商是新经济、新动力、新基础设施,涉及各个方面。在商务部门积极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工程的同时,各个行业也在行动。如,电商扶贫、农业电商、农资电商、青年电商工程、旅游电商等。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新农业》杂志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