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民宿有利于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农村文化传承发展、农民收入稳步增加,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恩施民宿发展如火如荼,已成为当地重要产业,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5月27日-6月5日,湖北省农业规划设计研究院作为建始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总体规划项目的编制单位,由总经济师孙兵带领规划团队对恩施州建始县展开全面调研,并对建始县民宿旅游产业的发展进行深入了分析。
一、建始县民宿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建始作为“人类起源地”,其山川秀美,胜景迭出,群峰争秀的黄鹤桥、野趣浓郁的野三峡、震撼的蝴蝶岩等景点让人流连忘返。近年来,建始县依托其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以及浓郁的土家族苗族文化,大力发展民宿旅游产业。
目前,建始县基本形成以小西湖、店子坪为中心的南北两条民宿旅游线,年综合收入10亿多元,带动就业3万人以上。调研组对建始县10个乡镇进行了深入考察,将该县民宿旅游产业分为四种类型:①核心景区带动型——景区周边民宿群;②高山休闲避暑型——休闲度假民宿点;③城镇功能辐射型——城郊旅游民宿带;④农业产业依托型——农旅融合民宿村。
二、建始县民宿运营模式上的创新
为促进建始县民宿旅游产业发展,各乡镇在民宿运营模式上进行了有效探索和创新。目前建始县民宿运营主要模式有四种:“民宿公司(旅行社等)+村集体经营公司+农户”、“村集体经营公司+农户”、“民宿协会+农户”,“农户自主管理型”。本文对前两种模式进行重点探讨。
(一)“民宿公司(旅行社等)+村集体经营公司+农户”
民宿公司(旅行社等)负责吸引客源,其作用有:一、促进民宿经营者增收;二、带动周边没有发展民宿的农户增收(游客可以购买其农产品、手工艺品等);三、促进村集体经营公司增收(村集体经营公司收取服务管理费)。在收益分配时,民宿公司占20%左右。
村集体组建村集体经营公司,公司通过引导,统一民宿餐饮、卫生、室内环境等标准,完善相关的配套设施和组织农户进行民宿服务礼仪培训等。村集体经营公司收取5%-10%的服务管理费。
民宿经营者(农户)主要负责提供旅客吃住玩等服务,获得整体收益的70%-75%。
(二)“村集体经营公司+农户”
这种模式缺少了民宿公司环节,主要适用于核心景区带动型区域的民宿。核心景区流量充足,无需民宿公司组织游客。
以龙坪乡店子坪村为例,该村是著名红色旅游基地,同时建始县党校在该村设立分校定期组织学员进行红色文化培训,客流量大,旺季时该村民宿供不应求。
该村村集体经营公司主要依靠两大业务盈利:一是通过服务村里民宿旅游发展,村集体经营公司收取6%的服务费;二是发展观光采摘和出售茶叶、猕猴桃等土特产来获取收益。
为使村内民宿旅游产业发展更加规范,村集体经营公司与农户制定了17条民宿管理制度。还创造地提出了“4+1”模式,即1个党员对1家民宿进行指导与培训,1家民宿带动4户贫困户发展(民宿经营者购买这4户贫困户的农产品,招工时优先选择这4户贫困户)。通过这种模式,店子坪村实现了民宿旅游产业高效发展与村民共同致富。
三、建始县民宿旅游产业发展问题
(一)现有民宿运营模式还存在诸多不足。如引导民宿产业发展的村集体经营公司负责人多为村干部,要兼顾行政事务和运营村集体经营公司,往往精力有限,不能做到专人专职。另外,民宿旅游产业往往需要多个村镇联合发展,目前各个村镇及村集体经营公司还处于较为封闭的管理状态,缺少联合发展的模式。目前,当地政府也没出台相应的村集体经营公司管理方法。
(二)道路等基础设施对民宿发展有所影响。业州镇等大部分乡镇通村公路宽度为3-4.5米,会车较为困难,限制了民宿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后期道路提档升级建议拓宽为6米;花坪镇道路较好,但缺少停车场等配套设施,每年7-9月旅游旺季常出现堵车现象,另外用水高峰期也会出现停水现象。
(三)生活配套设施不能满足民宿游客。部分乡镇村庄偏远,便民超市、快递物流等生活服务设施还不健全。调研组在业州镇了解到,很多游客入驻民宿后,想购买生活用品还得托人捎带上山,极大地影响了游客的体验。此外,工商部门严厉打击的专卖“三无产品”的“流动式便利店”在乡间也比较猖獗。
专卖“三无产品”的流动式便利店
(四)医疗等公共服务比较薄弱。建始县民宿产业以短租型的避暑养生休闲为主,消费群体中有一定消费能力的老年人居多,对医疗卫生的需求比较高。从调研情况看,建始县发展民宿产业的村镇医疗卫生水平比较低,难以满足康养需求。
(五)民宿旅游产品开发不完善。外地游客引进后,诸如休闲采摘、休闲垂钓等娱乐活动不够齐全,留不住游客,也降低了游客“回头率”。游客购买当地土特产时,也因缺乏后期加工包装而不方便带走,导致市场流失。
(六)部分乡镇民宿发展缺乏特色。建始县民宿遍地开花,但缺乏合理的规划布局,定位和目标雷同,同质化较严重。部分民宿处于无序发展状态,没有融入当地的特色,经营模式单一,民宿餐饮、卫生、室内环境、服务礼仪等行业标准不够规范。
四、利川市民宿运营模式经验借鉴
利川市与建始县同属恩施州,资源禀赋类似,其成功的民宿运营模式值得借鉴。为了更好的规范民宿旅游产业发展,利川市出台了《利川民宿基本标准》,对经营场所、经营用房、客房设施、卫浴、厨房及餐厅、消防安全、服务要求、规范管理等进行了规定。
另外,利川市创立了“旅游发展公司+民宿协会+经营户”民宿管理模式:由利川市政府组建龙船调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负责全市民宿旅游管理工作,对全市民宿实行“统一宣传、统一接团、统一标准、统一定价”。各乡镇成立乡村民宿旅游协会,直接负责民宿经营户的管理、培训。这些措施有利于建始民宿的提档升级。
五、民宿旅游产业发展思考与启示
(一)民宿旅游产业发展要因地制宜
不同的地域、气候、环境决定了不同的民宿发展模式,民宿发展应该整体统筹规划,通过科学定位、合理布局,结合各个村庄的特色及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避免同质化。对于建始县民宿产业来说,花坪镇、高坪镇依托野三峡、石门河等核心景区来发展服务型休闲民宿;龙坪乡、官店镇及其他乡镇的高山片区依托夏季凉爽的气候特点发展康养避暑型民宿;红岩寺镇、业州镇、长梁镇等城郊乡镇可以依托交通区位优势发展适合于短住的综合服务型民宿,发挥游客住宿集散地的功能,在服务设施配套及多样化的民俗文化活动上下功夫;三里乡、茅田乡、景阳镇等乡镇可以依托农业产业发展农事观光体验型民宿,使外地游客采取“众筹”等模式自行认领土地从事劳作,拥有参与耕种的体验,延长游客停留时间。
(二)民宿旅游产业发展要彰显特色
乡村民宿经营者可根据游客的个性化需求,充分挖掘当地特色旅游资源,展现自身民宿特色,真正实现游客“引进来、留得住、带着走”。在民宿设计上充分凸显乡村文化特色,加入建始县土家族民俗文化特点,从民宿的整体外观到具体的客房再到内饰品等,彰显土家族地域特色文化,通过互联网营销和游客口碑宣传出去,从而吸引游客前来;在餐饮、文娱活动、农业产业配套上做足功课,为到建始民宿的游客设计安排一周七天不重样的健康乡村土家食谱,推出游客能够体验参与的周期性特色文娱活动(篝火晚会等),在民宿周边配套种植林果、水产养殖积极发展观光采摘、休闲垂钓等项目,让游客能够留得住;积极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手工作坊等产业,让外地游客方便带走当地的土特产和手工艺品。
(三)民宿旅游产业发展要融合共享
民宿旅游产业应该通过规划引导,将特色种养殖业、本地饮食文化特色与民宿旅游结合起来联动发展,从而带动当地特色农产品销售,延伸乡村旅游产业链。在建始县的农业产业发展上,围绕民宿旅游主线,根据建始县的低山、二高山、高山等地理气候条件因地制宜发展林果产业、林药产业、硒土豆以及特色养殖业,不断丰富“民宿+”新业态,通过民宿旅游业发展带动农业产业提档升级,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
(四)政府对民宿产业要进行规范引导
不同的民宿运营模式,都需要政府组织来发挥引导和规范作用,把零散的农户联合起来,进行统一服务与管理。在民宿旅游产业的监管上,政府应完善审批制度,提高准入门槛,对挂牌民宿户进行统一的管理,提高服务水平,不能任由其无序化发展;条件成熟时成立民宿行业协会或村集体经营公司联合体等,制定详细的行业标准,加大行业的规范度,定期对民宿的服务质量、居住环境、配套设施、住客反馈等进行分析,实行相应的奖惩措施;注重宣传营销,充分利用专业网站、抖音、微博、朋友圈等平台,进行线上线下互动宣传。
作者系湖北省农业规划设计研究院乡村规划师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湖北省农业规划设计研究院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