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康静思:关于农村厕所改造问题的思考

[ 作者:康静思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0-01-06 录入:王惠敏 ]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厕所是改善农村卫生条件,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标志性。小厕所,大民生,农村厕所改造问题关乎农民生产生活环境,关乎农村的村容村貌,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系统推进,更加关乎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一块木板两块砖,三尺栅栏围四边”,这曾是广大农村厕所的真实写照。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农村脏主要在于旱厕脏。因此,农村是我国推进“厕所革命”的重点和难点。2018年底,中央农办等8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专项行动的指导意见》,部署到2020年和2022年农村“厕所革命”的任务目标。当前,抓好农村厕所改造是各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工作。

近年来,我国农村厕所改造工作稳步推进,据统计,截止2016年底,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已达80.3%,改厕成效显著。但一些地方仍存在不少突出问题:一是地方政府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乡镇、街道作为农村改厕工作的主要引导者、组织者对该项工作重视不够,导致在工作安排部署上不积极不主动,调查研究走过场,资金拨付与使用不合理,一些工作人员方式方法简单,抱着完成上级任务的态度,以文件、汇报材料等充算工作成果。二是宣传发动不到位。个别落后地方村民习惯已经养成,短时间内很难扭转,甚至有人会觉得麻烦。而相关部门和人员对改厕工作政策吃不透、也未广泛宣传,导致很多农户对改厕政策不了解,对建设无害化卫生厕所化粪池存在疑惑,甚至存在抵制情绪,直接影响了改厕进度。三是技术指导不到位。一些地方未组织对村组干部及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导致村干部、施工人员和老百姓对无害化卫生厕所化粪池的设计原理和建设要求不了解,出现部分农户未按化粪池户厕标准图纸安装过粪管,甚至不装过粪管;较多化粪池无子母盖或子母盖未密封,存在漏光透气渗水现象;部分化粪池还未印编码或乱印编码;存在生活污水与粪便水混排、卫生间内未设置地漏等问题。改厕形式大于内容,实用性不足导致“如厕难、排污难、粪便处理难”等问题不能真正解决,甚至出现新的困难,导致改造后的厕所荒废不用,成了摆设。四是改造权责划定不到位。卫生系统、环境系统以及基层政府似乎都对农村厕所改造工作具备相应权责,事实上又权责不清,造成“多头共管都不管”的情况,严重影响工作的有效推进。五是改造后续管护问题逐步凸显。当前,农村厕所改造主要采用传统砖砌方式,使用时间不长,一般十年已是极限,且极度耗水,资源节约优势不明显;部分厕所改造后沼气池的安全隐患较大,而村民普遍安全意识不强;此外,还有管护资金、技术等各方面配套支持都难以顺利到位,都是农村厕所改造工作需关注的长远问题。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真正需要的是符合实际情况的解决方案,需要的是长期有效的运行机制,而不仅仅是一个个零散的项目带来的表面、一时的美丽。农村改厕要真正改起来、用起来、美起来,关键要在制度保障、试点推进、资金支持、长效管护、群众动员等方面进行多方探索。一是要加强思想引导。各基层政府首先要深入学习改厕工作政策、理解其重要意义,从内心对其产生认同感,在此基础上加强对村民的教育引导。可在各个村级单位悬挂横幅、广播宣传、村镇卫生所协助积极对村民进行思想教育,再结合技术、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使大家在解决“不会改”、“没钱改”的基础上,变“要我改”为“我要改”。尤其要注意部分村民在封建迷信影响下认为自家厕所“不宜改”的情况,注意不急于求成,多点耐心,多点方法,逐步让大家养成健康、卫生的生活习惯。二是要加强资金支持。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财政支出在保障基本需求基础上依各地财政状况量力而行,通过项目引进等方式,多方利用社会资本投入。同时,要严格管理资金的使用,严查违规截取、套用、挪用改厕资金的行为,确保专款专用。三是要加强技术指导。乡镇街道干部要全面掌握改厕工作的标准要求,加强对村组两级工作人员的政策培训和技术指导,提升工作人员对农户改厕建设的指导能力,解决部分群众和农村“不会改”的困难,确保改建一个达标一个,因地制宜、因户制宜,提升改厕实效。四是要加强监督管理。根据中央相关文件要求,主要责任部门切实担负起组织、协调各方参与单位联动工作,明确职责分工与奖惩机制。具体实施中,基层政府要制定改厕工作任务清单,对年度任务以村、组为单位进行分解,明确工作任务、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对工作完成不力的要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五是要加强后期管护。改造后的厕所后期管护非常关键,否则改革将前功尽弃。首先要有一支稳定的农厕服务站,保证有技术人员定期走访改厕农户,及时上门帮助解决维修、抽厕等后顾之忧。其次要引导、教育和鼓励村民养成良好的如厕习惯。工作人员在提供抽厕、维修服务的同时,还要张贴明白纸,介绍如何降低因使用不当造成的厕具损坏,为村民提供一整套详尽、专业的技术服务。再则是提供粪污处理的技术。农村改厕,粪污如何更好地处理、有效地资源化利用非常重要。要向群众宣传厕液、厕渣经过厌氧发酵后将变成适合农村土地的有机肥,由此形成了生态循环的农业产业链。让村民们真正感受改厕带来的环境、效益的双丰收。

 农村厕所改造直接意义在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但它又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细微又重要的一环。这项惠民生的大实事,只有真正做细、做实,才能从一项民生工程做成民心工程。

作者简介:康静思,中共郴州市委党校哲学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基层社会治理。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