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到2005年7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后大学生村官在全国实施。大学生村官是指到农村(含社区)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助理或其他村“两委”职务的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应届或往届大学毕业生。工作多为社区(村)事务。
当时,大学生村官到村(社区)任职的原因是基于以下几点: 一是宏观原因中国农村的乡土性使农村治理主要依靠家长制,宗族制和人情关系,这与现代社会的民主、法制形成鲜明对比。二是现实原因社会利益格局分化,村级领导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导致基层治理危机频发。三是时势原因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农村精英流失造成农村工作缺乏人才支撑。四是直接原因我国高等院校毕业生人数屡创新高,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出台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一不容乐观的形势。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村官制度中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普遍反映出基层待遇差的问题,大学生村官待遇偏低致使很多大学生村官缺乏工作热情。很多平时把主要精力都放在看书考试上面,这样一来,组织招聘大学生村官的初衷被改变了,大学生村官本身的才能不能真正发挥出来,基层群众得不到实惠,致使三方无一受益。尤其现在公务员、事业单位都在涨工资,更显得大学生村官像是一群被组织忽略的人,虽说年轻人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但总不能跟社会整体的差距太大吧,心安才能干事!二是大学生村官满届后的安置问题。很多大学生干满后会面临找工作的难题,致使很多大学生村官不能全身心得将能力带到工作中去。三是大学生村官管理问题。主要反应出的问题有部分大学生村官缺乏工作热情,以及管理松散的问题依然存在。这些问题的存在会大大影响村官政策的落实。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要从多方面着手解决,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完善大学生村官考核制度,合理提高大学生村官补贴,使他们能安心扎根基层工作。其次,拓宽大学生村官就业渠道,提升大学生村官自身能力。通过就业培训、创业培训等多种形式,提升大学生村官自身能力。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村官当地政府部门可以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帮助他们创业。政府相关部门应主动联系相关就业单位,推荐满届大学生村官到优秀的企业工作。再次,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大学生村官思想作风建设,让他们能安心扎根基层为当地群众发挥他们的才干。最后,政府相关部门应完善相关选拔制度,选拔表现优秀的大学生村官到更高层次的岗位上工作。大学生村官是有知识、有理想、有文化的年轻人,他们散发着年轻人的朝气,政府、社会都应关心和支持他们的工作,让他们能安心扎根基层实现自身梦想。笔者相信只要解决好他们关心的问题,完善相关考核制度,他们一定能在各自岗位上做出更大的成绩。
作者单位:盐亭县人民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