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图片均为本人在浩丰任职期间所摄)
老柳观点:做农业不是打扑克,而是下棋!做农业的不要把希望寄托在下一把好牌上,而是要像下棋一样,有实力去思考接下来的每一步。
农产品不仅是商品,也是等值交换的人类劳动的价值。既然体现的是农民的价值,那么就应该与其他价值互相守恒,也就是说,农民的劳动价格无法体现其真实价值时,农民就会转为其他劳动行为而放弃农业劳动。所以,很多专家担忧今后无人种地纯属杞人忧天,只要让农民能够真实体现其农业劳动价值,就会有人来种地的。而且在我看来,不是今后没人种地了,而是现在种地的人太多了。农业要发展,必将逐步淘汰思想陈旧的老一代农民,尤其是到了农业4.0时代,或者想实现农业4.0,那么农业的从业人数就必须降下来。还有一个概念,那就是农业是指从事种植、养殖第一线的行业,农业加工和农业深加工是属于工业范畴,销售、配送等就属于第三、第四产业了。
以上都是步入农业4.0的先决条件,那么现在探讨一下什么是农业4.0。
国内国外对不同农业革命时期的划分很不一致,因为从原始时代到现在,农业进行了大大小小无数次革命,而且每次革命都带来了农业上的巨大发展。我国对农业革命的划分一般是:石器时代是第一次农业革命,即利用种子开始种植时期;青铜器时代是第二次农业革命,即锄耕开始让粮食与杂草分离时期;铁器时代是第三次农业革命,即犁耕的粮食种植为主时期。按此分段,那么第四次农业革命是工业化农业吗?我认为不是。用工业思维来管理农业,这是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农业发展方向。这个观点是很多倡导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的人士不赞成的,因为他们认为工业化下的农业生产,带来了很多农业副作用:面源污染增加、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人类健康受到威胁等等。而我认为大多人把总理的话理解错了,大多数人把工业思维简单的理解为工业方法,包括很多大型龙头农业企业也是这样理解的,所以把农业细化,细化到农业操作的每一个细节都做到标准化、程序化,甚至把农业技术都肢解细化,融入到每一操作步骤,从此不再需要配备专业的农业技术人员来进行管理。我认为这种方式是错误的,即使是用工业管理模式来管理农业,也是要以农业技术为主的,甚至对农业技术要求更普遍更专业了,比如农业工人要固定化,要经过培训做到专业化,至少每个农业工人都要掌握好职业范位内的相关或相邻工种的技术流程。因此,整理的思路应该是:土地经营要长期和稳定,农业设备要先进与齐全,农业技术要专业与普及,农业管理要制度和目标。
由此,如果按照农业器具来划分农业革命,那么现代机械化作业应该是第四次农业革命了,也就是工业化的农业模式是农业4.0时代。但是我觉得这种定义并不准确。
我以前曾把中国农业革命做过这样的划分:化肥农药与杂交种的大量应用之前是农业1.0时代,化肥农药的应用是农业2.0时代,杂交种的应用是农业3.0时代,因为这两次农业革命都带来了产量上的突破,是中国解决温饱的关键因素。但是这样分类下去,转基因就成了农业4.0了,而我对转基因农业是持谨慎态度的,在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转基因对人类和环境没有任何威胁的情况下,是不提倡应用转基因技术的。所以,这种分类也是不行的。
不知道是哪位大仙儿在百度百科中是这样划分农业革命的:农业1.0是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小农经济时代;农业2.0是机械化生产为主、适度经营的“种植大户”时代;农业3.0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主要特征的农业。农业4.0是融合互联网的高度智能化的种植管理。这种分类我也不认可,因为我找不到分类的依据。
那么什么才是农业4.0时代呢?其实农业上本来没有什么几点零的概念,我提出4.0的概念,是源于前段时间“中国制造2025”、美国“工业互联网”和德国“工业4.0”的理念,加之春季李克强总理提出的“互联网+”经济发展思维,综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我的农业4.0的概念:老柳认为,农业4.0时期是农产品在“双安全”(供应数量安全、食用质量安全)的保障下,多种生产主体、多样经营状态、多元发展模式共存互补,从生产者主导种养殖方式变为消费者需求农产品为生产目标,共性为需,个性为求,并把其他一切产业融为一体的综合性物联体农业。“物联体”是我个人杜撰出来的一个词汇,是指与农业或某个农产品相关联的所以人、事、物以最佳的形式嵌合成一体,比物联网更进一步了。我这样定义农业4.0,自认为是比较全面与准确的,未来的中国农业必将是多种模式共存的时代。
农业4.0时代,传统蔬菜市场和粮油商店必然会逐步消亡,这是我一年前提出的论点。那么崛起的必然是农产品配送公司,配送公司会根据每家每户的营养需要和口味特色自动进行主食与副食的搭配,同时根据客户满意度的反馈,再进行大数据分析,会逐渐形成每家每户的特色餐饮。比如南方人就不给你配送香菜了,东北人每月给你配送两次酸菜猪肉炖粉条。家有三高病人,就少分配胆固醇高的食物,家有孩子,就多分配一点钙铁镁丰富的食物。就像病例一样,每家每户的饮食特色都有详细的数据。而这些数据通过电脑分析后自动把结果传输到流水线上,这样配送公司每天需要哪种蔬菜或水果或主食,需要多少就会提前得到数据,再根据配送数据、生产数据等进行综合,最终做到大数据下的订单农业。
2016年已经到来,有识之士正在谋划中国食品安全的全面布局,在多方面寻求突破点。在农产品过剩的背景下,2016年将是农业最难做的一年,但许多农企会做出一系列的大举措,这些行动必将推动食品安全和中国农业的发展,让我们一起努力,为早日实现地净、水清、天蓝、人健康而携手共进,早日步入中国农业4.0时代!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柳崇凡”微信号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