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关瑞明:振兴出战略,乡建在升级

[ 作者:关瑞明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4-04-02 录入:王惠敏 ]

乡建是一种转移?这是《新建筑》杂志社提出的一个关于乡建的概念和质问。

一、乡建是一种转移与乡建六说

乡建是一种资本的转移,权力舞台的转移?是经济或社会问题的转移?或是建筑师规划师业务的转移?新型城镇化政策推动下,美丽乡村的保护、恢复、建设如何进行?村镇经济、社会治理仅仅是乡村建设的“软科学”?这个过程中,我初步提出对乡建的四点看法,即“乡建四说”:从政治运动到行业行动、从学术转移到设计转移、从政策主导到村民参与、从村民游憩到乡村旅游。

后来乡建四说发展成乡建六说,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即从政治运动到行业行动、从传统低技到适宜技术、从市政工程到村政工程、从宜居宜业到宜业优先、从乡村规划到乡村设计、从制定目标到科学建构。

二、从政治运动到行业行动

美丽乡村建设,建筑界的动作有点滞后。对“旧村”即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申报工作有针对性,是由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共同组织评选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纪念意义的,能较完整地反映一些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的村落。后来开展了“新村”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在新的历史背景下一次农村综合变革的新起点。

因此,乡村出现新村和旧村的矛盾,也涉及城乡之间的“二元差异”和新旧之间的“二元差异”。城乡之间有从事农业的农民与非农的村民之间的差异,有传统聚落与历史街区之间的差异,有乡村传统民居与街区传统民居之间的差异,有传统的“风水观念”与现代普适的“规划原理”之间的差异等。新旧之间存在传统聚落与新村聚落之间的差异,存在传统民居与新型民居之间的差异,存在仿古与建新之间的差异等。其中,走“仿古”路线是以历史文化名村需要保护建筑风貌为由来否定时下的新村建设,走“建新”路线是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由去拆除被视为危房的传统民居。

回顾历史,我们党在1952年第一次全国建筑工程会议提出建筑设计的总方针:适用、坚固、经济和美观。学建筑的人知道“经济”这一条是我们加的,其它三条是古罗马时期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中提出的建筑三要素。1955年时,建筑工程部召开设计及施工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全国的建筑方针,就是“适用、经济、美观”,把“坚固”去掉了。

党的第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五点具体要求,对我们的影响非常大。之后陆续出现各种各样非常有意思的称呼,比如美丽中国、美丽乡村建设、魅力乡村和富美乡村等,不同的部门及更多的人开始关注乡村。

三、湖头村的乡建实践与集成设计

福建建瓯市小松镇湖头村是我们团队做的第一个美丽乡村项目,当时设计标题还是“美丽农村”。我们基于对新村和旧村的思考,提出“集成设计”概念。因为湖头村既不能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办法否定传统聚落部分,也不能用保护历史文化名村的办法给新村组团穿衣戴帽,而是应该共存,通过“旧区旧办法,新区新办法”,同时增设协调区。我们把湖头村分为古村风貌组团、新建民居组团、农田景观组团、公共服务组团、综合服务中心等,规划设计做完后,大家比较容易接受,旧村的房子依照传统的风水理念,朝向各不相同,新村的建筑根据普适的规划原理,布局整齐划一。

当时我提出了“美丽·景观”、“市政·村政”、“宜业·宜居”的概念。美丽·景观,即对美丽的解读可以分解为人文美和环境美,环境美属于景观范畴,又可分为自然景观和农业景观。市政·村政,即城市配套设施工程就是市政工程;乡村配套工程可称之为村政工程,村政工程是一个子集成,是一个小化、减项的市政工程。宜业·宜居,即产业振兴在乡村尤为重要,应宜业优先,以业留人;业是农业,也包括其它产业;宜居可以拓展为对既有建筑居住品质的提升。

四、从美丽乡村建设到乡村振兴战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五点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农业部在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中,提出的总目标是:“生态宜居、生产高效、生活美好、人文和谐”。两种模式从字面上看很相像,生活宽裕与生活美好、生产发展与生产高效、乡风文明与人文和谐……可以一一对应。地方上,天津市的“天津美丽乡村”评选活动标准是:“经济发展好、农民收入高、村庄环境美、生态条件优、文化引领强、和谐氛围浓”,也不出左右。浙江省在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中提出的目标是:“规划科学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素质美”,出现了与规划设计相关的内容,“规划科学布局美”被放在第一条。此外,浙江还提出“一张蓝图绘到底”的设计认识,引领全国的乡村建设。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从美丽乡村建设到乡村振兴战略,它们的关系是什么?实际上美丽乡村建设是目标,美丽乡村包括历史文化名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传统村落。乡村振兴在国家层面是战略,在研究人员、设计人员层面是策略,战略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策略是“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振兴,用五个振兴把乡村振兴起来。因此我认为:美丽乡村是建设目标,乡村振兴是实施方法。

把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策略结合起来,一个作为目标,一个作为方法。他们的前身不仅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还有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这是关注乡村、建设乡村、保护乡村的两个1.0级的版本。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相关目标可以对应起来,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1.0版,美丽乡村建设是2.0版,乡村振兴战略是3.0版。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同时,还有一个“传统村落”的保护,在保护中振兴。

乡村振兴里的五个振兴之间也有影响。产业振兴是驱动引擎,在重要的位置上,只有产业的振兴才会有其它的振兴与之互动。组织振兴和人才振兴是保障措施,没有政策引领和组织保障,产业振兴几乎不可能;没有人才的回归、人才的引进和人才的培训,谁来振兴?同时,生态振兴和文化振兴是约束条件,切忌在产业振兴中生态被破坏了,文化被忽视了。

 

(作者系福州大学建筑与文化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来源:《中国乡村发现》2021年第3期)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