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时强调“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扶贫先扶志就是做到:思想引导,营造脱贫氛围;谈心引导,树立脱贫志气;组织学习,建立脱贫信心;培养典型,树立脱贫标杆。扶贫必扶智就是扶知识、扶技术、扶思想,做到:组织培训,实施智力扶贫;指导学习,掌握脱贫技术;更新理念,拓宽脱贫门路;建微信群,远程及时辅导。实施“志智双扶”,坚持不懈激励贫困群众立志气,真抓实干帮助贫困群众强底气,想方设法提高贫困群众脱贫能力,力争早日完成中央脱贫攻坚任务。
[关键词]扶贫 扶志 扶智
习近平总书记在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时强调“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简称“志智双扶”)。十九大报告也提出,扶贫要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在开展扶贫工作过程中,认真实施“志智双扶”,把扶贫与扶志、扶智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要送温暖,更要送志气、送信心、送技术,扭转贫困户“等靠要”思想,树立主动脱贫信念,积极融入脱贫工作中,坚决摆脱贫困,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一、“志智双扶”重要意义
实施“志智双扶”,对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实施“志智双扶”,是贯彻党中央全面脱贫重要举措,是强化
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的精准措施,通过“志智双扶”,帮助贫困群众树立起摆脱困境的斗志和勇气,帮助和指导贫困群众着力提升脱贫致富的综合素质,让贫困户增长智谋、智慧、主意、办法,也包括知识、素质、能力,为实现精准脱贫奠定精神和实践基础。
2.实施“志智双扶”,促进脱贫者树立脱贫的勇气和志气,发挥贫困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激发主体的内生动力,主动脱贫、积极脱贫,为打好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奠定基础。
3.实施“志智双扶”,可改变扶贫过程中的“三重三轻”现状(重“输血”轻“造血”,重“口袋富”轻“脑袋富”,重“短期脱贫任务的完成”轻“长期可持续的发展”),纠正扶贫制度设计不够科学合理,扶贫工作措施不够细致精准,扶贫脱贫思想引导不够入脑入心等问题,提高扶贫实效。
4.实施“志智双扶”,扶心扶志,扶能扶智,帮助贫困群众发挥对生产生活的主观能动性,改变贫穷懒惰不主动、不思进取等靠要的保守落后思想,提高贫困群众志气,提升贫困群众能力,促进治懒治愚,拔掉穷根,打赢脱贫攻坚战。
5.实施“志智双扶”,旨在树立志气,培养能力,提高脱贫机遇,完成脱贫任务,奔向小康社会,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励精图治,发愤图强,以中国的繁荣昌盛为己任,尽短时间使整个国家‘脱贫’,尽短时间使中国立于发达国家之林!”宏伟蓝图。
二、扶贫先扶志
志是指人的精气神。扶贫先扶志就是帮助脱贫者改变观念,提高精气神,树立脱贫信心,使脱贫者想脱贫、愿脱贫、肯脱贫,自觉加入脱贫工作中去,主动、积极脱贫致富。
1.思想引导,营造脱贫氛围。
扶贫先扶志,就是在扶贫过程中,要让贫困群众正确认识扶贫工作,党员干部首先要做好舆论宣传工作,引导贫困户认识党和政府对贫困群众的关怀,积极营造脱贫致富氛围,不让比穷的不良风气蔓延。扶贫工作是一件充满正能量的好事,是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好时机,更是国家重视民生的重要体现。实施扶贫工程,要做好思想引导,精神扶贫,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的重要思想,把精准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起来,充分调动贫困群众自主脱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贫困群众大力弘扬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时代精神,树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志气,激发摆脱贫困的内在动力,主动、积极、创造性地参加脱贫工作。
2.谈心引导,树立脱贫志气
扶贫不扶志,脱贫没底气。扶贫先扶志,小康不是事。在开展扶贫工作中,扶贫工作队所有工作人员,在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过程中,要开展谈心活动,主动与扶贫对象结对帮扶。要开展谈心,进行沟通,引导贫困户认识人穷穷一时,志短穷一世。帮助贫困群众提高认识脱贫工作的重要性,更新脱贫陈旧观念,树立主动脱贫志气,增强自立自强信心,唤起贫困群众自我脱贫的斗志和决心;要主动和贫困户结交,向他们讲解家中贫困现象是暂时的,是能改变的,只要树立脱贫信心,立下脱贫志气,定能摆脱贫困,走向小康;要开导教育贫困者:有志者,事竟成,成功属于那些战胜失败、坚持不懈、执着追求梦想而又充满自信的人;要引导他们树立有志不在贫穷,无志空等脱贫观念,引领贫困户坚持不懈努力,力争在党和政府关心照顾下、在扶贫干部的引导帮助下、在相邻鼓励支持下早日脱贫致富。
3.组织学习,建立脱贫信心
扶贫先扶志,就是实施精神扶贫工程,就是强化思想理论引领。扶贫干部要系统地、持久地组织贫困户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精神,加强对贫困群众的思想引导,重点宣传扶贫政策,提高其思想认识,改变其思想观念,让贫困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真扶贫”“扶真贫”和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进而树立脱贫信心。要组织贫困户学习中央关于扶贫工作政策文件,领会精神实质,把摆脱贫困信心送到农户心坎上,使其自觉做到自尊、自爱、自强,破除“等靠要”等不良习气,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通过组织学习,帮助他们不断增强脱贫信心,激发脱贫内在动力,树立“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正确观念,铆足精气神,撸起袖子干,立志拔穷根,走上致富路。
4.培养典型,树立脱贫标杆
开展扶贫工作,要培养脱贫典型,树立脱贫标杆,号召贫困者向率先脱贫者学习,主动加入脱贫工作中,加快实现脱贫致富。在扶贫
先扶志的实践中,一是培养脱贫典型,开展脱贫致富典型选树宣传工作,发挥脱贫致富典型带动作用。组建扶贫基层宣讲团,以访谈、报告会、道德讲堂等形式,走进贫困村、贫困户,讲述身边“勤劳致富典型”“脱贫致富能手”的人和事,以真实情感述说脱贫攻坚故事,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二是培育新型农民,发挥新型农民引领作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培育新型农民,树立脱贫标杆,从而推动农村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为全面脱贫、真正脱贫奠定良好基础。三是发挥村干部致富引领作用,利用其行政权力和致富能力,带领身边贫困户脱贫。
三、扶贫必扶智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必须智随志走、志以智强,实施“志智双扶”,帮助脱贫者会脱贫、敢脱贫、能脱贫,激发脱贫者活力,形成合力,从根本上铲除滋生贫穷的土壤,在实践中帮助贫困群体从根本上摆脱贫困,走向富裕之路。
1.组织培训,实施智力扶贫
扶贫必扶智,这是“精准扶贫”必要素。扶贫必须扶智惠,使其有信心、有能力脱贫致富。扶贫干部要通过举办技能培训提高贫困群众素质,具备脱贫必要技能和知识。首先要组织脱贫培训。乡镇扶贫队、扶贫干部要组织脱贫培训,对贫困户进行科技、文化、知识实施培训,让他们接受新生事物,信科学、学科学、用科学,从筋骨上刮骨排毒,剔除陈旧思想;其次,要秉承“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原则,在帮扶工作中,不能只是一味地送去慰问品等生活物品,更要
真正传授科技、文化、知识和科学种养殖技能;三要充分利用镇(村)文化站(室)举办培训班,讲授科技种植、养殖技术,补充贫困户科技营养,实施智力扶贫;四要注重“引进来”现身说法,也要组织贫困群众“走出去”开阔眼界,学习外地科技脱贫经验,让贫困群众在实践中长见识、长本领。
2.指导学习,掌握脱贫技术
乡镇扶贫干部在日常的扶贫工作中,要指导贫困户学习,从学习中掌握脱贫技术。要帮助培育贫困群众爱学习、会学习习惯,让他们在学习中提升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的基本技能。利用乡镇老年大学、成人教育机构、网络电教平台等,指导贫困户主动学习专业养殖、果树管理、特色农产品培植、手工制作等相关技术,掌握脱贫技能,提高自我发展能力,提升脱贫水平,使贫困户从思想上拔穷根,从技能上助脱贫。
3.更新理念,拓宽脱贫门路
扶贫扶智扶思路,就是要帮助贫困户更新理念,方能拓宽脱贫门路。一是采取易地搬迁“挪穷窝”,这是脱贫门路之一。对“一方水土难养活一方人”的地方,可采取易地搬迁离开穷窝,实施就业安置,改变贫穷状况。二是产业扶贫“换穷业”。产业扶贫是确保贫困户稳定脱贫的根本手段,镇村企业要妥善安置贫困户就业,确保他们有稳定收入,真正走出贫困,确实脱贫。三是就近从业“拿薪水”。扶贫干部要帮助没技能、身体差的贫困户转变就业观念,为他们介绍力所能及的保洁和保安工作,让他们“不用出远门,就近能从业”,变为
上班族“拿薪水”,实现有固定收入,做到真正脱贫、稳定脱贫。
4.建微信群,远程及时辅导
扶智就是帮扶贫困户提升知识水平、提高自身素质,独自解决脱贫致富路上的困难。驻村扶贫干部要主动和贫困户结对帮扶,在科技迅猛发展时代,要充分利用科技,和贫困户建立微信群、QQ群,利用微信和QQ远程科技技术及时帮助贫困户,及时指导他们解决脱贫过程中的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利用远程科技帮助他们在脱贫路上扫清障碍,取得脱贫顺利完成。
5.教育扶贫,阻断代际传递
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扶贫必扶智,推动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加快发展,一是要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能力,让贫困地区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良好教育,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成为社会有用之才,二是因材施教,贫困地区的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打开孩子们通过学习成长、青壮年通过多渠道就业培训,改变命运的扎实通道,坚决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
四、构建扶贫模式
1.构建志愿服务帮扶模式
志愿服务帮扶是体现爱心善行之举,是构建和谐社会基础。广泛组织志愿者和志愿团队积极参与“道德扶贫”,特别要针对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困难群体以及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提供捐资
助学、送温暖、生态环保、政策宣传等多种类型的志愿服务,让贫困群众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2.构建“邻里守望”互助模式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邻里相助,它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扶贫模式。邻里相助即可精神鼓励,又可物质帮扶,是“志智双扶”重要模式。邻里守望可充分发挥“亲情、乡情”的情感纽带作用,又可探索构建互助美德型、携手致富型、党员奉献型、成长关爱型等多种“邻里守望”帮扶模式,为传统家庭美德赋予新的内涵。 3.构建文明单位结对帮扶模式
文明单位是社会管理先进,服务优良,内外和谐,履行社会责任,由地方党委和政府批准命名的先进单位,在开展“志智双扶”活动中,要积极组织文明单位与贫困村长期结对帮扶活动,充分发挥文明单位履行社会责任的作用。文明单位要通过深入调研,发挥各自优势,探索立足实际、注重实效的帮扶模式,帮助贫困群众提高认识,增强脱贫信心,为贫困群众提供人才、信息、市场、项目、资金等各类支持,为贫困群众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
4.“电视+夜校+热线”模式
这是海南省创新的扶贫模式,即通过电视夜校宣传扶贫政策、讲授农业技术指导,传授科技种养殖技能,热线回复法律法规咨询、农村危房改造、创业资金求助等。贫困户通过“电视+夜校+热线”模式,掌握了政策、学习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增强了才干,提高脱贫致富水平。
5.构建“三有”扶贫新模式
构建“村有当家产业,户有致富门路,人有一技之长”(简称“三有”)脱贫模式是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途径,是巩固脱贫成效、实现稳定脱贫的重要支撑,是同步推进物质与精神“双脱贫”的重要举措。村有当家产业,就是打造村级当家产业,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光伏扶贫产业、农村电商扶贫、乡村旅游扶贫、资产收益扶贫。户有致富门路,就是拓宽家庭致富门路,制订一套扶持方案,稳定一个带动主体。人有一技之长,就是培养贫困群众一技之长,培养一个明白能人,提高脱贫致富本领,带动家庭脱贫致富。
6.碧桂园社会扶贫模式
社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碧桂园集团捐赠善款,支持开展扶贫,树立了企业参与扶贫的良好榜样,获得社会各界赞誉。去年,碧桂园与国务院扶贫办主管的中国扶贫志愿服务促进会签署协议,捐赠1000万元用于支持中国社会扶贫网的建设、推广、运营等。中国社会扶贫网搭建连接了贫困户多元化需求和社会爱心资源的桥梁,为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提供一个公信力强便捷的参与平台。碧桂园集团捐款参与,提升了平台覆盖面、用户活跃度、帮扶精准度和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探索了“互联网+”社会扶贫的经验做法,进一步激发动员爱心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广泛参与脱贫攻坚。
扶贫是为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户开发经济、发展生产、摆脱贫困的一种社会工作,旨在扶助贫困户或贫困地区发展生产,改变穷困面貌。消除贫困的蓝图已经制定,脱贫攻坚的号角已经吹响,实施“志智双扶”,从根本上改变贫困群众落后的精神面貌和思想状态,使之有志气、懂技术、有技能、讲方法,立志脱贫致富,这是扶贫工作者神圣职责,要坚持不懈激励贫困群众立志气,真抓实干帮助贫困群众强底气,想方设法提高贫困群众脱贫能力,力争早日完成中央脱贫攻坚任务。
作者单位: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老科协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