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周光旭:“五大发展理念”增强组织建设

[ 作者:周光旭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1-27 录入:吴玲香 ]

原题:组织工作要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自身建设

“五大发展理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又一治国理政新理念。115日,刘云山同志在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强调,要认真落实党中央部署,紧紧围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围绕树立和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突出工作重点,强化责任担当,不断提高组织工作和干部工作水平,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组织保证。笔者认为,组织工作的基础性、保障性和重要性,决定了组织工作的前置性,组织工作必须以“五大发展理念”率先引领自身建设。

一是以“创新”理念为引领,增强组织工作“精准性”。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不熄引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面临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新的要求,组织工作必须率先担当,及时调整部署,无缝跟进,大有作为,努力推进思想理念、方式方法、机制体制的创新。要坚决克服“精神不振、不思进取”“思想保守、因循守旧”“不敢担当、不在状态”等现象。组织工作只有“创新”,才能把握规律性、增强前瞻性;才能不断破解难题,滚石上坎,发展进步;才能更好地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实现“精准制导”“精准保障”。

二是以“协调”理念为引领,增强组织工作的“统筹力。”协调,就是要和谐一致,配合得当,就是要正确处理组织内外各种关系,为组织正常运转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任何一种组织,都不是一个人的事情,都需要整体运行。“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党的组织工作也是如此,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加强协调性、统筹性。要坚决克服“单打一、各自为阵”“顾此失彼、按下葫芦起来瓢”“越位、缺位、错位”“牵不好牛鼻子、捡了芝麻丢掉西瓜”等现象。组织工作只有“协调”,才能弹好“钢琴”,整合各种有利资源,形成强大的合力,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三是以“绿色”理念为引领,营造组织工作“新生态”。“绿色”是“山清水秀”良好生态环境的体现。3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阐述,让政治生态“山清水秀”,关系中国的未来。目前全党形成了共识,净化政治生态,已成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取向。组织工作的职责决定组织工作生态的好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政治生态的好坏。要坚决克服“选人用人的不正之风”“不重视基层不关心基层”“不重视人才浪费人才”“打铁自身不硬”等不良生态现象。组织工作只有坚持“绿色”,才能不断“排毒”“拔烂树、治病树、正歪树”,净化自身环境;才能营造科学规范的干部培养环境、公平公正的选人用人环境、基础筑固的基层党建环境、人尽其才的聚才环境、公道正派的部风环境;才能发挥组织工作的“递延”效应,进而引导各级党员干部专注干事,勤廉干事,干净干事,规矩干事,推进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四是以“开放”理念为引领,增强组织工作“公信力”。开放,就是打开大门,可以进行内外交流,走出去,请进来。开放对我国30多年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大大提升了我国综合国力和竞争力,是我国继续发展进步、实现伟大中国梦的一大经验和“法宝”。组织工作也必须坚持遵循这种“开放”的理念,以建设“阳光组工”为抓手,以“公开”为路径,把组织工作的内容、标准、条件、程序、要求、进展、效果以及政策法规等进行全面公开,透明化。坚决克服“封闭保守、体内循环”“自导自演、自娱自乐”。组织工作只有“开放”,才能吸纳群众参与,听取评判和意见,不断改进工作;才能接受群众的监督,形成倒逼机制,改进工作作风;才能得到群众的支持、配合,提高凝聚力、公信力。

五是以“共享”理念为引领,提升组织工作的“获得感”。组织工作是各级党组织共建的,其最终目的让干部群众满意,其成果理应共享。坚决克服“部门利益、小团体思想”“点好面差、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大、矛盾突出”等现象。组织工作只有“共享”,才能得到大家的拥护,充分调动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共建的热情;才能加强交流,互帮互学,克服短板,齐头并进、整体提升;才能不断增强干部群众成就感、光荣感和获得感;才能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夯实党的执政根基。

“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党的组织路线是为了完成和实现党的政治路线所提出的目标、任务而制定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目标,并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实现的方法路径。组织工作自身只有率先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才能更好地推进“五大发展理念”的全面落实,更好地实现党的政治路线。

(作者单位:四川中江县直机关工委)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