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眭睦等:农村宅基地的现状及其闲置问题

[ 作者:眭睦 韩纪江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9-07-18 录入:王惠敏 ]

——基于宁夏的考察

摘要:农村宅基地的基本特征与所在地域具有密切关联, 显示为地区分异特征。本文考察宁夏宅基地基本特征在三类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性, 发现在户均与人均面积、套均间数, 套均重建成本、套均自评市价与单位面积自评市价、来源、产权、通达性、闲置状况, 都存在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的是单位面积重建成本、住房建筑结构以及是否愿意对宅基地进行统一规划的看法。总体来看, 宁夏宅基地的闲置与空心化问题不严重。

一、问题的提出

学术界对宅基地的关注越来越密切, 现有研究聚焦于宅基地流转与农民收益保护[1]、空心村整治[2]等领域, 少数文献探讨了宅基地的现状[3]。一般而言, 这些研究的主旨是解决中国式人地分离[4]所造成的宅基地资源的闲置、空置、荒废与农村空心化问题。宁夏地跨黄土高原与沙漠边缘, 区域内的地形与自然条件差异悬殊、分异明显, 可以划分为沿黄平原区、中部干旱带、南部山区等三大类型区块。项目研究是在2016年期间, 对宁夏农村进行抽样调查。涉及沿黄平原区、中部干旱区、南部山区等三个大的类型共计10个县级区域。发放问卷700余份, 剔除不合格问卷之后, 共获得有效问卷596份。

二、宁夏农村宅基地的基本现状

1. 宅基地面积

被调查者当前所居住宅基地的套均面积及房屋间数如表1所示。宁夏农村宅基地面积相对较大、差异性不大, 这与宁夏地广人稀的自然环境特征相适应。

表1 当前居住宅基地套均面积及房屋间数

 1.jpg

在三类地区之间, 宅基地的套均面积、人均面积存在显著差异。在三类地区内部, 宅基地套均面积的离散系数都不是很高, 未超过0.8, 表明宁夏三类地区内部农村宅基地面积的差异性不大。无论是套均还是人均面积, 都是南部山区最少, 中部干旱区最多, 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高度一致。每套宅基地的间数, 全宁夏合计平均为4.4间, 在三类地区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中部干旱区的宅基地套均面积最大, 但套均住房间数最少, 说明利用较为粗放。

2. 宅基地的财产性价值

因为宅基地的交易少, 很难形成公正客观的宅基地交易市场, 这给宅基地的估值带来了很大困难。在调查问卷的设计中, 让被调查者从三个角度估计自家当前所居住宅基地的价格:当前重建成本价、市场价格自评、自愿出售报价。从表2可以看出, 上述三类价格, 都呈现越来越高的趋势, 出售报价大幅度高于重建成本。一方面, 是因为对自家宅基地付出了很多心血、有一定感情;另一方面, 是因为宅基地的获得并不是花钱就能买到的这么简单, 往往还需要付出额外的花费。

表2 宅基地的价值

 2.jpg

在每套宅基地的平均价格中, 重建成本、自评市价在三类地区存在差异。南部山区大幅度低于其他两类地区, 原因有两个:一是南部山区平均每套宅基地的面积最少, 二是南部山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最低。出售报价在三类地区之间的差异非常大, 以中部干旱区最高、南部山区最低。在单位面积均价中, 重建成本在三类地区没有显著差异, 中部干旱区每套宅基地的重建成本最高, 但套均面积也最大, 导致单位面积重建成本下降。自评市价具有显著差异, 南部山区宅基地的单位自评市价最低, 既与其经济发展程度较低有关, 也受到生态移民政策下大量人口向外部迁出的影响。

表3 宅基地来源 (%)

 3.jpg

3. 宅基地的来源

从全宁夏平均来看, 宅基地主要来自祖传继承得来, 购买也占到一定比例, 这两个途径都与集体所有制性质的关联不大。通过审批获得的占1/3, 只有这个途径才是得益于集体所有制的福利性质, 具体见表3。三类地区之间的宅基地来源具有显著差异。通过购买交易途径获得, 以沿黄平原区所占比例最高 (37.1%) , 表明沿黄平原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宅基地的交易频繁。

4. 宅基地的产权

调查问卷显示, 宁夏平均还有近1/3的宅基地尚未办理产权证 (截止2015年) 。在三类地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南部山区的办证进度最慢 (46.4%) 。具体见表4。

表4 宅基地有无产权证 (%)

 4.jpg

5. 宅基地上住房的建筑结构

宁夏宅基地上的住房建筑结构, 绝大多数是砖瓦房 (81.7%) , 土坯茅草房很少 (5.6%) 。在三类地区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表明宁夏农村住房建筑的差异性不大, 其质量要求都处于砖瓦房阶段, 具体见表5。

表5 宅基地上住房的建筑结构 (%)

 5.jpg

6. 宅基地的通达性

宁夏农村宅基地的门前道路, 较大比例得到硬化 (62.6%) , 但还有不少是砂石路, 农村常用的四轮机动车不能通行的窄砂石土路还占一定比例 (20.0%) , 说明新农村建设仍然任重道远。具体见表6。在三类地区之间, 门前道路存在显著性差异。南部山区的硬化率显著低于其他两地区, 一是因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新农村建设投入有限;二是因为生态移民政策, 要求财政转移支付应将主要财力用于促进移民外迁。

表6 宅基地的通达性——门口道路类型占比 (%)

 6.jpg

三、宁夏农村宅基地闲置现状及对统一规划的看法

1. 本村宅基地闲置的客观状况

被调查者中, 拥有第二套宅基地的有38户, 占总户数596户的6.4%。第二套宅基地面积的平均值为820±825平方米, 重建成本平均为125400±112712元, 自评市价平均为258714±214470元, 但出售报价平均为235769±180645元, 低于自评市价。很显然, 对于第二套宅基地的态度与第一套存在较大差异。对于第一套宅基地必须以高于自评市价出售, 对于第二套宅基地则愿意以低于自评市价出售。从全宁夏平均来看, 宅基地闲置的原因, 全家外迁至城市的占28.7%, 搬迁到本村他处的占43%, 只是暂时闲置的占28.3%。宅基地闲置对农户造成的损失, 只有10.1%的人认为很大。与之相比, 宅基地闲置对社会造成的损失, 有21.5%的人认为很大。

2. 本村宅基地闲置的主观认识

宅基地是否闲置, 闲置率是多少才算严重, 目前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最低阈值标准。一般而言, 宅基地闲置严重与否,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主体的主观看法。被调查者根据自己的主观认识做出判断, 结果汇总至表7。

表7 本村宅基地闲置状况 (基于被调查者的主观视角) (%)

 7.jpg

总的来说, 被调查者主观上所认为的严重程度不是很高。在三类地区之间, 在这三个方面都存在显著性差异。相比较而言, 在沿黄平原区的被调查者认为最为严重, 原因是沿黄平原区经济发达, 农村居民外出打工者多, 城市化进程较快, 一些农户已经实现了在小城镇和中小城市的定居。

3. 是否愿意对宅基地进行统一规划

从全宁夏平均看, 较大部分的被调查者 (51.5%) 愿意对宅基地进行统一规划, 少数人 (13.6%) 对此问题没有概念和想法, 但还有不小比例的被调查者 (34.9%) 不愿意对宅基地进行统一规划。在三类地区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具体见表8。

表8 村集体或上级对宅基地进行统一规划的意愿 (%)

 8.jpg

四、结论

总体来看, 宁夏农村宅基地的占地面积较大, 闲置问题并不严重, 但在经济发达的沿黄平原区, 相对较为严重。鉴于农村宅基地的地区分异特征显著, 相关部门在出台宅基地政策时需要因地制宜、因户制宜, 切不可搞一刀切。

作者单位:眭睦 韩纪江 宁夏医科大学 北方民族大学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农村转移人口的土地问题研究 (14BJY101) 》; 宁夏高等学校科研项目《新常态下宁夏开放型经济动力与机制发展研究 (NGY2015060) 》;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农业经济2019年06期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