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吕德文:基层中国

[ 作者:吕德文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1-01-12 录入:曹倩 ]

一、基本信息

书名:《基层中国:国家治理的基石》

ISBN :978-7-5207-1728-1

作者:吕德文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定价:59元

开本:32开

装帧:平装

印张:9.75

内文用纸:纯质纸

页数:312

字数:217千字

上架建议:社会 政治

出版日期:2021年1月

关键词:基层治理 三农 基层干部 脱贫攻坚

二、作者简介

吕德文,武汉大学社会学院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研究员。主要从事基层治理研究,近年来尤为关注非正规经济、边缘人、灰色秩序等相关议题。著有《边缘地带的治理》《找回群众:重塑基层治理》等。

三、内容简介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本书是作者近几年观察基层治理变迁的作品结集。作者竭力呈现基层问题的复杂性,并尝试作出基于经验立场的解释。近些年,基层中国社会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变局,既是顶层设计推动的结果,更是基层社会内在动力的变迁结果,乃至于基层社会的每个角落都深受影响,概莫能外。本书内容涵盖了对“三农”问题、美好生活、脱贫攻坚、基层秩序、基层减负、干部担当、治理现代化等热点难点问题的观察和解释。对于关心基层之大变局,想要深度认识中国的读者来说,本书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角度。

四、编辑推荐

作者对近年来在基层治理领域出现的一些热点事件及热门话题进行了回顾与分析。既涉及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治理现代化等宏观问题,又关注乡村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生活变迁等微观现象。可以说,本书呈现了一个相对全面的基层中国社会的面貌,对于关心基层治理的读者,以及政策制定部门来说,有着很高的参考价值。

五、名家推荐

作者博士研究生期间经历过华中村治研究团队严格的经验训练,至今每年仍有长时段的驻村调研,保持着对农村经验的敏感和开放。近年他将研究重点转向城市街头治理、基层体制,对县乡两级运转的逻辑与机制有深刻把握。由于有对县乡村的经验研究和通透思考,他在诸多涉农政策、基层治理、社会问题上都有独到见解。本书是这些思考的汇编,有近一半的篇幅展示的是乡村社会正在经历的大变局,另一半呈现了基层自主性过窄导致的复杂样态。

——杨华 武汉大学社会学院研究员

六、目录

序言 基层治理要有自主空间

一、“三农”压舱石

中国社会活力之源 

农村的“蓄水池”功能 

乡村振兴的制度保障 

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附录:城乡融合发展政策窗口期大有可为——答《中国建设报》记者高洋洋先生

二、美好生活

城乡教育均等化要动起来 

农村隐藏的市场潜力 

农村私人生活的变革 

安顿好农民公共生活 

农村青年画像 

移风易俗的方法策略 

附录:少些人情宴,多些人情味——答《人民日报》记者张洋先生 

三、脱贫攻坚

贫困治理的中国经验 

基层扶贫的艺术 

谁来背产业扶贫这口锅? 

后扶贫时代的治理风险 

附录:解决相对贫困,聚焦人的发展——答《长江日报》记者李尔静女士 

四、基层秩序

当前人民内部矛盾问题新认识 

基层治理在疫情中暴露出的短板

基层治理转型之痛 

基层非正式行政链条 

“村霸”的社会土壤 

黑恶势力新动向 

未成年犯罪与打击邪教 

五、基层减负

基层“打乱仗”现象剖析 

警惕基层折腾式治理 

“留痕”的科学与艺术 

开会的艺术

督查来了!

切忌用官僚主义反形式主义

附录:通过治理现代化给基层减负

六、干部担当

“累的累死,闲的闲死”现象溯源

重塑治理生态,建好干部队伍

县乡干部提拔的隐性规则

别拿村干部不当干部 

职级并行激励基层干部

“火线”考察干部 

诬告与言路 

附录:要敢担当,防乱作为 

七、治理现代化

乡村治理70 年

乡村自治的实践逻辑

夯实基层基础工作 

破解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困境 

基层治理法治化之路

作者系武汉大学社会学院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研究员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