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站,顾名思义是城市社区应急场所。广州目前已经建有50所社区应急救援服务站,其主办单位是广州市应急救援协会,指导单位是广州市应急管理办。
社区应急站是面对公众服务的公益项目,承担着防灾减灾、科普、便民服务三项职能。按常理来说,设在小区内,“接地气”,服务功能又多,应该受群众欢迎,但近期金羊网记者走访发现,不少应急服务站“关门闭户”,市民普遍不知该服务站为何物。
随着自然环境的破坏、疾病的威胁、自然灾害偶发等影响着社区居民生命健康,加之当前我国城市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在突发疾病情况下,在几分钟之内能够得到救援就能够活下来,不能够及时得到救治就有可能会丧失生命,血淋淋的教训比比皆是。凸显社区应急救援服务必要性和重要性,而非有些批评者认为的完全没有必要。
笔者认为,社区应急站是改善民生的创新举措,是人性关爱的具体表现,应该采取维持,让它发挥作用。应急服务站在广州普遍遇冷,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其一,宣传不够,广大群众不了解;其二,开展活动不足,社区群众未真正受益;其三,人员不足,长期处于关闭状态;其四,人员未经过正规培训,群众不信任;其五,资源未整合,作用发挥差。
鉴于此,笔者认为,要多方发力,让救助站建起来、真正用起来,为市民提供公益服务,一是科学规划,合理布点。应急站建多少合适,要参照国外经验,进行缜密论证,根据服务区域人口,科学合理确定应急站点数据;二是应急站要在固定地点,方便车辆出入,便于服务居民;三是完善硬件设施建设,备齐应急设施设备,做好应急站达标建设;四是加大网上网下宣传力度,做好常规演练,让小区居民知晓应急站的重要性;五是做好单位协助,要与小区物业管理、社区医院、所在地应急指挥中心、派出所等单位加强协助,互通信息,以提高服务水平;六是规范从业人员管理,做好每个应急站人员配置,加强人员常规培训,提高服务技能;七是做好应急站的日常管理,使应急站随时有专业人员,有志愿者;八是在广州全市试行“应急站义工制度”,提倡全市学生、工人、公务员争做“应急站志愿者”活动,规定普通公务员至少每年应在应急站做“义工”1个星期以上,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必须做“义工”2个星期以上;九是每年开展应急站、应急站义工评选先进活动,大张旗鼓进行表彰,在全社会形成“关爱大众健康、应急救援光荣”的氛围。
作者单位:四川省北川县委编办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