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魏延安:成功是被逼出来的

[ 作者:魏延安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9-09-04 录入:王惠敏 ]

——读《燃点——正在发生的创业史》

有人说,这是一个什么都缺,就是不缺梦想的时代。无数的青年,怀揣着成为下一个马云,或者下一个刘强东,或者下一个华为,或者中国版苹果、中国版爱彼迎等等的梦想,投入到了轰轰烈烈的创业洪流。然而,创业终究是艰难的,成功更是不易。透过无数创业者的创业经历和他们对创业的反思,可以看到创业是时代的创业,是跨界融合的创业,是独辟蹊径的创业,也是一路坚持的创业,更是自我不断提升的创业。归根结底,没有随随便便成功的创业,那些所谓的成功,都是被逼出来。

所有的企业,都是时代的企业,这是海尔老总张瑞敏关于企业发展的形象概括,对于创业而言同样适用。因为,什么样的时代背景,就决定了什么样的创业,也决定了这一代创业人的时代命运。风来时,所有的树叶都会顺风摇摆。某个时期的创业,总是具有不约而同的特点。从曾经的千团大战,再到后来的网约车大战、单车大战,创业的浪潮,一波又一波。谁能在这一波浪潮中胜出?除过这一时代背景外,更多的看创业者

自身的把握。时代可以创造英雄,但是英雄未必就是你,这就是历史的必然与偶然吧!所以,不仅仅要看你是否看到了风口,还要看你有没有在风口浪尖上搏击的能力、魅力和与之匹配的团队、资金和管理。

创业不是就业,也不是在某个领域深度钻研,某种程度上它是复合的,既要考验一个人的胆识,又要考验一个人的抗风险能力;既要看带领团队一往直前的勇气,还要看春风化雨似的团队管理;既要研究本学科,还要研究其他学科。某种程度上,在互联网时代,我们都在从事着跨界的创业,然而现实无情的表明,我们还没有学会跨界,即使我们学到了跨界的知识,而我们的思维依然停留在原始状态。甚至某个时候,当我们在传统领域研究越深的时候,我们的跨界就越难,这就像传统企业的互联网转型,要比新兴的互联网企业发展慢,甚至是风险高得多的重要原因。好多创业者,如果自己的知识面太过于狭隘,无法进行充分跨界的话,那么,还是找一个好的团队来互补吧。

创业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在走少有人走的路。在大家都看到的方向上,竞争是异常激烈的,即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在千团大战、网约车大战中,我们都看到了这种场景。而在大家还没有看到的路上,率先探索风险又是极高的。就像创业领域常说的,先锋变先烈的概率是最高的。然而,大多数人醒来的时候,你所看到的风口,已经由蓝海变成红海。所以,更多的

创业者要学会在现有市场中发现那些还没被人重视的细分市场,或者勇敢探索别人还没有看到的那些前沿的方向,这些是一个人学识、才识、胆识综合的体现,而且要看你能不能得到强有力的支撑。就像在20年前,马云的电子商务创业是没有人听得懂的,甚至好多人说他是骗子,创业者某种程度上就是一个孤独的探路者。

坚持是创业最好的一味药。它不仅仅意味着有屡败屡战的勇气,更重要的是认准一个方向,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耐心、信心坚持,坚持,一直在坚持。互联网太快,社会发展也在剧烈的变革期,所以好多人选择了频繁的更换频道,最终的结局是,永远在上山掰玉米的路上,却没有任何积攒。唯有认准一个方向,与时俱进,持续深耕,从1万小时定律到十年磨一剑,才有可能获得最后的成功。这种坚持不是一成不变,是在大的方向不变的情况下,不断调整创业的姿势。

创业也是一场修行,这意味着,在这个过程中,创业者自身也不断在学习成长,不断在反思自己人生的道路,不断在提升自己的境界。有可能昨天,还是一个懵懂少年,血气方刚,到了今天,已经饱经沧桑,成熟自信。更重要的是,随着事业的不断扩张,团队的不断扩大,好多创业者已经由初期的单打独斗变为团队合作,由从事具体的业务到更多的从事管理,越到最后,管理越考验创业者事业能做多大。其中最关键的是,对未来发展战略的良好把控,对人才和资金厚度的挖掘。

猎豹的创始人傅盛和今日头条的张一鸣聊天时,傅盛说,他发现人能够往前跳一步的可能只有两种,一是有极其伟大的梦想,第二就是被逼的。而张一鸣纠正说,只有一种可能,就是被逼的。这应该是创业的过来者,对后面的创业者,最好的劝诫。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