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办法》,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考核工作从2016年到2020年,每年开展一次。(2016-02-17来源:北京晨报(北京))
当前,中国最大的危险不是美国日本的坚船利炮、不是地震火山的爆发、不是房地产老板们集中跳楼、不是股市大起大落,而是5000万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
多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困难人群脱贫解困工作,并且取得了重大成效,困难群众从几亿人减少到当前的5000万,的确是个了不起的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世界庄严承诺,要在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同奔小康。
目前,距离2020年还只有5年时间,扶贫工作已经进入攻坚阶段。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办法》,有22个省在贯彻落实中采用了第三方评价机制强化落实,笔者认为,这将是一个有效的手段。
其一,第三方评价更加客观,第三方与帮扶对象、被帮扶对象来说,是没有任何瓜葛,人为干涉因素少;其二,要求更加严格。第三方将根据中央《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办法》要求,就减贫成效、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和扶贫资金四大考核内容进行严格考核;其三,第三方更加专业务实,“拿人钱财,与人消灾”,第三方考核组将按照“雇主”要求,采取专项调查、抽样调查和实地核查等方式,对相关考核指标进行评估,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使各项脱贫数据更加可靠、更加公正;其四,第三方考核将消除“数字扶贫”假象,有力地敦促帮扶部门下大力气深入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但是,我们也应当预料到的是,当前“潜规则”之风盛行,帮扶部门可能会“拉拢”第三方评价组成员,在扶贫效果上大做“数字文章”,使贫困群众“数字脱贫”和“被脱贫”,这值得提防提防。
基于此,笔者认为,要真正让困难群众摆脱贫困,一是要加大扶贫资金项目投入,着力改善农村硬件环境,大力发展产业;二是要将脱贫攻坚作为“掉帽子工程”,督促帮扶部门“下深水”;三是要用好第三方评价机制,发挥第三方评价的正效应;四是要加大对“数字脱贫”的处理,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对扶贫“假作为”、不作为以及违纪违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作者单位:四川省北川县委编办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