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在中国江西网的帮助下,萍乡籍农民工叶绍萍眉间紧锁了眉头终于舒展开了,因为他领到了“迟到”了近两个月的2400元工资。“年关将至,最怕的就是拿不到自己辛辛苦苦挣下的钱,现在可以安心过个好年了”,叶绍萍说道。当日,与叶绍萍一同领到工资的还有49位工友,共计222215元。
时下,虽然劳动者的权益保障已明显提高。但恶意欠薪的新闻仍时有发生。特别是,在当前经济下行的压力下,一些企业拖欠工资的问题,又开始抬头。由于力量相差悬殊,加之“独在异乡为异客”,没有明确的雇佣合同,农民工一般都扮演吃亏者的角色。但萍乡的49位工友无疑是幸运的,在江西网的帮助下,讨薪成功,成功的维护了自己的权益。
为农民工异地讨薪,看着正义光鲜,背后却尽是辛劳与苦楚。以本则新闻为例,由于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相关负责人称“不认识这些农民工”,甚至是“不接待”讨薪民工。面对种种不利局面,中江网记者积极奔走,寻找可能解决问题的办法,积极拜访劳动主管部门,甚至是借助市长热线的帮助。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帮助萍乡工友讨薪成功。可以说,49名农民工拿到工资卡那一刻的笑容,凝聚了记者的汗水与辛劳。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大多时候,新闻媒体都是通过“妙手文章”唤起社会对农民工的关注,从而帮助农民工摆脱困境。而中国江西网不仅积极通过“传统”手段帮助农民工,更组织公益团队深入异地为工友讨薪。这种热心公益关注民生的情怀,将铁肩担道义演绎得淋漓尽致。
事实上,帮助农民工讨薪,只是中国江西网热心公益的一个缩影。据统计,仅中国江西网萍乡站四年来,就为市民解决各类生活难题200余起。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江西网已开始“系统化”的投入到公益事业中去---中国江西网萍乡站创办了萍乡志愿服务团,有组织、有目的的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比如,普及法律知识,帮助农民工签订正规的劳动合同,组织200多名司机将从每单代驾业务中捐出一元钱作为志愿服务公益基金,助力萍乡公益事业和志愿服务。
“网站助农民工讨薪”提高公益事业的阈值。我们希望通过中国江西网的引领与示范,激活更多媒的公益基因,积极帮助弱势群体奔走,为公益事业加油添力,用媒体的铁肩担起社会道义,提高公益事业的阈值。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中国江西网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