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合作社近年快速发展,一场倡导资金互助组织加强行业自律、呼吁政府加强监管,为农民资金互助组织发展提供健康环境的会议——“第九届县乡干部论坛暨农民资金互助组织2015年年会”月9月19日在吉林梨树召开。全国首家资金互助社推动者姜柏林做《+合作金融:改革的总抓手》的主题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非常高兴与大家共同探讨中国的发展道路问题,这是一个制度问题。也是我们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道路问题。这个命题关系到我们亿万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奋斗方向。今天,我以学术报告的形式与大家分享我这些年的思考与实践经验。
今天与大家分享的题目是“+合作金融:改革的总抓手。”
我这个人不是凑热闹。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互联网+,那么我们今天的题目是“+合作金融:改革的总抓手。”我与大家分享的第一个问题是哲学问题,我们现在中国的发展面临着什么问题,为什么要全面进行深化改革。哲学问题是什么问题?我们政治经济学问题是什么问题,我们依然说现在的问题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仍然没有超越马克思社会科学理论的范畴。现阶段我们的生产关系是主导方面,传统地讲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现阶段我们认为生产关系已经束缚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必须通过改革重组农村生产关系,重新构建农村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保持良好的互动。
下面,我跟大家分享第一个题目,因为时间关系讲三个方面的问题:三农的根源与三大关系;三类金融组织与农村金融体系建立;+合作金融:改革的总抓手。
分享这个之前,我想中国有三大难题,也是历届总理头疼的难题。第一个难题是三农问题,在朱镕基总理讲过。第二个难题是两极分化。第三个难题宏观货币政策。放松了物价上涨,生活压力承重,收缩了,经济下滑,失业率增加。都是难以承受的,这是三大难题,是总理现在困扰的问题。但我今天可以在这里负责地说,我们找到了破解的办法,找到了推进改革的总钥匙、牛鼻子、总抓手。今天,由于时间关系我跟大家报告三农问题怎么解决。
要想破解三农问题,首先要知道三农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第一,有病了一定要知道他病源、病理,才能开好药方。否则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有的时候甚至头疼医脚,脚痛医头,时常发生。我们的改革有时候按下这个葫芦那个瓢起来了,很多朋友讲我们要解决农业问题。但我们总书记讲我们既要解决好农业问题,更要解决好农民问题。如果我们不解决农民问题,只解决农业问题,社会的矛盾也就积聚,所以我们要想解决好三农问题必须把农业、农民、农村三位一体统筹考虑。我们为什么会出现三农问题?根源实际上很简单,但这些年我们无论是理论界、研究界、政治界都是绕着根本问题走,把根源的问题绕开,没有回答。理论上不能解释清楚,在政策上必然是无力,实践上更是困难重重。第一个问题,三农问题的本源是农民和农民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是个本源,是个根源,是一切矛盾问题产生的发源地。农民和农民的问题怎么产生的?我们回想人民公社解体之后包产到户,包产到户,我们当时设计的制度是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准确地中央表述叫以家庭承包经营为集体,统分结合的经营体制,我们看十八大之前三十年我们只进行了包产到户,个体的生产关系自由度高度提高,解放了生产力,但由集体的生产关系退到个体的生产关系是第一次,倒退。还有一句话,退一步是为了更好前进,但我们前进这个合的层面没有进行,或者彻底地说我们十八大之前近三十年我们完完全全脱离了农民主体这个主导力量进行改革,这在某种程度上是犯了颠覆性的改革方向错误。所以,农民和农民到底是什么关系。我们之间是邻里相亲还是邻里相害。很多说是相亲,我们怎么相害。那我举个例子,你们家这边种的是生态农园,那边用的是剧毒农药,你这个生态农园能是生态的吗?你们家养猪,他家猪病了,晚上把死猪运出去了,大家都清楚,你说这是邻里相亲吗?所以我们农户之间是互相竞争还是互相合作,这些问题都需要农民自己作出选择。
那么农民和农民的关系又决定了其他两大关系。我们现在叫让市场发挥配制资源的决定作用,更好地发挥作用,个体的农户的生产关系想想市场资源怎么向你配制?公共财政怎么向你服务?所以个体的生产关系在政治学上是必然被市场反剥夺,成为市场风险的最后承担者,他必然被上层建筑反作用。所以这些原因需要我们农民自己作出一个明确而坚定的回答和选择。我们是继续走个体的生产关系还是通过合作的办法走向联合的生产关系,新型的、集体的合作经营,这是解决我们三农问题,看清我们三农问题的本原和给出药方的根本支撑。
我们说农民和农民新的生产关系和新的组织实现了,它直接影响了农民进入市场的关系。我们是单枪匹马进入市场,还是联合起来共同进入市场。我们大家知道一根筷子容易断,十个筷子不容易断,一个人的信用是有限的,十个人的信用是无限的。我给大家举个例子,一个村按500个人算,如果按传统的贷款模式每家最多贷五万块钱,如果完全普惠式的,没有苛刻的形式下,都符合受益条件,你这个村只能获得2千500万块贷款。如果我们这个村每家出资两万块钱组织一个信用体,这是一千万,在任何的银行都可以收十倍以上,那就是一个亿。所以,同样是你这个村,你的结构发生变化,你的资源的配制就发生变化。以后有时间再跟大家具体分享这样的一个数据也好,还是一个例证也好。
第二个就是我们在走向市场的过程中,个体既没有竞争能力,更没有合作机制,如果我们联合起来,它能够参与市场主体的平等竞争,有了更大的合作机制。
第三个就是我们要处理好和政府的关系,政府是什么?政府是上层建筑。我们这叫经济基础。个体的经济基础是不能够牵制上层建筑的。所以在政治经济学里讲上层建筑必然对个体经济产生反作用,所以联合起来就是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经济基础,有了这样一个经济基础才能支撑上层建筑,才能保证上层建筑的良性互动,这样就形成了三大关系,农民和农民关系,这是本原,它决定着和影响着和市场的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关系。因此,农民和农民关系问题是三农问题的主要矛盾,不解决这个基本关系,农民和市场、农民和政府关系无法解决,三农问题也就无法解决。所以,我就简单地点个题,实际上里头有丰富的内容。
第二个跟大家分享的是三类金融组织与农村金融体系。我们刚才说发现三农问题是农民和农民关系的问题,但怎么解决农民和农民关系的问题,只有一条道路,而且只有一条道路,仅且就这一条道路,没有第二条道路可走,就是发展新型社区性农村合作组织及其金融体系。要想把农民联合起来、组织起来形成新的市场主体,唯一,而且唯一就这么一条道,没有第二条道路可选。那么即使说一句话,现在千军万马搞这个专业,搞那个土地,一想三五年之后都是一地鸡毛,找不出成功的典型。比如回顾回顾过去我们过去包产到户之后我们想构建社会化服务体系,第一个改革供销社,结果供销社私有化了。我们讲的是供销社投保了,屯都做没了。私人承包绝大部分,保留一少部分还是有的,这是恢复供销社重建的条件,很多的是私有化。农村信用社要恢复农民自己的银行组织,结果我们农村信用社向哪个方向走了?农村商业化,我们又出现一个名词叫公司加农户产业化。我在北师大讲话的时候我说公司是什么?资本,农民是什么?劳动。资本+劳动=狼+羊,富了公司,穷了农户。公司是以农户为代价的,追逐市场利润,所以农业产业化,我们讲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我说这是犯了根本性的政策错误,扶持摩托罗拉是扶持农民吗?农民也用手机,扶植三星,扶植苹果,农民也用,之后又提出了社会化服务体系,什么七站八所为农民服务,结果形成了部门利益化,你不给我经费,我运转不下去,你就没有经费给你,你怎么办?你就上农民那块挣钱去。王部长是搞农业的,我说这个是不是准的?之后,我们这些选择全部经过三年、五年证明失败以后,苟延残喘的也没超过十年,巨大的财政资金下来了才维持到这个程度。之后我们又鼓励农民发展合作,从今年开始实施,我们现在看的合作社是什么?这帮挂着公司,这帮挂着合作社,公司就是公司,合作社就是合作社,所以是把一个公司+农户变成了公司+农户=合作社,现在我们中国在工商注册的合作社137万多家,真正能够符合合作制的,能够服务农民,农民受益的合作社有多少,真正挂上合作社牌子,想象公司+农户这样一个带动农户的方式向国家要取公共财政资金的占多少。所以,我们讲不反思怎么能找到改革的方向,现在我们又说土地流转,中国的地理条件非常复杂,有山、有平原、有丘陵、有半山半水、有海,怎么去流转,现在土地非常碎片(化),土地流转了也不产生周转性效率,非常复杂。总之,要是以土地作为切入手非常复杂,成本非常高,而且矛盾非常多。目前我想在中国还没有人有这个智慧来解决这个问题。
一条主线就是现在大家推的专业合作社,产品为纽带。我举个例子。前两天猪行暴涨,大前两天猪行持续低迷,你说你搞了三年合作社,刚想搞个养猪合作社,市场一下子低迷了,天天亏,让你亏二年,你能受得了吗?这个合作社刚刚起步,赶上市场低迷,你这个合作社还能搞吗?所以这样的合作社周期不超过三年、五年。我们为什么会出现哪些合作社黄呢?就是它市场周期决定了它必须黄。因为他想发展,他就要融资,融完资本之后他在市场上没有其他的救助渠道,他要躲债,躲债,这些人就会找政府,回头跑了政府怎么办?政府就光推托了,我们不怕市场问题,就怕找不则市场。为什么我们的个人主体,后来我搞了一些调研,做了一些分析,真正合作制的金融没有好的,没有一家,你一些沿海的小企业怎么倒的?我一句话告诉各位,是自己给自己抬高利贷抬倒的,不是市场上台风刮倒的,如果大家感兴趣,咱们可以就这个问题进行探讨。它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它也是亲属,夫妇之间发展起来的,他给他一定阶段所有的价值都标,都不是按照盈利,不盈利那就从一分抬到二分,一分给二分,二分说我也不干了,我给三分,谁也整不了了,你把钱都拿到我这里来,玩点惊心动魄的。这个我会给你找个地区分析一下。
合作金融是连接农民生产关系最有效的工具和助手。我们刚才说用排除方式,这个改革,那个改革都不行,那么土地采取农村联合工具是不行的,最能够计量,农民也最需求,而且最便于能够组织的方式就是天下之公器、货币、资金、金融体系。还有巨大的需求和共给支持。它内部的市场就可以把它支持起来。一定要有个内需来支持。很多人跟我谈,说姜老师,我联合起来进入市场,我说你进入市场肯定头破血流,你联合起来进入市场,整个市场被资本刮风完毕了,都是跨界来的,你这几个人就闯市场,弄点农副产品就开始卖,你就是集中起来,最后产生示范,进行复制,等你复制到一定数量的时候一联合,你的买方市场、卖方市场,再支持你的产业发展,这是一条道路。
第二个就是合作金融能够包容各个层次的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像小微企业、小企业根本不干。它得是中石油、中电信大个子的生产力,但我们合作金融可以包括各个层次的生产力发展要求。小到贫困户、一般生产户,大到企业,比如大家考察,上四平,如果真正培育有规范的一百家企业,联合起来我们想建一个饲料厂,一百家一家出资50万,出资100万,就是一个亿这样的生产力很大,这个工厂是谁的?这是合作社还是农民的?这个工厂生产的资料,是不是返回到合作社,为什么我们有巨大的买方和卖方市场,而农民没有一个自己的银行,自己的工厂、自己的商场。是什么原因?就是农民分散,没有形成新的市场主体、组织。所以合作金融,这两点是非常重要的。第一点它是最主要的联合工具和主体。第二它能包括各种生产力发展要求。
我们开始讲要处理好农民、政府和市场关系,我们从金融角度讲我们长期在中央政策,经常讲要建立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金融分工合作的金融体系,功能完善的金融体系,但实际上我们缺少合作机遇,所以这个体系是不能建立起来的,所以农村金融只能是一地鸡毛。要想建立这样一个功能完善、服务高效、分工协作的金融体系必须重构农村合作。我们刚才是从农村组织化的角度,从农民生产关系角度讲,因为它要发挥它的组织工具和载体。从金融体制上来讲,要想解决金融体系,农村内部的造血功能问题,如果我们一个人没有血液,那就是僵尸,为什么农村经济组织普遍空壳,就是进行没有金融组织和制度安排。
三类经营组织,国有资本、国营、商业银行,为社会资本追逐利润。合作制金融,那是全是以成员合作,如果我们按生产关系的先进性来排列,私有制是不能包容更高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商业制,它是可以包容更高生产制发展要求,但它代表了少数人的利益,也就是说社会型财富,少数人占有多数人社会财富,而多数人社会财富占社会的少数。这是不合理的。我们必须找一个先进的生产关系做替代,就是合作的生产关系,它既能包含先进的生产力发展要求,较高层次生产力发展要求,同时它又能使整个社会成员受益。这是生产关系这个层面。所以所有制不同、服务方向不同,社会追求的目标也是不相同的。
首先我们讲政策性金融+合作金融,它理顺了政府扶持农民这样一个关系,也就是上层建筑和农民的关系。政策性金融我们可以理解为人民银行、农发行、国家开发银行、财政,政府的,无论是财政前还是金融前,刚才我们讲的农民和政府的关系,在金融表现就是政策金融+合作金融。比如王老师这块有合作金融,我是政策金融,我把钱批发给王老师的合作金融,王老师再向个体户贷,这样就是国家的力量和组织力量以及每个农民的力量都结合起来。这是理顺,通过金融的手段理顺政府和农民的关系。第二是商业金融+合作金融,理论了市场和农民关系。这个问题很重要。我们说大型银行要想进村入户必须通过合作金融的纽带才能实现。但是我们在政策金融,在有些部门,在这个问题上还不明白。
+合作金融改革的总抓手。首先,农民+合作金融就是新型的农村生产关系,就是新的市场主体。只有形成新的市场主体我们才能进入市场。
第二,村党支委+合作金融。我们都讲党协调各方,领导一切,那么村党支部怎么领导这个组织呢?它必须要通过它的经济基础,它保持和人民群众的联系,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在农村的经济基础,执政的基础。这是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党和领导的关系必须加厚。再往上看,政策性金融进来了,给合作金融以资金支持。第二是村民自治+合作金融,我们都知道村民自治是民治、民选、民管,但是一个没有民主化的一个经营组织天下必然是比帮派化。你们这个村都是分化的,与我利益没啥关系,先吃胖了,然后整体吃瘦的再吃一口,还是先可胖的先来吧,这个村的治理就失效了,村里的治理就会衰落。所以我们说村民自治+合作金融能有效提高村民自治能力和治理水平,能力使这个村庄达到管理民主、和谐相处、繁荣发展。
刚才我说政府+合作金融能推动上层建筑为经济服务,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保持良好互动,进一步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刚才大家都很关注的土地问题,土地+合作金融就活了,土地就能够有序地流转,规模性的经营。我们讲的经营叫一转,二包,三合作。就是由一家农户这样分散的都到合作社,合作社经过再整理二次包出去。过去是一家几分几亩,到合作社,这是一个大市场,把相对的规模提高了,有几十块变成一大块,这是第一个,土地可以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可以使现在的生产工具应用到你的地区。第二个土地的发现功能就会凸显,土地的不动产通过合作金融就能够变现,增加这个地方的本地化的资源投入。比如我们当时报一个计划,一垧土地流转到合作社,合作社可以给你买商品地,通过土地这样一个合作金融一转化能变成20个亿,20个亿作用在这个乡镇,这个乡镇能不发展吗。否则要同样发展得招商引资20亿,农民就被动了,没有合作金融,土地发现价值,创造货币的价值怎么行。其他商业化可不可以有这个功能?不可以。第一,一旦土地政策运用失败,是两败俱伤。另外很多商业金融是不认你这个土地的,只有农民自己认这个土地,知道这个土地的价值才行。所以这里头还有很多研讨,就是点题为止。
最后讲的就是农村社会事业+合作金融。通过合作金融推动产业发展产生的红利回馈给教育、医疗、养老。大大降低它的社会事业支出,它的储蓄就会转成金融储蓄,由金融再转化成产业的投资,产业产生的红利再回流到教育事业中、养老事业中、医疗保障中,这样我们说没有合作金融农村无论是党的领导、乡村治理、土地流转,现在农业经营以及农村社会实践,都没有办法得到有效地解决,而+合作金融将带来美好的明天。
下一节有时间我再讲讲其他城市的+合作金融,谢谢大家!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吾谷网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