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共同富裕的问题已经成为了当前经济发展中重要议题。如何实现公平又高效的共同富裕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文以能够实现效率与公平统一的分配理论——共赢经济学理论为指导,提出了在初次领域政府做好反垄断、管制外部性、公众性企业治理,放弃其他不合理政策干预,从而消除了初次分配中程序不公平,在二次分配中又利用初次分配领域政策调整增加的政府可用资金,建立普惠制保障体系,让所有国民都能尽其所能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又能生活有保障。
关键字:共同富裕 国民收入 产业政策 税收与补贴 社保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共同富裕的问题已经成为了当前经济发展中重要议题。中共中央机关刊物《求是》杂志近日发表中共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今年8月中提出中国本世纪中也将基本实现全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同时也提醒政府不能搞过头的保障,要求坚决防止落入“福利主义”养懒汉的陷阱,为共同富裕目标定调并设定边界。如何实现公平又高效的共同富裕呢?为此,笔者将结合自己的专著《富国策》对共赢经济学理论和政策制度研究成果,综合论述如何实现公平又高效的共同富裕。
一、影响共同富裕的几个主要原因
1、在初次分配领域影响共同富裕的因素
我国市场存在大量垄断行为,各种垄断行为的存在造成初次分配不公平,严重影响了共同富裕。我国市场中垄断行为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市场主体实施了违法垄断行为造成的,比如阿里集团和美团公司实行的二选一的限制竞争行为,还有很多美团、京东、拼多多、兴盛优选低价倾销打击竞争对手,实现市场垄断后有进行价格欺诈的行为等。另一方面政府在管理经济社会发展制定和执行了很多错误法律政策导致了垄断,比如能源、交通、电信等领域存在大量垄断,特别是地方政府对砂石行业整治用错了方法导致砂石市场垄断,砂石价格成倍增长。垄断的存在严重的阻碍了共同富裕的目标实现。
在我国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外部性。质检、安监、环保等部门对外部性管理缺位导致企业间成本不一致,守法企业成本高,违法企业成本低,是非常不公平的,非法企业和分赃的政府监管人员享受高收入,造成整个社会福利下降和低效率,不利于共同富裕实现。
政府在公众企业治理上缺位导致企业高层无良高薪。广东省纪委常委、秘书长蒋乐仪在《广东省国有企业资产流失情况及其对策》的报告说,在国企改革中,一些企业违反《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办法》和省政府制定的量化考核指标的规定,以强调经营者个人贡献为由,自定高薪酬。如有的企业实行“国有资产增量股权奖励”,几年间一些高层管理人员分别获得几千万甚至近亿元个人收益,而企业每况愈下,甚至经营亏本。
2、这些现象也是既不公平又没有效率。
政府在经济发展中胡乱干预造成收入分配不公平。比如:政府不改管却是偏要管,出台各种各样的税收优惠政策,行业补贴政策等,结果适得其反。比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想法是好的,促进中国产业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但是该办法的效果却是想当然的。这个政策很不公平,一个企业只要被认定为高新企业就可以只需15%的税,否则交25%的税。当然也没有效率,前不久就爆出了科技部官员称至少五成高新企业受减税利诱造假令人震惊的消息。其实政府根本就没有必要鼓励创新企业,因为市场会鼓励创新企业。政府关键是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凡是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企业要给予重罚,采取没收企业,白送给被侵犯的企业,还要对公司经营者和所有者给予罚款。现在中国对知识产权保护很不够,甚至是保护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只有保护创新,市场自然就会给予创造超额利润的回报,不想要你政府瞎操心了。如果市场不认可创造,也证明这个创新是不符合实际,也没有价值,政府鼓励也是浪费纳税人的钱。
3、政府在二次分配中推行很多与共同富裕南辕北辙的政策
首先,我国税收制度不科学导致各个地方税收分配不公平,就引起了各个发展不均衡。我国的税收制度的不科学主要体现在增值税、消费税、资源税和出口退税政策上。增值税制度设计不合理主要体现在不同的产品不同的增值税,特别是农产品以及涉农产品低税率和零税率导致工业发达地区剥削农业发达区。消费税作为共享税,导致有消费税生产企业地方剥削其他地方。资源税作为一个地方税种是完全不合理的,因为资源税设计不合理导致收入分配不公平的最重要原因。资源就是劳动对象,因为大部分人不占有资源,就导致了大部分的劳动付出和劳动所得不成比例,被剥削了。出口退税政策导致沿海地区剥削内地,还造成了无数资源浪费和腐败。
其次,中央和省级财政投向地方政府和企业项目资金和补贴资金既不公平又没有效率。2009年国家预算投向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项目资金在1万亿元以上,占预算数的25%以上,这些项目资金就是地方“跑部进钱”的重点,也是产生灰色收入重要源泉。因为项目好坏,是否可行都由上级部门说了算,项目多,执行审查的人手少,能力也有限,往往谁会跑、会送礼、会招待,就是哪个的项目好。项目实施过程中一般情况如果有50%项目资金用到实处算是最高效率了,一般都是30%左右,有些就是纯粹骗国家项目资金。另外,出口退税政策是一个成本高,效率低的政策,2009年达8000亿左右,除了产生腐败、灰色收入和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外毫无用处。还有一些补贴资金都是产生腐败和灰色收入的源泉,破坏市场机制正常运行,损害企业间的公平竞争。
最后,中央和省级财政给予人民的民生社会保障支出也是既不公平又没有效率。目前社保和养老保险体制、医疗保险体制等都实行不交不补,多交多补政策,结果是越有钱的人享受得越多,这样的机制不但不能缩小收入差距,反而扩大贫富差距。医保报销制度也存在劫贫济富的问题,穷人因为没有钱住院,享受到报销就少。这种政策还鼓励基层执行部门弄虚作假,因为不交不补,多缴多补,基层部门就弄虚作假,将很多没有交费的人虚设为交费了,这样部门既能骗取国家资金,并还会因为参保率高受到上级表扬。而讲诚信部门遭殃,既没有骗取到上级资金支持,还要因为参保率低受到上级批评。
二、效率与公平统一的分配政策设计
笔者将运用共赢经济学初次分配、二次分配两个方面进行政策制度设计,从而实现公平又高效的共同富裕。
1、初次分配领域的政策制度设计
⑴千方百计反垄断。一是打破国有企业行业垄断,包括石化、电网、铁路、公路、民航、电信、金融等行业,并且必须中央政府拿出政策来。二是打破地方行业垄断,有殡葬、自来水、出租车、公交等也必须打破垄断,可以由地方政府拿出政策来。通过这些政策实施可以消除初次分配中的不公平现象。还可以增加财政收入,光是一个出租车管理模式改革,在全国范围内,一年可以增加地方财政收入1千亿元以上。关于打破垄断的方法,笔者在《反垄断理论研究》总结了服务与管线分离的反管线垄断方法、价格控制数量的反稀缺资源垄断方法、强制分拆的反大型垄断企业方法、放松管制的反行业管制垄断方法、补贴到人的反民生行业(包括教育、医疗、养老等)垄断方法等。这些反垄断的方法基本上可以解决所有垄断问题,如果还不能解决垄断问题就使出价格管制的最后手段。
⑵严格管制外部性。经济社会发展的外部性主要体现在商品质量、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三方面,扩大一点还包括违法犯罪行为。外部性的特点就是个人或者企业为个人利益,不顾社会的利益从事一些生产经营活动。管制外部性的关键是破处了原来监管部门与监管对象的分赃制,质检、安监、环保、公检法、物价等部门不能搞多劳多得,实现收入与监管效果挂钩。实现监管部门在所管辖的范围内发生违法事件越少收入越高的原则,监管效率越高个人收入越高的原则。一个部门工作的效果好坏,就是看这个部门被投诉的多少,当然这种投诉是实事求是的投诉,一个部门效率的高低就是看这个部门人员的多少,一个部门人员越少,证明其效率越高。现在我们的部门是人员越多,领导权力就越大,灰色收入也就越多,所以每一个部门都超编严重。我建议一个部门应该实行工作经费和人员薪酬包干制,一个部门如果少了一个人,这个人的工资和经费就归剩下的人员分享,包干经费到位的比例与工作效果挂钩。在管制外部性时要避免出现一个误区,就是要避免出现管制外部性时又认为制造出大量地方行业垄断企业和限制竞争行为。比如:砂石行业由于存在环保问题,结果地方政府就借环保整治大搞垄断经营,导致当地市场砂石价格成倍增长,让少数人发大财,搞坏了一个行业,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
⑶管制公众企业治理。一是建立公众企业治理的外部监管机制。股东大会只能选举内部董事,外部董事(独立董事)由第三方机构——证监会指定,独立董事受证监会的监督和约束。通过资格审查,资格考试合格者才能获得独立董事任职资格,入选候选独立董事库,通过随机抽取的办法产生,并且一个有任职资格的人员只能担任一个公司的独立董事,一年一换。全国所有的独立董事都享受相同工资待遇,差旅费实报实销。对于企业违法行为和企业经营失败,如果独立董事存在失职行为,独立董事应该承担连带法律责任。如果独立董事受经营者贿赂,将承担经济犯罪的刑事责任。二是责权利统一的激励兼容机制。完善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契约机制。激励性契约简化的基本模型Y=K+aB(a为分成比例、B为产量等可以挂钩指标,且是代理人努力的结果)。最典型的所有者与经营者契约机制就是期权制度,期权这种东西被推而广之,经常用于对基金经理的激励。这种机制最大问题就是使基金经理投资缺乏长期性,因此要完善这种机制,就要对aB的部分要建立长效机制,我建议的方法就是经营者必须把aB的部分全部买成公司的股票,在没有离开公司之前,经营者无权卖出自己的股票,当然这是指经营者占有的公司股票很少的情况下,如果经营者所买的公司股票超过了国家规定的份额后可以按国家规定买卖公司股票。这些股票就相当于经营者用于兑现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契约的保证金,如果企业亏了,经营者也必须按aB的部分补偿企业。这样就建立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的责权利统一的契约机制。
⑷优化简化税制。一是简化增值税,不分产品品种,所有产品增值税执行统一税率,从而减少工业发达地区对农业区的剥削。二是简化所得税征收标准。个人所得税设计太过复杂了一点,以家庭人均收入为计税标准,只需分四个等级就行,10000元以下不征收,10000~50000元的部分征收20%,50000~500000元部分征收40%,500000以上征收80%。收入在10000元以下的基本上为基层劳动者,10000~50000元为技术劳动者,50000~500000元为中高层管理者和高级技术人员,500000元以上都是企业经营者,并且基本上都属于自己给自己发高薪的不要脸的国有企业或上市公司等公众性企业的经营者,他们薪酬收入与给企业所作的贡献严重不相称(没有上市的私营公司不在此列)。企业所得税全部一个标准25%,标准越多,计算就复杂,而且容易产生寻租行为。停止与个人所得税相似的物业税、社保税征收计划,因为这些税征收成本很高,特别是社保税将来可能成为政府的一个负担,既然你征收的社保税,那么就要对社保资金缺口负责,希腊、西班牙的债务危机都是由于政府补贴社保金缺口造成的。
三是提高资源税征收标准。资源税要征收重税,目前适合征收重税就是煤炭、石油、稀土等各类矿产资源和建设用地(征收房产税)。对煤炭和和石油就是通过征收碳税和碳关税方式进行,建设用地通过提高土地出让金进行。征收碳税和碳关税每年可以提高5万亿元的财政收入,通过提高土地出让金可以增加1.5万亿元的财政收入。由于大量的公务消费存在,对资源浪费严重,所以需要通过征收重税保护资源,增加国家税收,同时又可以起到均贫富的作用。本来国家各种资源就是应该归全体中国人民所有,各种资源低税制,实际上就是把国家宝贵资源廉价送给部分企业,送给了少数人。因此,对稀缺性资源征收重税在法理上也是成立的,并且有利于保护资源,缩小贫富差距。
三是取消一系列生产和消费补助政策。这些政策包括出口退税,家电、汽车、建材下乡,新能源汽车、产业引导资金、新技术创新奖励等。这些政策除了增加腐败之外没有任何意义,还浪费大量人力物力,通过取消这些政策可以为国家节约财政资金1.5万亿元。
⑸清理不当干预的经济政策。一是不当的宏观调控政策。宏观调控尽管是现在每一个国家的选择,包括欧美国家,但是宏观调控,很难确保政策正确性,反而容易误导企业和民众决策。不管是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政策,政府都不能把握政策出台时间,因为政策执行具有滞后性,经常是政策刚刚发挥作用,经济形势就发生了逆转。比如发改委在猪肉问题上政策就很有代表性,猪肉价格高涨时,发改委出台了鼓励繁殖母猪的政策,可是钱还没有发到养殖户的手中,猪肉价格又低迷,只能补贴杀母猪了。二是不当行业管制政策。国家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也基本上属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南辕北辙的政策。
2、二次分配领域的政策设计
⑴建立健全普惠制社会保障体系。所谓普惠制社会保障体系就是要做到每一个国民在幼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方面都有基本的保障。这个基本的保障与国民自己缴费无关,不采取哪种交得越多享受越多的模式。要采取三段式的模式,一部分是国家补贴部分,全国人民全部享受同等标准,另一部分是地方政府补贴,同一区域人民全部享受同等标准,最后一部分就是其缴费和单位补贴部分要根据该基金经营状况发放,国家不再给予补贴,缴费多,经营得好,就发得多。建立这些普惠制社会保障体系,需要增加投入3万亿元,但是通过征收资源税可以增收4.5万亿元,取消补贴奖励政策可以节约1.5万亿元,打破垄断,可以增收5千亿元。
⑵改革公务员薪酬机制。我国的公务员薪酬体系存在很严重逆淘汰机制,这种逆淘汰机制表现有:一是合法薪酬太低,非法收入普遍;二是薪酬体系复杂,寻租严重;三是薪酬标准不统一,多劳多得。因此,需要改革薪酬制度,扭转公务员薪酬逆淘汰的局面。具体建议:一是提高合法薪酬,严厉打击非法收入。二是简化薪酬体系,减少寻租。三是执行按效分配的绩效工资制度。怎么做好按效分配的绩效工资制度呢?公务员绩效工资根据公务员性质不同分成三种不同绩效工资。一类是公共事业单位的公务员,包括公路、铁路、教育、自来水、社保等。二类是外部性监管部门,包括物价、环保、质检、公检法等。三类是发改委、商务部、税务局等经济监管部门。对于不同部门实行不同方法。比如管制外部性的质检、安监、环保、公检法、物价等部门不能搞多劳多得,实现收入与监管效果挂钩。一个部门工作的效果好坏,就是看这个部门被投诉的多少,当然这种投诉是实事求是的投诉,一个部门效率的高低就是看这个部门人员的多少,一个部门人员越少,证明其效率越高。关于公务员薪酬改革研究,我将在《政府激励机制创新研究》中有非常详尽的分析研究,这里就不深入研讨了。
三、用共赢经济学实现高效的共同富裕的好处
1、有利于社会公平提高社会生产效率
共赢经济学提供的实现共同富裕的方法,让每一个都能平等的享受一切自然资源(通过资源税平均分配给每个人实现),这就让每一个人都能实现各尽所能。再严格控制了市场经济中的垄断、外部性和公众性企业中的外部性问题,从而让每一个人都不能不劳而获或者少劳多获。这就让每一个人都能按照自己的劳动效果获得报酬。也就是实现了“各尽所能,按效分配”。
2、有利于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
通过资源税的征收,大幅提高了石化能源的价格,从而抑制煤炭和石油的市场需求,促进风能水能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利用,让整个能源市场价格水平提高一个水平,从而达到节约能源目的。这样依靠市场的手段就能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避免通过各种行政手段带来的各种硬着陆给老百姓生活带来的各种不便。同时降低普通老百姓的能源支出负担,因为资源税是平均分配给每一个人的,对于大多数节约能源支出的普通老百姓来说,收到资源税补贴比电费支出还多。
3、有利于中国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用共赢经济学实现的共同富裕,一是能够让收入更加公平,从而促进社会总消费需求增加,提供经济发展的动力。从2000年以来,我国贫富悬殊越来越大,社会总消费需求的比例逐步下降,让大家感觉生意越来越难做。收入分配越平等,消费需求就越旺盛。尽管用共赢经济学实现共同富裕让社会收入分配更加平等,但是不会养懒汉。
二不会养懒汉,因为共赢经济学的各类政策只是给大家一个公平的起点,公平的政策制度,让大家都有一个尽其所能的机会,最后的富裕程度还是要看每一个人的劳动效果。
作者单位:安乡县发展改革物价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