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杜才云:80后博士副县辞职有何重大玄机?

[ 作者:杜才云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1-13 录入:吴玲香 ]

20157月任贵州省遵义市凤冈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不足半年后,吴奇凌突然辞去公职。作为当地最年轻的具有博士学位的县领导,吴奇凌曾被看作当地政坛新星。(中国青年网2016-01-06

早些时候,神州大地“辞声”一片,不断的有处长、副市长、市长等中高级领导干部辞职下海,比较有影响力的是:有山东济宁市长梅永红辞职下海,去了深圳一家做基因的民营科技公司;江苏兴化副市长戴荣军辞职从商,出任太平洋建设集团高管;浙江诸暨40岁副市长叶照辉辞职下海搞电商。

近几年,政界吹响了“当官不发财,发财不当官”的号角,群众来说是件天大的好事,但断却了官员们的财路,也许以后都是这样的态势,让从政的人顿生去意,这是官员们辞职的主要原因,于是乎,有门路、有能力的体制内精英纷纷辞职下海。

“朝九晚五”,是一般干部们的生活规律,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有可能终日都为政事操心不尽。虽然有“劳其筋骨,饿其体肤,陪吃陪喝肚皮难看得像头猪”的辛苦,但是薪水却并不与工资成正比,工资上涨幅度赶不上奸商们提价的速度,如果要想抽“60元芙蓉王香烟”真得将卡上的钱算了又算,搞政治的人也得吃饭,还有一家人要养,萌生去意也在情理之中。

精英是社会最为宝贵的财富,行政体制内也缺不得,缺了就有可能出问题。比如,中国证监会盲目引进“熔断机制”,仅试行了4个交易日,就造成中国股市“汶川特大地震”, 股民人均亏损10.53万元,A股蒸发市值6.66万亿元。现年85岁高龄的股市熔断机制鼻祖尼古拉斯?布雷迪(Nicholas Brady)也加入批评者行列,说中国的做法路子不对,称中国必须修订这一市场安全防护机制以避免制造恐慌。他老人家说得轻巧,证券业缺乏精英,谁来担这个大纲?

政坛好不容易来个精英,却借口父母生病需要人陪、缺乏市场历练,“飞也是的逃离”,远去不是因为不适应政坛,或者不想当官,个中原因是收入太低,这是不争的事实。政坛精英们逃向何处:公司高管、电商、经理,一看便知是奔向“满满钱程”。

如果把精英们比着“良币”,那一般干部就是“劣币”。精英们离去,剩下的就是一堆“劣币”,平时抄抄写写也可以应付,但是“过筋过脉”的重要议事、决策就会感到“良币”的重要性,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

精英们远离“当官不发财”“不当官也不发财”的政界,寻找属于自己的财富,给我们留下一个深思,就是我们的工薪制度顶层设计的不合理性,让做行政工作的“高人们”没有了“混头”,说明现行行政工资体制完全不利于提高积极性、不利于吸收高学历、高能力人才,市长、处长辞职就是在无声地反抗着间接或直接地阻遏生产力发展的薪金制度,也是在倒逼着中国薪金制度能够跨出改革的一大步。

中国不是精英多了,而是精英少了;公务员队伍不是精英多了,而是精英少了!要如何能够做到既避免精英们不离职,又能够吸引大批精英加盟革命队伍?笔者认为,一要加大工资改革步伐,实行年薪制和差别更大的薪级工资,比如处长每年年薪20万,比如每个级别相差10万元;二要加大考核力度,如果考核不合格,违法乱纪受到记过以上处分的,则只领基本生活费;三要实行绩效奖励制度,每年由国家财政拿出相当于工资五分之一的资金作为绩效奖,干得好就发,干不好分文没有;四要实行高薪招聘特殊人才,制定特殊人才认定办法,对省级以上专家评定为特殊人才的,纳入人才库,政府采取根据需要了高薪雇用。等等

眼看着咋们队伍中的精英离去,眼看着“吃不饱饿不死”的“死工资”,眼看着剩下一伙庸庸之辈混日子,笔者可不能“咸吃萝卜淡操心",鉴于“薪改”对于国家强大的正能量,希望顶层有所“响动”,加大工薪改革力度,改变“精英招不来、来了留不住、一般干部也想辞、辞不了的混日子”的尴尬现状。

(作者单位:四川省北川县委编办)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