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贾大猛: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的特点及建设重点

[ 作者:贾大猛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1-03-30 录入:曹倩 ]

十九届五中全会报告提出,要强化绿色导向、标准引领和质量安全监管,建设农业现代化示范区。2021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把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农业农村部2021年农业农村重点工作部署中提出,今年将以县为单位创建100个左右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成为去年年底以来农业农村领域炙手可热的新名词之一。如何建设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其与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区别是什么?其特点和建设重点是什么?对于这些基本问题,在建设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时需要认真厘清和把握,从而推动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科学合理建设。

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提出的背景

2020年我国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完成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历史伟业,乘势而上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党中央提出,新发展阶段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而农业现代化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已取得重大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加快农业现代化是必然趋势。
当前,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日益增强,粮食年产量连续6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截至2019年底,全国建成高标准农田7.2亿亩,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9.2%,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0%,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达97.8%(2020年)。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在96%以上,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水稻、小麦两大口粮作物品种100%自给,现代种业发展成效显著。农民人均收入较2010年翻一番多,增速连续10年高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由2015年的2.73:1缩小到2019年的2.64:1。现代农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但目前,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为2.3:1,远低于发达国家3.5:1的水平。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为67.5%,比发达国家低约18个百分点。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仍较低。此外,农业经营组织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小而散、小而低、小而弱问题依然突出,加快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势在必行。

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的概念比较及特点

示范引领一直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策略之一,通过示范区、示范园、示范基地的试验示范,然后总结模式、复制推广,已经成为经过实践证明的正确路径。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的提出当然也有渊源,正确理解其特点,可从历史和比较的角度来审视。
在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提出之前,我国已进行了10年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建设,二者从字面上极易混淆,二者既有联系也有区别,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空间范围以县域为载体

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明确是以县为单位进行创建,因此,其空间范围一定是在县域之内,至于是全县域范围还是其中一个片区,目前仍不确定,需要部委的政策文件出台明确。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最早是提出要整乡整县推进,后来又提出部分条件较好的地级市或副省级、省级市,开展整市创建或选择部分县市开展区域创建。因此,二者从范围上具有较大差异。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的特点之一就是基于县域为空间的建设。

2.产业上突出体系建设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中的“现代农业”有主导产业的含义,尤其要突出粮棉油糖、畜禽、水产、蔬菜等大宗农产品生产。而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笔者判断可能不再提主导产业的概念,而是区域内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体系的概念。这是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的重要特征。

3.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是三大体系的现代化

除了产业体系外,现代农业三大体系还有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将从全方位多角度推进三大体系的现代化,这是之前各类示范区建设没有提到过的,这是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的最本质特征。

除了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有所区别外,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与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以下简称国家产业园)也是有一定区别的,最主要的也是在空间范围和主导产业上面,国家产业园也明确要求以县为单位申报,但范围不能是全县域,主导产业明确要求1-2个,这与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是有差异的。本质上看,国家产业园更像是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内的增长极或高地,因为其创建条件要求较高,判断来看,现阶段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的创建条件整体上会比国家产业园略低一些或一致。

当然,除了以上区别之外,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与现代农业示范区和现代农业产业园也有较强的联系,是一脉相承的。2010年以来,农业农村部在全国认定了283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截至到2020年,一半以上的示范区进入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阶段,初步形成了一批区域代表性强、类型多样、路径清晰的建设模式,这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也提供了可借鉴的发展模式和经验。此外,截至2020年,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两部门已经批准创建了151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带动各地创建了3189个省、市、县产业园,其中国家产业园的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现代要素集聚水平、经营体系现代化水平都普遍高于本地及周边区域,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处于领先地位,这也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的建设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因此,可以判断,在评估一个县(市、区)农业现代化水平,或者选择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时,是否拥有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等称号会是重要参考依据。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数量是283个,未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数量是300个左右,而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的数量将达到500个左右,因此,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的建设将给更多县(市、区)带来发展机遇,具备现代化基础和条件的县域应提前准备申报创建。

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的重点内容

目前关于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的明确创建文件还没有发布,根据中央文件和农业农村相关文件和会议精神,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应该主要包括现代农业三大体系的现代化,具体来说包括:

(一)产业体系现代化

在2021年中央1号文件和农业农村部2021年的工作部署安排中,农业现代化示范区都是安排在产业章节中的,因此,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应该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或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平台,其核心内容应该是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因此,在设计农业现代化示范产业体系现代化建设内容时,一定要从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角度谋划,首先是延伸产业链,把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重中之重;其次是打通供应链,主要是完善农产品流通设施,包括仓储、冷链系统等;第三是提升价值链,从丰富乡村产业业态的角度发展新产业新业态等。产业体系的现代化本质上是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化。
产业体系现代化中还有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种业的现代化,这是今后现代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种业是现代农业的“卡脖子”产业,是农业的“芯片”。目前我国已创建了10个国家现代农业(种业)产业园,未来还会有一批种业产业园进入国家产业园行列。

(二)生产体系现代化

生产体系现代化主要是现代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建设的现代化。具体来说主要包括“四化”:设施化、机械化、绿色化和数字化。其中设施化、机械化、绿色化是我们一直追求和正在做的内容,目前已取得较大成绩,绿色化有一些新提法和新要求,就是农业结构调整的“三品一标”,即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这个应充分重视。数字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短板,发展智慧农业是“十四五”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点内容。生产体系现代化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要保护耕地、提高耕地质量。

(三)经营体系现代化

经营体系现代化就是要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最主要的是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两种经营主体是现代农业发展联系小农户最主要的纽带。其次,要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大力培育专业化的社会化服务组织,不断健全完善和创新联农带农机制,带动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四)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要一体设计

乡村振兴的总目标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包括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虽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主要讲的是农业现代化,但示范区是一个空间概念,在示范区内必然包括农村地区,不可避免要涉及到农村现代化的内容。因此,在设计和建设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时,必须要坚持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的原则,这是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代、新阶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总体上看,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过程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一项重大措施,一定要认清形势和重要意义,加强资源整合和政策集成,科学设计建设指标,示范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推进。


(作者系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县域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高级经济师,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中外农业概览》月刊2021年第12期)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