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贾大猛:准确认识和把握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特点和重点内容

[ 作者:贾大猛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9-07-01 录入:王惠敏 ]

自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以来,经过近三年国家和省市县的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已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抓手,尤其是已成为高质量推进产业振兴的重要突破口和战略支撑点。截至目前,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已批准创建了107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其中认定了20个。各地共创建1000多个省级产业园和一大批市县级产业园。园内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科技集成化程度、绿色发展和品牌化发展水平等指标都显著高于当地平均水平,对引领带动乡村产业做大做强和农业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同时,目前也存在其他一些重要的产业发展形式,比如农业产业强镇、农业特色小镇、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农业科技园区等等,发展特点不尽相同、建设内容即有交叉又各有侧重。如果不能很好区别的话,势必会造成发展的盲目性,必须准确把握现代农业产业园的特点和建设内容,才能因地制宜,高效率高质量推进产业园建设。

一、准确认识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特点

一是聚焦主导产业。产业园建设要聚焦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并要围绕主导产业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和生产要素集聚,国家级产业园的主导产业明确要求要在本省乃至全国具有明显特色和强大竞争优势。产业园的主导产业不能太多,一般1-2个,并要围绕主导产业形成种养规模化、加工集群化、科技集成化和营销品牌化的全产业链开发格局,加工是纽带,但不能只有加工,生产在园外,园内必须解决加工所需的大部分原料供应。这一点和农业产业强镇类似,二者不同的是产业园是以县级为主体组织建设的,产业园的空间范围可以跨乡镇布局,农业产业强镇则把地域范围固定在一个镇域内了,二者在国家层面空间范围不能重复,即同一个乡镇如果包含在了国家级产业园范围内,就不能再申请农业产业强镇,反之亦然。此外,聚焦主导产业这一点与特色小镇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是有明显区别的,后两者没有明确要求围绕主导产业推进相关建设,特色小镇更强调产城融合和三生融合,示范园主要强调产业融合模式的示范。

二是强化科技支撑。产业园必须有支撑主导产业发展的科技要素聚集,包括与相关科研单位建立紧密协作关系,吸引科技创新型人才聚集等等。这里所说的科技要素更多的是科技的集成化应用,与农业科技园区的侧重点不一样,科技园主要围绕科技创新和试验示范为主,产业园也讲科技创新,但更重要的是要推进科技集成化,支撑产业园现代化发展。

三是突出绿色发展。园内要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长效机制,“一控两减三基本”全面推行并取得实效,突出农产品的优质安全,绿色、有机、地标产品认证比重较高,已形成较多知名产品品牌或公用品牌,种养基地基本实现生产标准化、经营品牌化,园内主要农产品或加工产品实现质量可追溯。这一点在农业产业强镇等其他产业发展形式中没有过多提及。

四是注重多方参与。产业园倡导开门办园、“有边界,无围墙”,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支持吸引多元主体参与产业园建设。园区内不能一企独大,必须形成多个主体共同参与的产业园建设格局,这一点有别于其他产业发展形式。

五是强调农民受益。让农民受益是产业园建设的落脚点,园区内的经营主体必须要与当地农民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关系,通过多种形式形成生产经营利益共同体,让农民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如果不能带动农民就业增收,只是经营主体受益,产业园就失去了重要的发展意义。这一点和其他产业发展形式基本一致。

除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的基本特点外,产业园与其他产业发展形式在空间范围上也有一定区别。产业园强调“集聚建园”思想,园区要有明确的地理界限和一定的区域范围,全面统筹布局生产、加工、物流、研发、示范、服务等功能板块。根据目前62个国家级产业园的经验,园区范围多在几十平方里至数百平方公里不等,一般跨一到多个乡镇。而农业产业强镇只能在一个乡镇范围内。农业特色小镇一般在3平方公里左右。

因此,综合来看,产业园相对来说主题更聚焦、要素更聚集、功能更复合、带动更全面,这也决定了产业园将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这也是每年中央拿出数十亿财政资金支持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每个1亿元)建设的主要原因。

二、准确把握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重点内容

目前,尽管各地结合自身特点推进产业园建设的重点和方式不尽相同。但结合产业园建设的目标和特点,从国家政策支持的导向上看,产业园建设的重点内容还是有所聚焦,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一是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包括建设规模化原料生产大基地;建设农产品加工大集群。培育形成农产品或加工产品大品牌。

二是同步推进三产融合。在做大主导产业生产基地和农产品加工的同时,要推进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发展,构建起种养结合,生产、加工、收储、物流、销售于一体的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同时要挖掘农业生态价值、休闲价值、文化价值,推动农业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重构和演化升级。

三是聚集集成生产要素。包括针对市场、资本、信息、人才等现代生产要素,推进农科教、产学研大联合大协作,配套组装和推广应用现有先进技术和装备,探索科技成果熟化应用有效机制。

四是推进绿色循环发展。包括全面推行“一控两减三基本”,探索种养结合模式,推进标准化基地建设,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和监测检验体系等。

五是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包括引导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重点通过股份合作等形式入园创业创新,搭建双创服务平台,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创新联农带农方式等。

六是创新完善工作机制。包括成立保障园区建设运营的工作领导小组、园区管委会、投资运营平台等,要创新组织管理,积极探索建立“园长制”,争取相关部门和社会力量支持参与产业园建设。要构建支持产业园建设的政策保障体系,包括资金、土地、人才等,加速生产要素向产业园集聚。最后要建立完善产业园建设的考核评价机制,实时跟踪产业园建设成效,定期分析评估。

七是科学合理规划布局。要按照种养规模化、加工集群化的思路,合理布局产业园种养、加工、物流、研发、服务等功能板块。产业园专项规划要与村镇建设、土地利用等相关规划相衔接,产业发展要与村庄建设、生态宜居统筹谋划、同步推进,形成园村一体、产村相融的发展格局。

总之,要深刻领会党中央、国务院的相关文件精神(2017、2018、2019连续3年中央一号文件都提出要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深刻认识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重要意义和战略作用,坚持“姓农、务农、为农、兴农”的建园宗旨,高起点高标准谋划推进产业园建设,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探索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作者简介:贾大猛,中国县域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高级经济师,农业农村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审查和认定考核专家,多个县市政府农业顾问。专业方向为区域经济研究、农业政策研究、农业园区规划、城乡发展规划等。主持和核心参与国家、部委、地市各类规划、咨询研究项目60余项,在《地理学报》《中国农业经济评论》《公共管理学报》《自然资源学报》《地理科学进展》《中国经贸导刊》等期刊上发表论文20多篇,出版著作5部,策划并出版有《中国县域经济研究丛书》7本。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