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遂宁市制定出台《关于实行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推动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的实施意见》,着力提高“一肩挑”村干部比例,提高“一肩挑”村干部待遇,打通“一肩挑”村干部提升渠道。
遂宁市针对农村人才“引不回、引不好、留不住”的现实难题,开创性地通过提高待遇、设置标尺、打通渠道,给出了如何推进“一肩挑”的遂宁答卷。
大幅度提升“一肩挑”村干部待遇,是对“引不回”的回答。“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环境整治、厕所革命,工作太多,现在基本上全脱产了,一个月才1580,真的不想做了”。某村党支部书记如是说到。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农村想要真正实现长远发展,选优配强“头雁”无疑是最关键环节。今年来,四川省大力实施优秀农民工回引培养工程,致力于回引培养一批优秀的农民工村干部。据调研,笔者所在的四川省某农业大县,农村党员大半在外务工,务工年收入7万元左右,减去生活成本,年务农净收入可达3万元,村党组织书记每年2万余元的报酬显然对优秀农民工吸引力不大。而此次遂宁市出台的“一肩挑”意见,将“一肩挑”村干部待遇大幅提高到近4万元每年,年净收入可达近3万。既能建设家乡,收入还并不会减少太多,经济上有了“甜头”,无疑会吸引更多优秀农民工返乡任职。
严格把牢“一肩挑”村干部入口关,是对“引不好”的回答。“以前村书记和村主任能够相互监督,村干部违纪违法情况仍屡有发生,以后‘一肩挑’了,少了监督跟掣肘,那还不得出现更多问题啊?”不少村民对“一肩挑”有不小担忧。为了防止将有“问题”的村干部选出来,遂宁市专门为“一肩挑”村干部设置了更高的门槛。一是严格资格条件,提出了“五选十不选”的用人标准;二是严格审查把关,全面审查“一肩挑”人选资格条件,落实好县级联审制度;三是严格依法选举,对拉票贿选或破坏干扰选举的行为“零容忍”查处;四是加强考核管理,签订考核核任期目标书,对连续2年考核不称职的,终止其职务。同时,遂宁市还在加强党员群众监督、上级党委监督,充分发挥村民监督委员会作用,坚持“四议两公开一监督”等方面作出了诸多尝试。
畅通“一肩挑”村干部晋升渠道,是对“留下来”的回答。“我在农村干了这么多年,现在村美了、村民富了,我自认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精力充沛,有条件的话,我也想把别的村也建设起来!”一些年轻的、有理想有抱负的村干部并不满足于只管好一个村,他们往往有思路、有门路,在任职以后往往能为村上带来巨大的变化,而由于地域条件所限,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进入
“瓶颈期”,成绩难突破,往往使得村干部工作进入“疲劳期”。遂宁市创新举措,打破村干部发展“天花板”,注重从优秀“一肩挑”村干部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每年拿出一定名额从优秀“一肩挑”村干部中考录乡镇机关公务员、招聘乡镇事业编制人员,推荐为各级“两代表一委员”,拓宽“一肩挑”村干部的成长空间,让他们在政治上有“奔头”,使他们在工作上有“劲头”,着力打造一支真正留得住能战斗的农村基层队伍。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